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前后17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发生了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两次碰撞,形成了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贸易格局---条约制度下的开放通商和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对外开放。二者发生的背景、前提和基础、性质以及结果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迥异。如何在吸取近代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和巩固今天的对外开放事业,是当前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一个核心关注点。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基于发展中国近代经济,振兴实业,坚持必须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引进国外资金,引进外国的先进科技,引进外国人才,引进外国的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并提出了很多对外开放的卓见,形成了系统的对外开放思想,即特区观,格局观和一国两制观。  相似文献   

3.
2010年5月19日,通过《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人教版)的公开课。我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期,发展于社会主义时期的“对外开放“思想,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且是指导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借助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框架,分析新中国建立以来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变迁的过程、机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经历了政策探索、政策初创、政策规范、政策创新四个阶段,形成了涵盖出国留学、来华留学、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办学、汉语国际推广、外国专家与外籍教师、国际科研合作和国际高等教育治理等八个主题的政策体系.制度环境、社会需求和教育规律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变迁方式呈现出强制性与诱致性变迁主辅共存、路径依赖和路径突破相互调适的特点.新时期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需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坚持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扩大高质量发展政策供给;完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治理体系,增强民众参与政策话语权;直面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现实问题,营造良好的政策变迁环境.  相似文献   

6.
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课,最后总结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时,有学生当堂提问“浦东新区属于什么区?”这个问题一时不好回答,课后翻阅人民版、岳麓版等教材,也没有指出浦东新区属于什么区。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课的要求是:“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人教版必修2第13课依据课程标准的“学习要点”要求,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介绍经济特区、沿海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技术开...  相似文献   

8.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无论在商品的进出口贸易,还是技术、装备等的输入与输出等方面,都要向全方位、深层次的格局发展。  相似文献   

9.
《嘉应学院学报》2017,(9):78-83
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在为我国深化改革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增强高等教育活力的同时,也增强了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因此,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所采取的传统"管理"维度须要向新的"治理"维度转变。治理维度下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具有强调参与性、确保秩序性、优化系统性和增强战略性的特征。在扩大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治理必须采取相关机制整合多元治理要素,强化价值引领、完善制度保障建设,增强高等教育对外辐射和影响效应等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基础上的对外开放,也是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风险挑战叠加背景下的对外开放。新时代中国的对外开放秉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现大国责任与担当的理念,对外开放的格局和视野得到提升。新时代中国在推动流动型开放的同时,更为注重制度型开放,对外开放成为涵盖经贸往来、制度创新、全球治理、文明交流的多元开放体系。通过自由贸易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国对外开放的空间大幅拓展,对外开放的区域布局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1.
唐代的对外开放以交通路线为其神经网络系统,社会科技的进步与安史之乱的影响这两个因素使唐的对外交通路线产生了由陆路为主到海路为主的格局变迁,对外开放格局也因此产生了前后期的变化。唐前期海陆两途都畅通,以西北陆路为主,经济、文化发展主要在北方;后期陆路交通被阻断,变为以海路交通为主。这种变迁给唐代江南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市场需求、生产资金,使经济发展的重心移到了江南,获得经济刺激动力的南方在唐后期形成了江南经济专业化、商品化的生产格局。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历来赞成对外经济交往,主张向一切国家学习长处,并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对外开放观。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毛泽东没有提出系统的对外开放理论。邓小平继承前人,又突破成规,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以战略家的胆识和全新的思路确定了对外开放政策,并把这一强国方略付诸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3.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亲原对外开放,无论在商品的进出口贸易,还是技术、装备等的输入与输出等方面,都要向全方位,深层次的格局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在推进对外开放上的历史贡献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以总结。在理论上,他研究了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论证了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论证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从国情出发,指出了对外开放的紧迫性;分析了国内外各种条件,阐述了对外开放的可能性。这些理论成果,为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实践上,他首先倡议设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突破口;继而主张海南建省办特区,支持洋浦开发,提议开发浦东,带动长三角和沿江地区开放;南方谈话,推动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总结历史,可以得到这样的基本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实行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根本前提;认真研究和大胆利用资本主义是对外开放成功的关键;坚持改革创新,以创新促开放促发展,是扩大对外开放的动力源泉;恰当选择区域重点并适时推移,坚持渐进开放策略,是顺利推进对外开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对外开放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邓小平提出了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开创了我国政策性的开放模式,构建了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开放格局,给予了科学的指导,提高了对外开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材“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章中对理论与政策关系的处理有待改进:章节的布局不够合理,理性理念和实践理念二者的张力把握不够到位,教学内容没有体现学历层次的差别。必须正确处理理论与政策关系,形成关于改进“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教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对外开放风险思想是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的重要内容。邓小平提出对外开放风险思想有其重要的历史背景和实践基础。邓小平认为开放是有风险的,并对防范风险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文化多样性的新形势下,这一思想对于我们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开放风险,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形成有着重大的意义:一是全会重新确立的“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是形成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思想基础;二是全会确立的党的工作重点转移为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现实的保障;三是全会提出的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进行改革,学习外国先进经验的方针,为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动力。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外开放的目的和实质是加速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对外开放的多种途径和目标模式;提出了对外开放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认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国富强的必由之路,孙中山大胆的引进和利用外国的资金、人才为中国发展实业服务。在对外开放中,他又强调首要保障国家主权完整,同时利用外资的方式必须科学合理。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对把握中国近代以来对外开放思想的发展轨迹,搞好今天的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快速发展,教育对外开放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推动我国办学体制改革,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促进教育对外开放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