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四川地区的图书馆社团数量不多,有四川图书馆协会、重庆图书馆协会和中国图书馆学社出现。其中四川图书馆协会的成立几经波折,但展开了相应的活动,对当时四川省内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民国时期,一省之内成立三个图书馆社团的情况实属少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四川地区图书馆界的频繁互动,可以作为观察民国时期地方图书馆社团发展情况的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是四川酿酒业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发展阶段,抗战时期更是四川酒业发展的巅峰,1944年产量达到民国时期的最高峰。四川酿酒业的发展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应有贡献。文章考证了抗战时期四川酒类的产量,分析了川酒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即有倡办小型图书馆的思想与实践。目前学术界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小图书馆有一定关注,而对民国时期的研究则付之阙如。有鉴于此,笔者拟以民国时期为视域,以小图书馆为视点,梳理史料,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推动相关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中西文化交流和西方图书馆学思想的传播是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产生的一个重要背景,也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民国时期,四川省立图书馆馆员群体表现出男女馆员比例逐渐持平且女性馆员比重不断增大的趋势,馆员任职年龄集中且年轻化、任职年限偏短且流动性大、任职部门性别特色明显,馆员整体学历水平较高、科班出身馆员发挥着重要作用等特征,这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的结果,也是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国际化和本土化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蔡勤禹 《寻根》2013,(3):30-32
民国时期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折的时期,敬老尊贤风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现代元素。今天我们重温民国时期的敬老尊贤风尚,不仅是要继承这种优良传统,更是要借鉴和发展它,为今天的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重庆北碚最近出土一通清代《沿河查盗章程》碑,是清四川总督颁布的在嘉陵江沿河设置塘汛关卡的规定,目的是为了防范、搜捕白莲教余党,维持地方治安。其中涉及塘汛部分尤为重要,是少见的反映清代塘汛制度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左联川籍作家王余杞的长篇纪实小说《自流井》,首次复现了民国时期四川自贡地区王三畏堂盐业世家由盛到衰的过程及其原因;同时此小说也是新文学史上第一次全方位展现井盐文化的代表作。从盐文化乃至地域文化角度予以审视,《自流井》都具有不可代替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国时期四川有相当一部分青年赴欧美留学 ,其间还出现过两次高潮 ,即“五四”前后的留法勤工俭学和留苏高潮、民国晚期的留美高潮。留欧美学生的总人数虽不及留日学生数 ,但产出的高级人才却比留日者多。这批留学生回国后大部分集中于四川教育界 ,他们在四川教育的改良、科学研究的发展以及四川与西方文化的交流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从而加速了四川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至迟从西汉中晚期开始,四川地区西王母形象的正面、龙虎胁侍等典型偶像就已经出现,到了东汉时期,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偶像式图像系统。在四川本地从商代晚期以来的偶像传统是它的图像志渊源。四川地区从战国时期到西汉时期就存在一套流传有序的、记载西王母形象的文献系统:最早记载西王母形象的是《山海经》,它在战国时期成书于巴蜀地区;西汉时期出生、生活在巴蜀地区的司马相如和扬雄分别所作的《大人赋》和《甘泉赋》,也对西王母形象进行了具体描述。这些有关西王母的形象的描述,把《山海经》中西王母半人半兽的形象描绘成人形,为四川西汉西王母的形象的出现,提供了蓝本。四川西王母图像从外地传入的观点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0.
男尊女卑的文化观念延续几千年,已经积淀到人们心理底层,形成一种集体无意识了。这种意识当然不可能掩藏起来,它必然表现于人们生活行为、礼仪、习俗之中。从四川中部地区(其它地区未作详细调查)一些乡俗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歧视妇女的现象。男子把扁担放在路...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川酒的工艺成熟并定型,生产规模和作坊数量空前扩大,酒类品种丰富多彩,酒类品牌得以成长和发展.一些企业家总结出了与中国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的酒类经营理念,在民族危难时刻,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抗战期间,由于四川酒业一枝独秀,外省人大量来川,酒消费量的迅速增加及外省人返乡后对川酒的怀念和正面评价,使四川酿酒业及伴生的酒文化得以通过抗日战争这一独特因素而迅速发展和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2.
“解手”的传说与明清“湖广填四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传于全国各地的关于“解手”的民间传说,皆认为它的起源与历史上的移民迁徙有关。但在归源于哪一个具体历史时代上,却有较大的分歧:四川以外地区一致认为,“解手”是明初强制移民政策的产物;唯独只有四川地区将其归于清初。本从四川地区存在一个明代洪武大移民时代,毫无例外会出现强制移民现象,而清初四川不具备推行强制移民政策条件的比较研究中,认为四川地区把“解手”传说归源于清初,是由于混淆了发生在明、清历史上两次“湖广填四川”运动的性质,是“附会”历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百日维新运动以后,随着西学东渐和西力东侵的加速化,中国出现了风云际会的变迁时局.妇女问题被推到时代前沿,爆发了“废缠足、兴女学”的运动,出现了女学创办热潮.在四川地区,外国传教士开办的教会学校、开明士绅与留学归国人员兴办的女学以及留学教育,促进了女性觉醒与解放,同时极大地推动了四川近代教育的发展,而近代教育的发展了又推动了四川辛亥保路运动的爆发.  相似文献   

14.
8月中旬,四川客家研究中心在四川成都召开了首届四川客家学术研讨会。来自香港、广东、陕西、北京、重庆以及四川省内的近200名代表、来宾,云集蓉城,共同讨论有关客家学研究的话题,极大地改变了四川客家研究长期寂寞的状况。大会共收到20余篇论文,现将有关学者在大会发言及论文中交流的学术观点作如下综述:一、四川客家源流研究根据现有研究成果表明,四川客家人90%来源于清前期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移民的主要输入地为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在这次研讨会上,有一些代表对四川客家人移民四川的时间、源头、原因以及数量等问题展开了…  相似文献   

15.
六、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在中国的这么多年间 ,葛维汉对四川西藏交界地区、四川云南交界地区和四川省内及周边地区进行了十五次夏季考察。这些关于他的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情况是从《1 92 3年— 1 93 6年大卫·克罗克特·葛维汉论文指南》 (罗森威格 ,1 984年 )和各种葛维汉写的有关其搜集之旅的文章和书籍中搜集的。在可能的情况下 ,我已经试着写了一些与此相关的文章 ,描述这些考察。在一些情况下 ,没有关于这些考察的笔录 ,而找到的参考资料又没有注明日期。在本章末尾 ,是一份我尽可能搜集到的有关这些调查的暂时编年目录。1 92 1年 ,葛维汉第…  相似文献   

16.
徐中舒论古代四川经济文化四川是古代中国的一个经济文化区,但是它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与其它地区,尤其是与中原地区没有联系的。四川的地形,山高水急,唐代诗人李白形容它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样过分的夸大,既不是事实,实际上这样艰险的环境,也不能限...  相似文献   

17.
汉代的四川     
许多年以来,“汉”这个字眼被赋予较它本身更为丰富的内涵。它最初是指汉水,这条河流把四川同中原大地分隔开来。秦于公元前316年越过汉水,吞并了四川。一个世纪后,正值秦朝统治摇摇欲坠之际,在诸侯混战中崛起的霸主汉王,曾在这一带避难,并向南攻占了巴蜀地区。...  相似文献   

18.
四川地区的"非遗"音乐在我国"非遗"宝库中占据重要地位。当今党和国家对"非遗"音乐高度重视,掀起了浓厚的保护"非遗"之风。本课题通过研究四川地区非遗音乐进高校课堂、进学校教材、进师生头脑,进文化市场和走出四川、乃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有四川地域特色的非遗音乐的传承、发展和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9.
客家是一个不断迁徙的民系,在清初西迁四川,对于四川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是从客家迁徙四川的动因、输出区域及本土化做一些探析性研究。以求对四川客家有一个较为明朗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周巧莉 《寻根》2024,(1):128-133
<正>一四川荣县(宋时称南荣)旭阳镇王序塘村有“义门王氏”的家族墓地,其中陆续发现了王梦易墓表、王商彦墓碑等。另外,在一些宋人文集和明清地方志中也收录有与其有关的墓志铭。“义门王氏”为宋代四川地区一个重要家族,王梦易及其子王庠、王序在当时颇有名望,与苏轼等有交往。王梦易长期在四川地方任职,在地方治理上颇有作为,“义门王氏”在南荣地方治理中也颇有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