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95年长路漫漫,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山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从"三步走"到"中国梦",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道路,发展了中国理论,建构了中国制度,创造了中国奇迹,弘扬了中国精神。如今,中国成功实现了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电眭转变,也成就了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无论是硝烟弥漫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年代,还是激情燃烧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抑或是众志成城共筑中国梦的光辉岁月,中国共产党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2.
<正>一、运用体育实例,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中国人从备受侮辱的"东亚病夫"到1982年称雄亚洲,到2000年奥运会勇夺28金;从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人——刘长春,到为中国夺得第一枚奥运金牌的许海峰,到今日的刘国梁、刘翔、姚明。到2008年在中国北京举行奥运会,  相似文献   

3.
书架     
《留学生》2013,(11):62-63
从“中国梦”到“出彩人生” 透视中国强国路,深度解读中国民众当下最关注的热点话题。作者从“中国正在走上强国之路”的重要历史时点出发,深刻剖析中国当下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一针见血地解读中国当下最受关注、备受争议的话题:从宏观到微观,从GDP到财政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人文,就是从爻号发展而来的中国文字符号,把握天、地人变化规律的能力和精神,并付诸实践。由爻号到文字到文章到文学到文化到文明,这是中国人文的重要历史过程。以人为本,这是中国人文的根本和基础;以业为未,这是中国人文的发展和升华;以文为末,这是中国人文的归宿和目的。一般的中国人文素质要求: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与万人话,省万次思。特殊的中国人文素质要求:独立的人格,三才的秉性;自由的思想,未来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毛欣 《甘肃教育》2010,(13):23-23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从《诗经》到《楚辞》,从汉魏乐府到南北朝民歌,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极具特色,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本质规定性是科学化,科学与人文之争是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历程的文化主线.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存在三种典型的文化心态:偏激、折中与功利心态.科学与人文在近代中国高等教育中的斗争轨迹为:课程由经史大一统到西方近代科技为主;力量对比由落后到先进;科学教育由弱到强,由传统到近代;斗争图式由分立到并立到融合.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为当代中国的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也为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正在实现由"玄学"到"实学",由关心"物"到关心"人",由"物学"到"人学",由重视"集体"到重视"个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研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版)”导论部分,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到马克思、恩格斯开始关注中国,从中国人民在各种斗争、各种主义、各种思潮都失败的情况下到扛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从选择后的无比相信、过度依赖到产生隔阂、矛盾和冲突,从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到实现“两个结合”,再到今天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依然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与理论逻辑,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的有机互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本质上是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亦即是在同中国实际、时代特征和人民群众相结合中不断回答中国面临的时代课题和实践课题的过程。在中国化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特点,出现了从高扬世界性到突出民族性、从捍卫普适性到强调时代性、从阶级性话语主导到人民性话语主导、从追求正确理解到聚焦理论创新、从注重基础理论到着眼于实践应用等方面的重心转变,凸显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号角声中,中国民营电视产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民营电视,从暗流涌动到逐渐浮出水面,从承接电视节目制作业务到介入电视频道运营,逐渐形成有别于西方商业电视的中国民营电视产业。  相似文献   

11.
从思想文化运动看,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型主体,具有从一般到个别推进的民族化动力。从社会实践活动看,中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型主体,具有从历史到当代推进的时代化动力。从思想文化与社会实践互动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合型主体,具有从理论到实践推进的大众化动力。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公共领域在挑战中应运而生。从意识到“变”的必要性到致力于变革技术,从主张变法到主张变体,从制度革新到思想文化领域的巨变,近代中国公共领域走过了曲折的历程。虽然近代中国公共领域有着某些先天不足,但它对于当代中国公共领域依然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经过几代领导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发展路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的跃进;从经济改革到全面改革的展开;从经济发展到文化自信的提升;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飞跃;从富强中国到美丽中国的目标构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走向胜利和辉煌的秘诀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百年历史充满沧桑,从1840到1949,有学者概括为百年战争。从1949到今天,中国探索经济社会发展之路也才60年,中国发展的未来却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5.
从20年前的一个科研项目,到今天的CERNET,从主干网64K到100G,从没有光纤到3万多公里的光纤,从3万用户,到2500万用户,从连接10所高校到2000多所,CERNET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拉开了中国互联网波澜壮阔的20年,续写了一个科技神话。CERNET是中国互联网的启蒙者,开拓者,给为中国千百万人打开了互联网的神秘面纱,也创造了众多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的第一,第一个BBS,第一个电子杂志。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西方对中国的评价充满溢美之词,到18世纪晚期西方中国观急转直下,由赞美到蔑视。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近代以来西方增加了对中国的了解,窥视到中国文明自身存在的缺点,中国文化的神秘感消失。另一方面,与西方近代种族中心主义的形成和基督教文化的排他性密切相关。这两者都受东西方实力对比的制约,东西方实力对比的变化才是18世纪晚期西方中国观逆转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文学的想象与文学的叙述存在着一个周期的问题,即存在着一个由发生到成长到鼎盛到衰落的过程。中国现代文学的青春期是1920年代,它的特点是散乱的抒情性叙事;鼎盛期是1930年代,它的特点是趋向整一的故事性叙事;而到了1940年代,它的叙事则呈现出特有的诡异和戏剧性。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叙事演变史,就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成长史。这样的成长才使中国现代文学成为有别于中国传统文学,也有别于其后的中国当代文学,并成为具有自身知识系统和独立个性的文学。  相似文献   

18.
正从红墙绿瓦的紫禁城到叠彩峰岭的万里长城,从叱咤风云的少林功夫到出神入化的中国技能大师,从风光旖旎的岭南风光到风驰电掣的中国高铁……短短8天的时间,却给参加第二届亚太经合组织青年技能夏令营的青年朋友们留下了一生难忘的中国印象。  相似文献   

19.
从晚清到民国将近半个世纪,1903年到1949年,这是中国新教育的起点,也是最好的时期。1902年后出现了中国新式教育后,中国人才开始自己编课本。  相似文献   

20.
建国后到文革前的17年时间里,中国人物画实现了伟大的转变。这种转变涉及中国人物画从形式到内容、从媒介材料到审美情趣等各个层面,在变革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导致中国人物画崛起的原因既有时代的需求,又有外来因素的影响,更是中国人物画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