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外文化交流》2008,(9):91-91
坊间的艺术书籍多不胜数,初入门者在选择时通常寻找简单明白的初阶导引书籍,最常挑中当是“艺术概论”类书籍。但所谓“概论”书籍,往往一点不像概说,而像大学美术的教科书,读来令人痛苦不已。本书虽也属艺术概论式的入门书,却以较轻松的笔调、较清晰的段落、较寻常的举例说明,使原本艰涩的艺术理论化为浅显易懂的短文,确是深入艺术堂奥的“开门”书。  相似文献   

2.
李迪 《寻根》2000,(4):86-88
“书”的意义有多种,最常用有二:一是写字,“书”就是写的意思;一是指字及其载体,即书籍。本说的是后一种书。  相似文献   

3.
今天,中国的读者一看到“莎士比亚”这四个字,就知道他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但当提到下列名字时,知道者就很少了。如“舌克斯毕”,“沙斯皮耳”,“筛斯比耳”,“莎基斯庇尔”,“索士比尔”,“夏克思芘尔”,“希哀苦皮阿”,“叶斯壁”,“沙克皮尔”和“狭斯丕尔”。这些名字都是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书籍中出现的Shakespeare的汉语译名。译名之所以多种多样,主要是由于译者对汉字的发音及翻译人名的技巧的掌握不同所致。至于“莎士比亚”这个译名是否译得得当,另当别论。从这个例子看。  相似文献   

4.
在中法建交50周年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法国之际,光明日报社与中国外文局联手主办“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十部法国书籍”和“在法国最有影响的十部中国书籍”评选活动揭晓仪式于3月25日在光明日报社举行。  相似文献   

5.
“书香”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常见的一个名词,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特有的一个典雅的词汇,有着美好的内涵。书香是指高雅的典籍,也指读书人的书卷气息和文化氤氲。由此可见我们是一个崇尚文化、崇尚读书、珍爱书籍的民族。“书香”的由来是有一种名叫芸草的植物,又叫芸香,因其气味能杀书虫,  相似文献   

6.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全人类做出的卓越贡献,其中的造纸术与印刷术都是纸质书籍构成的先决条件。书籍与文字密切相关,水乳交融,书籍是文字的载体,而书籍的变迁则又通过某些字词、成语得以体现。我国最早的正规书籍是写在竹简或木版上的,用竹做的书,称做简策;用木做...  相似文献   

7.
“高二适先生遗墨捐赠仪式”于2000年11月11日在成都举行。四川省、成都市各界人士70余人参加了捐赠仪式,高二适先生家乡姜堰市市长等一行4人专程来蓉参加捐赠仪式。在捐赠仪式上,高二适先生家属将高老17件墨宝和印章、字帖、书籍及有关遗物捐赠国家,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高二适(1903-1977),江苏姜堰人,著名学者,当代书法大师。不仅著有《柳河东集讲疏》等学术专论,而且书艺高迈精绝。高老生性磊落刚直,一生勇于坚持真理。1965年由毛泽东主席促成,与郭沫若进行“兰亭论辨”,在学术界和书法界传为佳话。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  相似文献   

8.
藏书票,拉丁文为“Ex-Libris”,意即“我的藏书”或“我的图书室”,其实是种小型版画作品。因其传统功能是宣示书籍所有权。故其上必现“Ex-Libris”字样或缩写“EXL”字样及票主名字,此其主要特征。而在中文与日文中。“Ex—Libris”从功用角度而言,称“藏书票”。  相似文献   

9.
徐雁 《东方文化》2003,(6):91-105
“古旧书业”是指从书籍的持有者手中,回收其售出的古书和旧书,并再次将之投向市场向读者销售的一个行业。一般说来,它与新图书出版发行业一起,共同组成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地区的完整的图书市场。  相似文献   

10.
书籍是“用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在一定材料上记录知识、表达思想并制成卷册的著作物”。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书籍上用以记录和传播信息的符号主要是文字。其文字的形态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宋体字等重要阶段;书籍所使用的材料也先后经历了简(竹条)、牍(木板)、帛、缣(皆丝织品)、纸等阶段。  相似文献   

11.
“书籍文化”是人类一切智慧的结晶。中国书籍文化的形成经历了先有画(图)后有字(书)的历史长河,故称“图书”。中国是一个图书大国,图书年代之久远,类量之浩瀚,题材之丰富,装帧之古朴,令世人惊叹。这是先人和前辈给我们留下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书文化如果以殷  相似文献   

12.
救火     
有一次,高尔基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出了书箱。因为抢救书籍,他几乎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相似文献   

13.
"书香"何指     
刘书龙 《寻根》2004,(5):82-83
在汉语里,“书香”是一个极具文化韵味的词汇,如“书香门第”、“世代书香”等,这一点凡是读书人都是知道的。但如果问到“书香”究竟何指?恐怕现代的许多人就会感到有些茫茫然了,甚至会有一些人错误地以为“书香”就是指书卷间的油墨味。其实所谓“书香”,并非书籍本身的香味,  相似文献   

14.
“新的一部有关武则天的国产电视剧里,一张拍摄当时书籍的剧照中满橱的线装书甚是扎眼——因为,该做背景的应是当时流行的卷轴装书籍。想用书籍装点武氏勤学亲政的初念,倒成了剧组人员不谙历史与文化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17世纪的苏州地区是白话小说创作与传播的核心区域,形成了以冯梦龙、袁于今、金圣叹、毛纶与毛宗岗父子、褚人获为中坚的“巨人星系”。他们以坐馆、卖卜、编刻书籍为生,有着复杂的思想矛盾和人格对立。  相似文献   

16.
与书交友     
读书的时光是最美好的时光。因为读书可以加深对人类的爱,加深对人们心灵和智慧的信任,使人们从道德情操上得到充实。所以,为了善于处世,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应当好好读书。伟大的人物同时也是伟大的读者;他们同书籍的联系不亚于安泰同土地的联系。马克思的手稿、列宁的哲学笔记、高尔基的书信等再好不过地证明了这一点。马克思对《自白书》问题“你喜欢做的事是什么”的回答是:“啃书本”。今天,当书籍从我们生命的幼年就开始进入我们生活的时候,很难想象古人获得书籍有多大  相似文献   

17.
拍场“黑马” 连环画,这个陪伴一代少年儿童甚至部分成年人、作为其主要精神食粮的“小人书”,现在是中国收藏市场奔出的一匹“黑马”。尽管当下连环画交易多集中于店铺和网络,尚未在拍卖市场形成巨大的交易量,部分现于拍卖会的书籍拍卖专场,但名家的连环画及其画稿在拍卖场则动辄高价惊人。  相似文献   

18.
杨瑾 《华夏文化》2000,(4):58-59
王徵是一位有才华有思想、有作为的科学家。他的多项发明三百年后仍施惠普通百姓,被誉为我国历史上最早介绍传播西方科技知识的“科技之星”;在明末驻华耶稣会史上,王徵又重重地写下了一笔,他积极与西方传教士交往,从他们身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与思想,尤其是他与外国传教士合作翻译了很多影响较大的书籍,在中国古代翻译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唐代初年,雕版印刷已开始在民间出现,印刷的品种主要是佛经、历书、字书及占梦、相宅一类的书籍。当时雕版印刷被看做是雕虫小技、不登大雅之堂的玩物。这时流行的书籍还是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通行的手抄本,普通读书人如想得到一部书籍是很不容易的。相传毋昭少年时家里贫...  相似文献   

20.
韩国文化观光部最近发表的“2007年国民读书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成人在过去1个月期间阅览的书籍数量,韩国平均为1.8册,日本为1.5册。而2006年的同样调查数据显示,韩国平均为1.5册,日本平均为1.4册。韩国成人的读书量已连续两年超过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