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诗人穆旦创作上体现着“九叶”诗派的理论主张,与象征诗派的创作艺术上有相通之处。在诗思中大量的托物言志、以此喻彼,在诗艺的追求上有意运用通感、“远取譬”、省略法等象征主义技法。但穆旦受外国现代派熏陶较深,植根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现实,视野更加开阔。  相似文献   

2.
穆旦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歌塑造了很多的英雄形象。他诗歌中对英雄的评价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作品,他是站在个人本位角度把英雄还原为一个真正意义上“人”的存在,着眼于对战争中英雄悲剧处境的刻画,以及对战争非道义的揭示。穆旦这一视角的形成与西方现代派的影响以及自身的人生经历有关。正是这一个性化的写作视角使穆旦的诗歌区别于同时代歌功颂德的篇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对穆旦1975-1976年的诗歌创作进行了回顾,考察了其诗歌主题在自我意识,社会批判,生存疑问等方面的新探索,着重揭示了诗人对动乱岁月里个人悲剧与国家命运的理性思考,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一贯的现代主义创作特色。即:关爱国家民族命运,注重理性超越,勇于借鉴西方现代艺术三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诗歌是意象的艺术,但单一的意象往往构不成境界,必须是词语意象的相互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艺术。所以优秀的诗歌不仅表现在意象选择和营造的独到上,还应该体现在意象组合的独具匠心上,意象组合的合理和创新,才是诗歌走向臻美的必经之路。在意象组合上,穆旦是令人称道的,他不仅自如地运用了多种意象表现手法,而且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论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应该放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本土语境中来看待,它是一个中国诗人在战争带来的残酷生存困境中生成的反应。来自《圣经》和T·S·艾略特等西方现代诗人的影响,对这种反应的具体样式的形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也不能与西方的基督教精神直接等同起来看待,更不是一种内在的生存信仰。  相似文献   

6.
穆旦20世纪40年代诗歌中“上帝”字眼以及“神”、“主”等类上帝字眼的大量频繁出现,构成诗歌文本的特色,使他的诗歌文本呈现出浓郁的基督教色彩。本文以“上帝”这一意象入手,通过对他诗歌中上帝内涵的深入分析,探讨他将上帝意象引进诗歌文本的原因,进而诠释上帝意象在穆旦诗歌中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穆旦诗歌的修改情况举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旦的主要诗歌基本上都经过了修改,这使得穆旦本人的手稿、诗集以及报刊杂志所载穆旦诗歌出现了不同版本。这些修改有的仅仅是标点符号、语法使用或个别字的改动与变更,有的则是句子甚至章节的改变。这可能蕴涵了诗人美学立场或人生经验的变化。对这些版本情况的忽略,构成了对穆旦诗歌写作现实的遮蔽。  相似文献   

8.
以同题诗的比较为切入点,考察了解释具体的诗歌文本时,在内容与形式方面的相互制约关系,进而揭示出阐释的具体性,规定性及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认为穆旦诗歌的智性倾向得力于他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特别是对抗日战争的体验和哲学思考,他的诗中流露出的对自我的探索、生死观及其选择与承担,既与西方现代主义息息相通,又和中国现实社会密切相连。  相似文献   

10.
穆旦笔下的身体意识最早出现在《野兽》一诗中,此后,身体与穆旦的创作主题融合,成为揭示“此在”真实境遇的一种角度,通过身体揭示孤独、虚无的真实处境。不仅如此,穆旦还将这种身体意识推广到大自然之中,营造一个欲望燃烧的大自然。最终,由于不堪虚无的折磨,他把身体推上了神坛,不过,这只是一次短暂的精神慰藉。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诗人穆旦的诗歌中,移就修辞格的运用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穆旦积极调动内心的独特感受,通过偏正结构、动宾结构等移就类型,使诗句达到了抽象与具象的契合,实现了各种感觉的转移,表现了复杂的逻辑关系,并助于形成独特的诗歌意象。穆旦诗歌中移就的丰富表现,展示了移就在诗歌语言中巨大的修辞魅力。  相似文献   

12.
由于理性、智性、感性的综合,穆旦对荒诞性的表现异常丰富:兼有对荒诞的感觉描写、事实描写和大量的哲理揭示。穆旦注重的不是表象的荒诞而是实质的荒诞,不是完全脱离现实的玄想而是有现实针对性,其本质是找不到心灵归宿的更深的痛苦。其荒诞来源于冷峻的思考和深沉的痛苦,又增加了思辨与悲剧的深度,形成穆旦诗歌独特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3.
穆旦不仅是九叶派中最具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人,而且也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杰出的诗人。当然,说他的诗最具现代主义倾向,这是就其整体主导的倾向而言,并不是说他一概排斥中国古典诗歌和现实主义的传统。他毕竟生活在中国,生长在这片具有悠久古典诗歌传统和深厚现实主义的土壤上,不可能不受到来自这两方面的深刻影响。只是这种影响在他的诗中并非以一种直接的方式体现,而显得较为含蓄和曲折。也就是说,穆旦在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实践中,溶入了现实主义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诗人穆旦的大量诗作中频繁地出现了“死亡”意象,诗人使用这个意象并不意味着是对“死亡”的绝望和屈服,相反,是对生的渴望与追求。诗人虽然看到的现实是一方萧条残破、满目苍凉的世界,但在这一隅真实的生存境地里,诗人依旧希望人们能够正视现实人生、直面苦难。诗作中的“死亡”意象是诗人穆旦对此岸存活状态的焦虑与否定,凸显了诗人在苍茫愁思中依然力图救世,试图超越此在的现实,寻求彼在的希望,在绝望中燃起缕缕的希望。  相似文献   

15.
庞云芳 《现代语文》2009,(7):128-130
流浪是人类历史上最原始的行为之一。这种行为在文学中备受青睐,成为文学史上重要的母题。在流浪者跋涉的脚步中,不仅背负着时代的烙印,而且最为令人惊叹的是那一步一步中丈量出来的强烈的追寻精神。穆旦的诗歌中始终饱含着一种对精神流浪的执着。这种执着使人震撼,在现实生存与个人精神的双重困惑下,又受“哈姆雷特情结”东移的影响,穆旦选择了精神流浪,以追寻生命继续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穆旦诗歌实现了关联词的使用与自我诗歌追求的有效性统一,这种统一既表现在关联词所显示的属性特征与穆旦诗歌追求丰富及明确传达丰富的一致上,也表现在关联词与穆旦"理性抒情"及诗歌叙事化主张的相融上。关联词入诗显示了穆旦诗歌的现代性追求,有效地促进了穆旦诗歌别样诗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穆旦诗歌实现了关联词的使用与自我诗歌追求的有效性统一,这种统一既表现在关联词所显示的属性特征与穆旦诗歌嘻求丰富及明确传达丰富的一致上,也表现在关联词与穆旦"理性抒情"及诗歌叙事化主张的相融上。关联词入诗显示了穆旦诗歌的现代性追求,有效地促进了穆旦诗歌别样诗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九叶诗人穆旦的诗歌采用理性、间离的人生态度和关照方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客观化抒情模式。从文本层面上说这正是由于采用了戏剧化的抒情手法。穆旦诗歌实践的成功证明了戏剧化抒情是新诗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作为九叶派最杰出的诗人穆旦,以其自身独特的生死体验并结合他所接受到的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资源,在他20世纪40年代的诗歌创作中生成了最具反叛性和异质性的诗歌特质。他对战争背景下个体存在性的思索、对现代个人的自我异化与分裂的拷问,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主要构成部分,塑造出中国现代文学中独具现代性的自我形象,同时也为中国新诗的发展注入新的现代性质素。  相似文献   

20.
反讽的研究目前在语言学界颇受重视。该文从认知语用的视角出发,以穆旦诗歌为语料,结合关联理论、原型理论及概念合成理论阐释了反讽语言的心理动机,区分机制及理解途径,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穆旦诗歌中的反讽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