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作为西方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代西方经济学,在我国迅速传播,形成了一股不小的“西方经济学热”。对此,有些人忧心忡忡,把西方经济学视为洪水猛兽;也有些人盲目乐观,把西方经济学看作中国经济科学发展的方向。于是,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评价,便成为整个中国经济学界瞩目的问题。不少人在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非科学成份进行分析批判,也有不少人列举出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可资借鉴的个别原理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开辟以来,西方文化逐渐传入到中国。钢琴是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受到这种跨文化的传播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钢琴文化的传播带来巨大的挑战。目前,我国钢琴文化属于单向度跨文化的传播模式,只是关注钢琴演奏的技巧,往往忽略了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传播。所以,在开展钢琴教育的时候,不能只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还要加强对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播,从而将中西方音乐文化进行有效整合,促进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3.
近代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西方文化的传播在,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的同时,也给中国本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本文将就西方文化的传播对中国的影响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4.
西方合作思想在清末传入中国,1920年代出现研究与传播的潮流。清末民初对合作思想的引介,主要是放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讲述,侧重于行业内部的分工协作。五四时期对合作思想的宣传,则着重于其救济与互助的一面。作为一种救国方略,合作思想经由五四时期的传播之后,迅即国家化,走上了与西方合作思想不同的中国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的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开始在中国传播,作为西方近代学科中比较有影响的考古学知识在20世纪初也被引进中国.有着特殊学术背景的留学生群体凭借语言优势,通过翻译西方考古学专业的书籍、文章等向中国输入西方考古学知识,尝试改造中国原有的金石学学术观念,一度成为西方考古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主体.以"五四"为界,西方考古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主体和局面有所不同,早期传播主体为留日生,主要以日本为中介大量转译西方考古学知识;"五四"后赴欧美留学生加入传播队伍并迅速成为传播主流,一些西方考古学专著和观念开始直接被引进中国.留学生的传播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学术界对西方考古学学科的了解,为中国考古学的近代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近代时期是一个面临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的特殊时期,考察这一时期西方财政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路径、主体、规律和特点,有助于更加深刻的认识西方先进思想在中国理论构建和经济实践中所起的作用。以传播路径等要素为切入点,力图全面揭示西方财政思想在该时期的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作为西方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代西方经济学,在我国迅速传播,形成了一股不小的“西方经济学热”。对此,有些人忧心忡忡,把西方经济学视为洪水猛兽;也有些人盲目乐观,把西方经济学看作中国经济科学发展的方向。于是,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评价,便成为整个中国经济学界瞩目的问题。不少人在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非科学成份进行分析批判,也有不少人列举出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可资借鉴的个别原理加以论证。这些分析评价都是必要的。但是,要想正确评价当代西方经济学,仅仅在某一方面、某一原理、某一观点上做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当代西方经济学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而要  相似文献   

8.
西方的"中国形象"从古至今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形象影响着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接受。林语堂以其丰富的西方学习、生活经历对西方文化当然也包括西方的"中国形象"非常熟悉。他知道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样,也知道西方人接受中国文化的方式。因此,他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注重对西方的"中国形象"进行吸纳和利用。从小说《朱门》可以看出林语堂是如何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对西方的"孔教乌托邦"形象加以利用的。  相似文献   

9.
在19世纪西方经济知识逐渐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新教传教士扮演了重要的传播者角色.他们通过各类文字出版活动,率先将西方经济知识中之经济现象及常识大量输入中国,以此增加清人对外认识并改善中西通商关系.在当时国人对西方国家经济情况普遍缺乏了解的情况下,这些经济现象和知识的在华传播与普及经历了较复杂的过程,但却为后来清人理解与接受更系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奠定了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10.
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演化 ,可以划分为政治化演化和实用化改革两大阶段。实用化改革的结果 ,使我国理论经济学从政治经济学转变为市场经济学 ,其实质就是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取代了政治经济学理论。照搬苏联教科书的结果是失败的 ,照搬西方经济学理论也必将失败。因此 ,我们应在对马克思《资本论》和有关著作进行重新解读的基础上 ,根据我国国情 ,充分吸收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 ,以构建中国理论经济学。  相似文献   

11.
严复介绍过来的进化论思想和近代经济政治启蒙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起了很大的影响;他对于中国传统学术的研究,虽没有达到精通西学的权威程度,却也有相当深厚的造诣,在对待中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其以一贯的理性与持平的态度进行评价,既肯定了中西方文化各自的长处,也表明了二者的缺陷与不足。严复这种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批判与反思的努力,旨在寻求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与会通,希望能开创出一套适合现代中国国情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12.
西域佛教是中国佛教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适应产生的西域寺院经济更是佛教得以发扬光大的重要环节和前提条件。西域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及其管理模式和财产审计,对佛教的进一步传播和社会经济生活的丰富与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进入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扩张活动的加剧,华人向美国移民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恶化和阶级矛盾的尖锐,美国开发西部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赊单制”的盛行以及近代以来中国人传统乡土观念的改变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如何治理已经成为我国面临一个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因为我们不能离开公有制谈社会主义,也不能离开国有经济谈坚持公有制。产权制度特别是西方产权制度似乎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构建的理论基石,但是西方产权制度本身具有缺陷及其在我国国有企业基本不适用,已经使我们越来越清醒认识到,西方产权制度需要变革,马克思产权理论需要重新挖掘,代之以公有制为主的企业治理结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留学生与晚清西学东渐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晚清的“西学东渐”催生出中国近代留学生。留学生在取代外国传教士成为西学输入的传播主体后,“西学东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此西方文化的输入纳入到中国文化发展的轨道,推动着中国近代新文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和平主义是近代西方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思潮。从晚清到民国,欧美和平运动在中国受到持续的关注,部分人士与西方和平主义者接触,并参加了一些相关的活动。至20世纪30年代,国内抗日反战运动与欧美和平运动相汇合,成为这一时期世界和平事业的组成部分。和平主义在近代知识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世界和平成为普遍的思想表达。近代中国对世界和平的向往,对和平运动的参与,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蓝鼎元是清初著名的经世思想家、学者、政治家,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他从发展国民经济的角度来论证对外贸易的利益,同时提出了要警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他是中国近代开放思想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8.
论近代中国社会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在互相交流吸收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发展;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是先以经济技术为开端,继而深入到政治制度以及观念化;经济改革必须与政治改革和观念化的更新配套进行;吸收外来化的积极成果,改造完善民族化才能推动我国社会的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但全国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迅猛,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地区,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贫困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在产业布局与结构、企业规模、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上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东部地区的经验,对加快西部贫困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许多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西家庭伦理比较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家庭伦理的差异根植于中西方不同的自然、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这些社会要素在漫长的岁月中的变迁和发展,对中西家庭伦理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中西方家庭伦理各自的基本特点,并由此导致了中西爱情伦理、婚姻伦理、性伦理、素子伦理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