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情感交流热线节目是围绕恋爱。婚姻、家庭、理想、事业、人生、伦理、道德和情操所展开的热线直播谈心节目。“它实际上是新形势下群众进行自我教育的课堂,或者说是美化听众心灵的社会课堂,是进行人生教育的课堂,是告诉人们正确认识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正确处理情感生活、婚姻恋爱、理想追求、价值取向的一把钥匙。”福建台总结该台《夜半心声》节目的六个功能是:弘扬美德、倡导精神、交流情感、疏导情绪、安抚心理、化解矛盾。这些功能也是情感交流节目具有的普遍功能。办好情感交流热线节目,有利于更好地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  相似文献   

2.
广播电台热线直播节目以其时效性、现场感的“共时空效应”的显著特点赢得了听众的喜爱.广播热线直播节目不但增强了节目的信息容量和播出的实际效果,而且使传统的单向传播成为一种双向的大众传播,实现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直接交流和双向互动,这种全新的传受关系成为广播节目突出的亮点.但是,在热线直播节目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热线直播节目的定位不明、宏观容量失控、情感倾诉类节目格调不高、随意性大以及主持人驾驭节目能力弱等.如何办好办活广播热线直播节目,满足不同层面受众的需求?本文围绕广播热线直播节目的设置定位与运作技巧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广播节目采用热线直播方式 ,确实能极大地发挥出电子传媒的优势 ,可使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信息通道畅通无阻 ,又使信息互动共同交流 ,从而达到人际沟通的最高境界。其原因在于 ,广播热线直播节目在电台与电话共同组成的空中信息通道中 ,人际的情感距离与心理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 ,使受众的参与感得到最直接的满足 ,因而传者与受众均可以获得即时的信息反馈。因此 ,广播热线节目从诞生之日起就为广播事业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一时之间 ,服务类、娱乐类、谈话类以及公众热线话题类的广播热线直播节目层出不穷。但广播热线直播节目的生命力来…  相似文献   

4.
陈璐 《中国记者》2014,(1):70-71
心理咨询类节目叫法很多,如情感热线、情感谈话、心理访谈、心理咨询,等等。作者认为,心理咨询节目的名称最为准确,因为它们是针对求助者的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通过语言交流帮助其改变态度和行为,从而保持心理健康,适应社会环境。新形势下节目如何求新求变?  相似文献   

5.
电视谈话节目起始于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末,CBS的《60分钟》记者的足迹踏遍世界各地,他们关注世界热点问题、焦点人物,聚焦于具有世界意义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出身于新闻记者的克朗凯特、丹·拉瑟等著名主持人在主持新闻谈话节目时,节目与主持人的个性魅力交相辉映,使得新闻谈话节目日臻成熟。可以说,谈话节目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的节目”,其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的个性化。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应该是始于1993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这个40分钟的新闻杂志型节目播出伊始就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是“开了中国电视改革的先河”。1994年《焦点访谈》创办,从此关于各种社会生活题材的访谈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观众眼前,如新闻访谈、人物访谈、演播室聊天、情感交流、热线直播等。而这样的谈话类节目也成就了像白岩松、水均益、敬一丹、崔永元等一大批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他们以其具有个性化特色的主持风格,进入了我国寻常百姓家,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和尊敬。[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热线谈话节目是指主持人与听众通过电话进行“一对一”的交谈而运行的广播节目。热线谈话节目不仅重在某些具体问题的解答,而更重视心与心的交流。听众个人的情感世界、人生道路上的曲折、生活旅途中的风雨、对某些社会问题的探讨等,都可以在热线谈话中倾诉。这种节目大多安排在晚上或深夜进行。它对社会的稳定,道德观念的引导渗透,起着重要的作用。热线谈话节目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话题的节目,也就是由主持人定话题,主持人自己主持或邀请嘉宾一起主持,并引发听众就这一话题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7.
热线谈话节目,顾名思义是围绕大家共同关心的一个话题,由主持人组织,一般还请来嘉宾,开通听众热线,以直播方式播出的广播节目。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着传播观念的变革、传输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热线谈话节目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欢迎。这是对过去大众传播只有单向传递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吸纳了人际间双向交流能及时反馈的便利,又保留了大众传播迅速、广泛的优势;它冲破了空间的隔绝,使有参与愿望的人们在空中电波里“相会”,探讨种种有益的话题。广播热线谈话节目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也是颇具特…  相似文献   

8.
袁志红  周为筠 《今传媒》2006,(8X):10-11
广播电台热线栏目的发展大致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到1996年,“热线”作为一档双向交流、人际互动的舆论监督栏目,成为电台参与媒体竞争的一大优势。“热线”这一节目形式起源于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1986年底珠江经济台开创“主持人——直播”模式,此后“直播”被视为中国广播争取受众注意力的有力手段。1990年6月,深圳电台在全国率先推出新闻时政类热线节目“深圳事大家议”,广播电台新闻时政节目开始纷纷引进“热线”。1992年10月28日,上海东方广播电台设立了“东方传呼”栏目,1993年2月10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990听众热线”节目开播。“热线”开始的时候是录播:首先把所有听众来电录音,然后进行筛选,选出有报道价值的题目派记进行深入采访,再进行编辑合成在节目中播出,促进有关问题的解决。但是也有例外,如南宁广播电台自1991年开设的“投诉热线”节目就是直播形式。第二阶段,从1997年至今,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创办的“行风热线”与行政执法机关形成联动机制,成为政府抓明。  相似文献   

9.
随着热线直播节目的出现,广播由以往的单向传播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交流或多向交流,便更具有了互动性的特点。作为广播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无法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辅助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何有效地弥补表达单一的弱势,使语言具有一定的黏合力和可接受性,让语言深入人心,受到受众欢迎,这要求广播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熟练掌握几种常用的语言表达技巧。亲切自然,关爱寒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大部分谈话节目都是在夜晚,据心理学家分析,夜深人静时,人的心灵是一天当中最脆弱也是情感世界最丰富时,这时打进热线参与节目的受众大部分…  相似文献   

10.
美化听众心灵的社会课堂——情感交流热线节目的导向情感交流热线节目虽然没有新闻类谈话节目那样强烈的政治性,但也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它的导向性主要反映在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上。听众通过热线,向主持人诉说了种种痛苦、矛盾、忧思与企盼,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我该怎么办?”这许许多多“我该怎么办?”虽然五花八门,各式各样,但也有它的共同点:话题大多是围绕人生、理想、事业、爱情、婚姻、家庭、伦理、道德、情操展开,较多地反映在情感上的撞击与波折;生活中的困惑与矛盾;观念上的冲突与变化。情感上的撞击与波折,表现在如交友、觅偶、失恋、第三者插足、婚姻的破裂、家庭的不幸等;生活中的困惑与矛盾集中在求学、求职、择业、下岗、病残,以及兴趣爱好、理想追求、物质利益、社会地位、人际关系之间  相似文献   

11.
情感服务类广播热线节目在疏导听众的灰色情感,释放听众郁闷情结,缓解听众心理压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种介乎“心理咨询”和开放式谈话之间的节目中,主持人通过语言对听众的引导直接关系到节目本身的社会效应。如果主持人不善于把握和引导,很容易带来负面的社会影响。因此,主持人必须学会恰如其分地掌握和控制自己的语言  相似文献   

12.
宋立红 《大观周刊》2012,(34):68-68
情感热线节目是结合了早期的热线节目和谈话类节目发展而来,在中国可以认为是始创于1996年浙江文艺广播电台的“万峰时间”——《伊甸园信箱》。进入二十一世纪时代之后,情感热线节目如雨后春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阵“情感热线旋风”。各地电台纷纷推出自己的情感热线类节目,如辽宁电台的《轻风夜话》,天津人民电台的《夜访百家》,深圳电台的《夜空不寂寞》,哈尔滨文艺广播电台的《午夜倾情》,黑龙江都市女性广播电台的《叶文有话要说》等等。  相似文献   

13.
广播利用电话开通热线直播,可以说是较早实践“互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掀起广播热以来,引起广播业界巨变的是广播节目直播,真正拉近主持人和听众距离的是热线电话直接参与节目。目前电台普遍存在的热线参与节目主要有音乐点播参与、社会话题讨论、热线漫谈、健康医疗等类犁。  相似文献   

14.
《政府在线》--媒介监督的新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2003年7月推出的时政类热线直播节目——《政府在线》.定位是“聚焦公众和社会关注的话题,架起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每周一.三.五播出热线版,邀请省直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到直播问就某一热点话题和听众沟通、交流;每周二、四、六播出反馈版,主要内容为近期节目中群众所反映问题的调查情况、处理结果和听众来信来电选编等;星期天为周日版,内容是一周节目回顾与集锦。  相似文献   

15.
王青 《中国广播》2013,(8):62-64
广播情感类谈话节目是广播实现“社会转型期心理疏导和情感交流平台”功能的最佳节目形态,也是广播节目中最具人际传播特性、能够把人文关怀落实到听众个体的节目类型。主持人作为节目的主导,怎样才能发挥好倾听、抚慰、引导的多重功能,作者认为,“重倾听,慎表态”是主持人在情感类谈话节目中应把握的基本话语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广东珠江电台在中国最早开通了热线直播节目,它标志着中国广播的双向互动传播进入到即时互动传播时代。随之.全国各家广播媒体纷纷开通热线直播节目,热线直播方便操作.即时沟通.参与和互动交流的优势,促成了中国广播形态的大变革,从而促进了广播媒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异军突起的热线直播节目中,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人生热线》可谓独树一帜。它通过主持人和作为特邀嘉宾的专家学者等以及听众的理性思辨的热线讨论——从科学到伦理,从心理学到教育学,从文学到气功,从新现象到价值观,把人生的各个层面不断的推到听众面前,引发听众的交流和思索。《美国之音》曾提到这个节目,把它作为标志中国谈话节目发展的代表。不断  相似文献   

18.
左霞 《新闻世界》2013,(8):74-75
热线电话作为一种直接交流的手段为直播节目和听众之间架起了一座空中桥梁,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使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即时。新闻热线直播节目主持人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自身的角色定位、个人素养及情感态度直接影响着节目质量的好坏。本文试对节目主持人如何使用好热线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19.
热线直播节目由于其独有的双向传播,共同交流的特点而受到听众的普遍欢迎。但是,随着热线直播节目运作中不断出现的或大或小的有关导向上的问题,这使得包括广播界在内的一些人士提出热线直播节目能不能担负起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忧虑是不无道理的,因为有了实践的教训。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地对待热线直播节目中的不利因素,不断取得驾驭热线直播节目的主动权,在满足听众需求中,来实现正确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热线点歌作为互动直播方式之一,用音乐和电波架起了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得到听众热烈欢迎。但随着各地电台对点歌节目一哄而上,主持人对点歌节目缺乏理性思考,单调的“你点我播”的节目形式,使得点歌节目陷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热线电话铃声不绝,参与听众不见减少;另一方面主持人和听众对点歌节目越来越感到乏味,越来越缺乏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