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看《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是一部见仁见智的伟大的文学经典.本文将从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对比分析<红楼梦>的两个经典英译本,分别是扬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翻译的.最后得出结论,不管是采用归化法还是异化法,只要是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翻译出让读者喜欢的译文,它就实现了翻译目的,就是一篇好译文.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跨文化角度探讨了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通过对<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一部成功的翻译作品,在语言层面上,应尽量做到归化,而在文化层面上,应以异化为好.归化可方便读者阅读,异化则有利于文化传播,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各有所长,无所谓优劣.  相似文献   

3.
一国人名是一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人名负载着凝重的汉语言文化信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英译的一大难点。《红楼梦》人物阵容浩瀚,人名的英译给译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异化和归化的角度,对杨、霍两个译本中人名的翻译进行比较和分析,认为两个译本在对人名因素的处理上,有很大区别:杨译本主要采用异化原则,目的在于向外国读者传递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而霍译本主要采取归化原则,目的是让译本更容易为外国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翻译策略中,归化与异化是两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手段。归化翻译类似于意译,译文倾向于读者的母语,即以目的语为归宿;异化翻译近似于直译,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倾向于作者的母语。因此如何处理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一直都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议题。论文以《挪威的森林》的两个中译本为例,即林少华译本与赖明珠译本,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应该如何把握归化与异化的尺度,得出的结论是归化与异化、意译与直译都是翻译的手段,根据文章写作目的的不同,不仅不能互相排斥,更要互为补充,才能了解原文所蕴含的文化负载,使译文真正实现“信、达、雅”。两个中译版本的比较与分析主要从成语故事、感叹词等角度入手展开,力争找到作者、译者及读者间的最佳平衡点。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的涵义,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关系出发,提出归化和异化两种文化翻译策略。归化指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异化指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并从跨文化翻译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中的文化因素进行研究,包括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以及社会文化五个方面。根据译者目的和目标读者的不同,杨完益主要运用异化翻译,而霍克斯主要运用归化翻译。  相似文献   

6.
李爱娜  张帆  史晓静 《文教资料》2006,(17):135-136
异化与归化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翻译态度。在翻译实践中,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翻译中,译者经常面对文化差异的难题,是采用倾向于源语文化的异化翻译,还是倾向于译语的归化翻译。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某些习语翻译的对比研究,探讨了保留原著中的民族特色和形象,探讨了归化与异化在翻译习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往的翻译理论研究着重于原文与译文语言的静态对比。近些年,比较文学将翻译研究者的注意力导向了文化交流及在这种交流中起主体作用的译者。译者的这种主体作用可称之为创造性叛逆,具体体现为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本文以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斯的《红楼梦》译本为例探讨译者在采取归化和异化时表现出的创造性叛逆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语言形式、文化和读者反应三个方面详尽地分析了《苔丝》的两个不同译本的归化异化的取向.从语言、文化、读者三个方面综合看来,任何翻译策略都不可能做到放之四海而皆准.在保证交流与沟通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留作品的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9.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分为两种方法: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这一区分是基于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两种英译本在隐喻,明喻和典故等方面翻译的分析上做出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考虑到不同的翻译目的,文本类型,作者意图以及读者对象,两种方法都能在目的语文化中完成各自的使命,因而也都有其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我国许多经典著作被译成英文。英国著名汉学家詹姆斯·理雅各的《道德经》英译本是其中的一本代表作,译者采用大量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处理中西文化差异,保留了《道德经》的思想精华和行文风格同时语言表达标准地道,兼顾读者的可读性和欣赏性,是中西翻译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本文从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角度评析理詹姆斯·理雅各《道德经》英译本的典型例证及特点,探讨归化和异化翻译前的选择条件和翻译后的传递效果。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的饮食名称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准确翻译这类饮食名称必须慎重考虑文化因素。以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思的两个《红楼梦》英译本为依据,对比分析小说中一些典型饮食名称的翻译,可以看出:由于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存在差异,词汇语义必然打上文化烙印,隐含不同文化内涵。语言翻译必须是建构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上的信息交流,要尽可能再现源语语篇的文化信息和确保译语语篇的可读性及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红楼梦>的全英译本有霍克斯译本和杨献益夫妇译本.在有关文化因素翻译的处理上,霍译本主要采用了归化翻译策略,而杨译本则主要采用了异化策略.本文结合实例分析认为,尽管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策略,却实现了各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两个英译本诗词意象翻译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意象在诗歌创作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怎样在诗歌翻译中处理它就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诗词篇篇精品,意象丰富,比较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思的两个英译本对诗词意象的处理,发现各有特色,怎样结合两者的长处,是译者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格莱斯(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理论,解释了人们言语表达中蕴含弦外之音的现象.在《红楼梦》两种英译本中,杨宪益和霍克斯通过运用各种译介手段,充分再现作品中人物的会话含义和小说的艺术魅力,从而成功地帮助译本读者对小说的各种语言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德国出现一派翻译理论——功能派翻译理论,其核心是"目的论"。对目的论的评价有褒有贬,在批评的声音中颇具代表性的是:功能派理论不适用于文学翻译。通过比较分析《红楼梦》中"护官符"的两种译文对此批评提出不同的看法:在文学翻译中运用目的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总结英汉称谓语的差异及其功能出发,以《红楼梦》两种译文为例,得出在英汉称谓互译方面,译者应当注重称谓语的语用功能的结论.笔者同时发现称谓语中的文化内涵可以通过上下文得以部分补偿。  相似文献   

17.
翻译研究已从文本内部延伸到更为广阔的语言、文化、符号、文学、社会、历史等具有互文性质的大文本中.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领域,旨在崇尚多元的理论大背景下,进行一种认识论与方法论上的新尝试.从互文性视角解析英译<红楼梦>,从而为译者选择翻译策略搭建一个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曹雪芹无疑是小说巨子,其《红楼梦》对现当代文学影响之深毋庸置疑,他除了是著名的小说家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经验功能,对《红楼梦》中的《西江月》(无故寻仇觅恨)及其三个英译本进行及物性深度剖析,可加深读者对这首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从叙述学的角度出发,在措辞和视角两方面考察了<红楼梦>两个英译本在体现原作"丰姿"上的特点与得失.通过比较发现,霍译中存在严重扭曲原作叙事角度,无视原作者文体风格的现象;杨译对原作文本亦步亦趋,基本体现了原作的文学特性,但也不乏矫枉过正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