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12月13日,中科院副院长许智宏院士正式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毕业于北大的许智宏若干后后重返北大,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对于正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力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北大人说,这无疑是令人欣慰的,因为他将促进北大与中科院的强强联合,更多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将不断涌现,正如许智宏在北大讲台上所在地说的那样,“我在北大读书时,中科院的教师来北大讲课,希望这种状况恢复起来,科教联手,共创未来。”  一双双期待的目光都集中有许智宏的身上,人们希望感受这位老“北大人”的人格魅力,探寻他求学与科研的足迹……  相似文献   

2.
为庆祝北大110周年校庆,季羡林先生将积攒数年的百万稿费捐赠北大,设立“北京大学季羡林奖助学金”,希望用这笔基金的收益奖励优秀的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帮助贫困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教育基金会秘书长邓娅博士一行,来到北京301医院,专程看望了在此住院的已97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并向季老颁发了捐赠证书。在洁净的病房里,许智宏校长首先代表全体师生员工向季老表示问候,感谢季老长期以来对北大的关心和支持,他说:“您设立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对年轻人是非常大的鼓励。”季羡林先生说,教育要靠大家来办,作为北大的教授,能够为国家贡献点力量,  相似文献   

3.
下面这道选择题是2008年4月12日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第18题。原题为:18.图5(即下图1)是1917年鲁迅先生在北大任兼职讲师时应蔡元培先生邀请所设计并沿用至今的北大校徽。这枚校徽的设计理念中最能体现鲁迅先生当时强烈愿望的是  相似文献   

4.
怀念     
偶尔,人群中闪过一张很特别的面孔:黝黑而且干瘪,长满蜷曲的胡须。我都要加快步伐,紧跟上他。虽然我知道不是“马克思”,然而,他能带我回到那段我最愿意回忆的日子。那是一段做差生的日子。父母厌弃我,其他老师压迫我,同学们大多数鄙视我,我在夹缝中举步维艰,是我那位长得特别像马克思的外语老师用他那颗善良的心和强劲有力的双臂替我撑住“夹缝的双壁”,抑制了“继续变窄”的趋势,使我没有窒息或干出别的什么傻事来,是他救了我。也许倔强是农家孩子的天性,记得那段时间我倔强得厉害。刚上高一时,班主任说:“高中不属于义务…  相似文献   

5.
《考试》2004,(2)
第四届“北大燕园书店经销商峰会”于2004年1月2日在北京密云云湖度假村拉开帷幕。本次大会有200多位来自全国的经销商代表参加。会上,由北大燕园书店董事长谢先亮先生致欢迎辞,总经理王洪先生从各个角度全面阐述了北大燕园书店的价值观念,即:一切为了客户(关注读者、经销商、供应商),一切为了员工(关注员工的价值实现),一切为了股东(关注股东的利益、控制成本),一切为了社会(关注公益事业、履行社会职责)。并向6家北大燕园产品“金牌销售商”和10家北大燕园产品“优秀销售商”颁奖授牌。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育》2005,(4):45-45
有一次,当一些青年诗歌爱好向老舍先生请教怎样才能写出好诗时,老舍先生风趣幽默地说:“作诗我不会,随便瞎凑还可以。”于是,他当场“瞎凑”出一首五言绝句:  相似文献   

7.
德以诚为本     
美资企业雅利安公司准备招聘4名中国高级官员,一名青年成为10名复试者中的一员。复试由总经理贝克先生主持。当那名青年走进小客厅时,贝克先生从沙发上站了起来。他先是迟疑:“是你?你是……”转而一脸的惊喜,并紧紧握着那青年的手,用流利的中文说:“原来是你!我找你找了很长时间了!”接着他激动地转过身对在座的几位“老外”嚷道:“先生们,向你们介绍一下,这就是救我女儿的那位年轻人!”青年的心狂跳起来。还没容得他说话,贝克先生就 把他拉到身旁的沙发上坐了下来,又一个劲儿地说道:“我划船的技术太差了,把女儿掉进了昆…  相似文献   

8.
天生的战士     
清瘦的脸,浓黑的一字须,炯炯有神的目光,根根竖立的头发,这就是鲁迅先生——一副与生俱来的硬汉形象,一个天生的战士写照。在黑暗的旧中国,鲁迅先生总是战斗在敌人的心脏地带,他虽然没有紧握钢枪、弹药上膛,但他手中的如椽巨笔和笔下的文字,却比枪炮和弹药更有力量。这就是我眼中的鲁迅,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一个“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一个“先天下之面惨淡的人生”。“五四”风起云涌,他高声“呐喊”,革命陷入低潮,他失意“彷徨”,政局黑暗,他怎能不存“二心”,列强欺凌,建起一座座“且介亭”。当一大批爱国青年聚集在鲁迅先生身旁,获得他的言传身教时,我发现,这时的鲁迅更像一名循循善诱的师长;当先生义无反顾地支持新生的中国共产党时,我又发现,这时的鲁迅更像一名高唱着《国际歌》的革命者。  相似文献   

9.
辛计伏 《班主任》2009,(7):57-57
班里曾有个男生,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一次期中考试却失利了。那段日子,我从他的眼神中读出了绝望和无助。班会课后,我把他带到操场上,还没开口,他就幽幽地说:“老师,我知道您要说什么,在家的时候爸妈都跟我说过了……”后面的话被哽咽淹没了。  相似文献   

10.
童心如歌     
A开学初,一年级的一位老师请假,我去代两天的课。这一天的早自习,我把校徽发给学生。他们第一次戴校徽,个个都很兴奋,我教他们怎么戴,好些学生戴得很低,我提醒他们戴高些,这样好看。等到第一节上课时,我首先就发现坐在第一排的小何胸前的校徽不见了。我觉得奇怪,问他:“小何,你的校徽呢,怎么没戴啊?”他很得意地指着戴在肩膀上的校徽说:“老师,您说要戴高一些,我戴在这里比他们都高!”坐在一旁的东东也抢着说:“老师,刚才下课时,小何把衣服脱下来戴的,我不好意思脱,就没戴在肩膀上了!”看着他们俩那满脸天真的样子,我不禁笑出声来。B那次,…  相似文献   

11.
三个理想     
在莱茵河畔,一位青年正垂头丧气地来回走动着,他心烦意乱,真想跳进河里一死了之。他舍不得这个世界,正在犹豫不决,一位牧师经过他身边,停下来问道:“小伙子,你有心事吗?”青年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我叫莱恩,但上帝从来没给我来恩,年近30岁一事无成,一文不名,家里还有个叫人看了恶心的黄脸婆,这样的日子我真受够了。”牧师听了微笑着问道:“莱恩先生,那么你的理想是什么呢?说出来,看看我能不能帮你实现。”莱恩说:“我曾经有三个理想,做像怀特那样  相似文献   

12.
有一天,一个朋友跟我讲了这样一件事。 美资企业雅利安公司准备招聘4名中国高级职员,一名青年成为10名复试者中的一员。复试由美资企业雅利安公司总经理贝克先生主持。当那名青年走进了小客厅时,贝克先生从沙发上站了起来。他先是迟疑了片刻,转而一脸惊喜,并紧紧地握着那名青年的手,用流利的中文说:“哈哈,原来是你呀,我找你找了很长时间了!”接着他激动地转过身对在座的几位同行说:“我现在向你们介绍一下,这就是从昆明湖救我女儿的那位年轻人!”  相似文献   

13.
你熟悉余杰吗 ?《火与冰》的封面上这样提示:中国大陆的第一个李敖,北大的“第二个王小波”,一个北大怪才的抽屉文学。为什么称“北大怪才”,又为什么称“抽屉文学”,我带着疑问打开《火与冰》。   主编贺雄飞在序中说:“我选定的第一匹‘黑马’是北大 25岁 (1998年 )的研究生——余杰。当我在回家的路上,随手翻阅孙郁先生转给我的那些字迹模糊的、被余杰自称为‘抽屉文学’的油印小册子时,禁不住吃了一惊。这一夜我彻夜激动,耳边是火车的轰鸣,眼前是闪闪的灯光……”   贺主编继续说:“余杰的文章改变了我对北大的偏见”…  相似文献   

14.
方立新 《教育》2006,(1):13-13
北大校长许智宏一番“研究生招生考试应该取消”的宏论,引发热议。高校研究生招生除了比例不大的委培、定向生外,基本上与高考制度一样,都采取统一考试并基本依据考分高低进行录取。针对这种情况,许校长说,北大要作“调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分数不是北大录取研究生的最终决定因素,它只是为学生取得一个复试的机会而已。面试时北大重在考核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素质。”许校长的这番宏论,令人联想起一度  相似文献   

15.
那是两年前,我随记者团去北京时,在燕园的留影,现在依然清晰记得,我和小伙伴在未明湖畔玩耍的情景……听说要去北大参观,我一夜都没能合眼。燕园是多少学子向往而追求的地方啊!莘莘学子在此停留的港湾。我能在  相似文献   

16.
张一璠 《高中生之友》2010,(6):24-24,25
一次.一位著名的小品演员到北大来给大学生们讲小品表演艺术。他的开场白是这样说的:“茅台酒是国酒.红塔山是国烟.北大是国校.”虽然庄严中多了几分调侃的感觉.但认为“北大是国校”也并不缺少依据。而在我看来北大是一篇散文。说它是散文,那是因为它既有如张中行先生所说的“散漫的一面”.又有那种“严正的一面”。我曾在北大进修一年.那一年里,我用探求的目光.自以为认真地、情趣盎然地阅读了这篇散文.这让我感到永远的幸运。  相似文献   

17.
蜗牛的梦     
蜗牛先生在壳里睡着,做着关于远行的梦. 蜗牛先生不是一只普通的蜗牛,他是一只有梦想的蜗牛.他渴望远行. “我多想去远方……唉,别做梦了,妈妈早就告诉我,这是不可能的,我爬得太慢了.”蜗牛先生每次想到远行时都会这样对自己说. (一) “妈妈,妈妈,你说,我去跟鹰交个朋友,好不好?”小蜗牛睁大眼睛,眼中闪着憧憬与渴望,“那样的话,说不定他可以带我走出这片草地,听蚱蜢说,草地的那边,还有一座大山呢!”  相似文献   

18.
青春无誓约     
题记:青春是不应有誓约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一样的闪电,一样的雷鸣,一样的夏夜。伫立窗前,我凝望着充满激情的雨柱。多少年过去了,如今我已激情不再。相似的场景,相似的雨夜,我想起了以前……高二,我最难忘记的日子!学习的压力,对未来的彷徨,缠绕成一团乱麻,使我几近崩溃。然而就在此时,他出现了。我喜欢听他说话。我们在一起时无话不谈。我告诉他我的梦想,他总是笑着,鼓励我。当我不被人理解时,他成了我赖以活命的稻草。我终于度过了那段颓废的日子,可是他却要离开了。他要去一座城市,我最向往的城市。只因为我说要去那…  相似文献   

19.
“年光似鸟翩翩过”,转眼间,离开北京大学已经四十五个年头。不知为什么,每每去北京出差,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要到北大一趟,或会会还健在的老同学、老同事,或一个人悄悄走进燕园,想起那些往事……那种复杂与微妙的心情实在难以言说。从我进校的第一天起,便听到了“清华有个马约翰,北大有个马寅初”的说法以及马校长的许多掌故。“二马”都是年过古稀但敢于与青年学子比肩竞赛的典型。据传,  相似文献   

20.
放学经过校门时,一个陌生的男孩焦急地对我说:“老师,能不能借我十块钱?”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借。见我满脸疑惑,男孩子说:“我找别的老师借,都不肯。我的钱掉了,我家离学校很远,妈妈在家里等我……”男孩子简直要哭了,还拿出校徽给我看,以表示他不会赖账。我没有看他的校徽,掏出十块钱给他,说:"十块钱对我是小事,但希望你会还。"第二天,这位男孩来还我钱,我说:"谢谢你。"他惊愕地望着我,我解释道:"谢谢你没有辜负我的信任。"后来男孩每次见到我,都会主动问好--虽然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他也不知道我的名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