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逸周书》中的《武寤》篇是歌颂武王伐纣事迹的《大武》乐辞的第二乐章“再成而灭商”,即《宿夜》。《武寤》是诗歌,描写的是武王伐纣前夕的情景,与《书传》记载的《宿夜》的内容相同,而且《武寤》全诗18句72字,比现在已经确定的《大武》各乐章的字句都多,与《宿夜》在《大武》中的重要地位相当。  相似文献   

2.
《守财奴》课后练习第三题把《死魂灵》中的乞乞科夫与《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悭吝人》中的阿巴公、《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等相提并论,都判为守财奴形象,这对学生是个严重的误导。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教材中塑造了不少父亲形象,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父亲”、《散步》中的“我”,《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爸爸”、《伤仲永》中的“父亲”、《竹影》中的“爸爸”、《背影》中的“父亲”、《台阶》中的“父亲”、《我的第一本书》中的“父亲”、《故乡》中的“闰土”、《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  相似文献   

4.
男生 VS 女生     
《小学生》2006,(7):64-65
《小鸟在哭泣》;《可爱的牧羊女》;《黎明中的虎纹猫》;《打电话》;《飞马》。  相似文献   

5.
赵华  王锐 《现代语文》2007,(11):123-123
《豳风》是《诗经·国风》中最早的诗,共七首,均产生于西周。《东山》是《豳风》中周公东征时期写的诗歌,属《诗经》中的征役诗。有人认为诗的作者就是参加这次东征的士兵。这首诗意蕴丰厚,笔法摇曳,堪称《国风》中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6.
贾洪  邹红 《现代语文》2006,(2):80-80
从建国到现在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教材中的戏剧作品共有十三部:《走向一条路》、《修堤》、《龙须沟》、《日出》、《屈原》、《万水千山》、《白毛女》、《威尼斯商人》、《雷雨》、《雷电颂》、《茶馆》、《罗蜜欧与朱丽叶》、《三块钱同币》。在不同历史时期同一作家的入选作品发生了变化,引发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下面我们以其中的四部作品为例来探究其中的缘由。  相似文献   

7.
在先秦,文言不但发生在散文领域,亦发生在诗歌领域。《诗经》中的作品均经过文言,在组句上采用复叠手法是《诗经》文言上的一大特点。《楚辞》中的作品有更鲜明的文言特征,句式上的对偶和辞藻上的求丽是《楚辞》文言上的两大特点。《诗经》、《楚辞》,尤其是后者,对吾世之文言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晋文公重耳是《国语》、《左传》、《史记》三部著作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一位春秋霸主.其记载大体相似但同中有异:《国语》中的晋文公从善如流但缺少霸气与沉着果断的决策能力,《左传》中的晋文公从一开始就充满英雄气概,《史记》中的晋文公形象更具立体感,司马迁充分刻画了人物成长与性格发展的过程.比较研究重耳在三书中的形象差异,我们可看清作者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9.
将鲁迅《伤逝》与森鸥外《舞姬》作对比,解读《伤逝》的空白部分,探寻鲁迅《伤逝》中的留白构思。  相似文献   

10.
《八佾》篇"子夏问诗"和《阳货》篇"教伯鱼读《二南》",分别阐述了《论语》诗教思想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复质"与"广大"。从《春秋》"复质"思想出发,结合《诗经·周南》中的《汉广》《汝坟》两篇的具体文本解读,可以把《论语》诗教思想中的"复质"和"广大"两层意思联系起来,获得更加深入和系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中的《大雅》与《小雅》,既是当时广为传诵的文学作品,又是可以被之管弦的乐歌。从音乐和文学的角度来看,《大雅》与《小雅》都有各自的实用功能。《大雅》用于大飨,是周王举行一些仪式时使用的各种乐歌,同时作为乐教范本,被较多地征引;《小雅》主要是贵族举行仪式时使用的乐歌.不但被广泛地征引,同时也在各种场合被人们赋诵。  相似文献   

12.
《周易·说卦》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说卦》的意义、《说卦》在《易传》中的位置、《说卦》形成之时代及其作者等方面 ,肯定《说卦》之成约于《周易古经》六十四卦同时 ,其作者应为西周至春秋之筮官 ,孔子整理《周易》可能包括《说卦》在内。  相似文献   

13.
一、"初恋"新义 查检《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几部大中型语文性词典,对"初恋"的解释都是两个义项,释义大致相同,在《现汉》(第5版)中的解释是:"动①第一次恋爱.②刚恋爱不久."《新华新词语词典》《新词语大词典》等十几部新词语词典中不见收录.但是考察这个词在实际语料中的使用情况,我们发现词典中的这两个义项并不能概括"初恋"的所有义位.例如: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选取元代家庭伦理戏中的《蝴蝶梦》、《救孝子》、《罗李郎》和《小尉迟》这四部塑造得既复杂又有特色的家庭伦理剧为代表,从血缘亲情的角度来探讨元杂剧家庭伦理戏中的道德观念。通过具体分析指出伦理道德观念对家庭伦理戏中的支配性作用,并从人类情感角度剖析此类剧目的深层悲剧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5.
一、时间的放逐与回归 人的自由,本质上是与人的放逐同体共生的,人类因欲自由而遭放逐,被迫的放逐使其获得了有限的自由,而彻底自由则意味着彻底的放逐。白先勇的《寂寞十七岁》、《纽约客》、《台北人》和《孽子》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都笼罩在命运这双无形的双手下,遭受着时间、地域、情感三方面的放逐。在时间无情的流逝中寻找过去的青春与荣耀(《青春》中的老画家);在异国他乡沉沦、挣扎,想融入到异国却被狠狠地抛出圈外(《芝加哥之死》中的吴汉魂);情感与传统相悖,想追寻真实的自我,却被命运拒绝在幸福的门外,处于情感饥渴的人们要么奋力推开命运大门却坠入绝望或死亡的深渊(《玉卿嫂》中的玉卿嫂),要么活在自我封闭的世界中寻求安全感,心灵却得不到安慰,在孤寂的感情沙漠中自己温暖自己(《寂寞十七岁》中的杨云峰)。感情放逐中以长篇小说《孽子》最为突出,开篇就用“放逐”开始叙述一群青春鸟的无家可归,他们被父亲们放逐,唯一理由——同性恋。  相似文献   

16.
《迷失》作为一部经典的美剧,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彩的剧情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迷失》中渗透着浓厚的宗教色彩,所以本文从《圣经》原型角度分析《迷失》,从而使观众更准确地把握《迷失》中的宗教元素,了解圣经思想。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诗经》中的量词,前贤已多有述及。现试将《诗经》中的量词与《左传》量词作一比较,以发现并总结春秋中叶到战国初期量词发展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1.对郑振铎、孙楷第、马廉、王重民和刘修业等在“前《型世言》研究”中的书名、内容、篇数、章回之异同,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书贾出版《幻影》、《三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别本时,用源自《型世言》的篇章,有的做了不同程度的改动。2.《型世言》是1987年法国科学研究中心陈庆浩在韩国汉城大学奎章阁“发现”的。出版后在中国的大陆、台湾以及韩国展开了《型世言》研究的新纪元。3.中、韩、日各国研究者在学术会上或出版物中的论见,超出陈庆浩在《型世言》台湾刊影印本的《导言》和本人的文论者甚微。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的《呐喊》与《彷徨》中,写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主要有14篇。在这14篇中,鲁迅真实地描述了当时知识分子中封建体制的捍卫者、抛弃者和反抗者形象。捍卫封建体制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等,被封建体制抛弃的《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成等,封建体制的反抗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在酒楼上》的吕纬甫等。本文就其知识分子的形象进行了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明天》、《祝福》、《离婚》中的三个女性形象的解读,阐述了鲁迅对封建宗法制度的整性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