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它主要有绘画表现对象、画家、绘画作品三个不同层面的美学意义。在绘画表现对象层面,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共同元素。画面中所有表现对象之气相互激荡,共同构成一个气场。中国绘画最重要的就是要表现出这个气场来。在画家层面,气是画家的个人风格。它有先天具有和后天养成两个组成部分,两部分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而在绘画作品层面,气则是一种偏重于刚性美的审美价值评判标准,具体体现在画作的笔墨技巧和结构安排上。气使得绘画表现对象、画家、绘画作品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最终呈现出的是中国绘画与众不同的宇宙观念和空间意识。  相似文献   

2.
“角”是何物?就是古代军旅中使用的号角。因最初都是用兽角做成,故以“角”来命名。有关它的记载,不见于汉以前的文献,从东汉末起,典籍中屡见不鲜。最早提及者是公孙瓒的《告子读书》,内有“袁氏之攻,状若鬼神,梯冲舞台楼上,鼓角鸣于地中”(《后汉书》本传)数语。其次是《三国志》,其中《陆逊传》《吴贺齐传》《虞翻传》诸篇,均说到它。  相似文献   

3.
古代的“贺年片”□刘桂秋古代的“名片”,西汉时叫“谒”,东汉时叫“刺”,后来又称“名纸”、“名帖”等。早在秦汉之际,人们在拜谒结交时,就开始用它来通报姓名了。至迟到了宋代以后,由一般的名帖又分化出了一个新的品种,即在一年的几个重大节日中专用以拜年贺节...  相似文献   

4.
王爱文  王军花 《寻根》2011,(5):26-28
奠基起源于我国远古时期盛行的猎头祭祀习俗。史前时期,部落或氏族在与外族作战取得胜利后,要将敌人的头颅割下来带回,作为祭品祭祀后,堆积起来作为某种建筑的奠基或者随葬。根据考古材料,猎头习俗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以及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都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5.
邓庆平 《寻根》2013,(5):54-56
随着信息渠道的拓宽,当代社会有关连体人的报道屡见不鲜,医学知识的普及也使得公众对于连体人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尽管如此,医疗机构为连体人实行分离手术的消息依旧牵动着公众的神经,每每成为重要新闻。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两个:一是满足公众猎奇的心理,二是检验当代医学技术的水平。目前,这种分离手术的成功率并不高,即便成功往往也是以牺牲其中一个人的生命为代价。那  相似文献   

6.
1888年,两个牧民冒着暴风雪寻找失散的牲口。当他们凝视科罗拉多州荒凉的梅萨佛得的峡谷时,看见在那看来似乎不可能有房屋存在的地方,有许多建筑物的轮廓,在纷纷飘落的雪花中熠熠闪光。他们下到悬崖峭  相似文献   

7.
正所谓"海漫",又作"海墁",本是水利工程术语,是指一种水利消能防冲设施。原来,当水流经过消力池大幅度消能后,还保持着一定的余能,海漫的作用就是要消除水流的余能,调整流速分布,均匀扩散出池水流,使之与天然河道的水流状态接近,以保河床免受冲刷。地面工程建筑术语中,常称"海墁",指用同一种材料铺墁成一平整表面的做法。古代建筑中的"墁",实指一种石砖,"海墁"则是指用墁砖铺  相似文献   

8.
古代战争中的「信」陈昌宁“兵不厌诈”这个说法起源很早。春秋初年,列国间战争已不仅是力的较量,而且很讲究战术的应用,如马身蒙虎皮、利用有利地形、避实就虚等。到了战国时期,不论战争还是政治生活,无不充满欺诈。“诈”在今人看来,即使不是伴随人类产生的,至少...  相似文献   

9.
陶易 《寻根》2009,(3):21-25
在我国古代的文献及传说中,“女扮男装”的传奇故事脍炙人口:花木兰代父从军,谢小娥佣保复仇,黄崇嘏赋诗辞婚,以及韩氏女、李杰妹驰骋疆场,孟丽君、冯素贞夺魁科场等佳话广为流传。而我们再考稽历代文献,可以发现也存在许多“男扮女装”的现象。然而两相比较后我们却发现,在“女扮男装”的故事中,主人公大多为动机纯正、行为端谨、可歌可泣的巾帼女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天人之学”□孟昭燕由于与人类的切身生活息息相关,“天人之际”——天与人的关系问题,很早就受到思想家们的关注。他们探讨这个问题,往往从论天开始。从先秦到东汉,在我国思想史上就出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峙的天道观。前者以战国时期的自然天论为代...  相似文献   

11.
古代阿拉伯人的“文学集市”李有观阿拉伯人在古代就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早在公元6世纪,他们就举行著名的“文学集市”。当时,在阿拉伯半岛游牧的阿拉伯人,每年定期定点举办集市。各部族人赶着良种马、骆驼和羊,带着椰枣、精制的武器和美丽的服饰等物品,从各地来...  相似文献   

12.
古代长江流域的“超级大国”──楚国张正明(我应日本勉诚社邀约,撰为此篇,其日文本为阿部进先生所译,刊登在《日中文化研究》第7号"长江文明特集"上。今将其汉文本删繁就简,并将标题做了相应的修改,奉请《中华文化论坛》的编者和读者指教。──作者)伯特兰·罗...  相似文献   

13.
正近代以来,很多外国学者批评中国"无纯粹之哲学",其中一个重要根据便是认为中国哲学仅仅关注人伦日用的相关问题,而对宇宙起源等本体论问题较少关注。诚然中国哲学有重视人生伦理的方面,但却也对宇宙论等问题有着自己的一套话语体系,即对于"天"的哲学阐发。"天人关系"一直构成中国哲学的重要内容,其精神内核也可以体现出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迥异之处。然而,学界目前关于"天人哲学"中一些基本概念与内涵的讨论一直众说纷纭,难定于一,这为我们研究"天人哲学"带来了一定困扰。故  相似文献   

14.
当代美国的“涂鸦”文化姚文彦编译美国人历来喜欢在圆领衫上印制一些文字,诸如:“我爱纽约”,“请吻我”,“热爱运动吧”等等,到处都可以看到不干胶的纸条上面印着各种标语口号或者警句名言,这似乎已成为美国的一种特有文化现象。从70代起美国又兴起了在墙上“涂...  相似文献   

15.
何谓“鲁迅”?——并非多余的话。当代中国无“鲁迅”!——也不是杞人忧天、耸人听闻。  相似文献   

16.
一坚实的形上基础与能动的哲学性格现代中国哲学家罕有谈宇宙论者,熊十力则是一个例外。但熊先生的宇宙论不是一般的宇宙论,而是“本体——宇宙论”。所谓“本体——宇宙论”,是穷究宇宙本源、本根、本质的宇宙论,又是探讨宇宙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巧"与"拙"是中国古代诗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具体而言,巧拙论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尚巧论,以《文心雕龙》为例,有意对艺术创作规律之"巧"加以探索;二是尚拙论,从"辞拙意工"和"巧于外而拙于内"两个层面肯定"拙"的价值;三是巧拙相参论,意在将"巧""拙"对举,从"巧拙相济"和"巧拙相半"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四是大巧若拙论,它包括与自然契合、不期然而然之遇、绚烂之后的平淡美三个方面。巧拙论的多重意涵与诗学意义,有待我们深入揭示。  相似文献   

18.
门薇薇 《世界文化》2013,(12):40-42
贝拿勒斯,印度教徒心中的圣地,一座位于恒河中游的古老城市,富含着灵性与生命。其实它还有一个更耳熟能详的名字,那就是1957年被更名后的瓦拉纳西。听印度人讲,他们当中幸运的人可以在圣城贝拿勒斯的火化台阶上结束人生的整个旅程。  相似文献   

19.
“式”与中国古代的宇宙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天文历算派生的各种占术和相术中,式占居第一位,重要性超过龟卜筮占。所用工具“式”,本身就是模仿古代的宇宙模式。本文以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8件古式这依据,结合传世文献,并参考中外学者的有关研究,着重讨论式的图式构成(文中简称“式图”)和它所代表的原始思维。作者认为,上述古式虽为与天文有关的考古实物,但其重要性郤并不在于天文或考古方面(它既不是真正的天文仪器,也不是典型的考古器物),而是在思想史方面。因为这种器物的图式同时还是一种相当抽象的思维模式,可从任何一点做无穷推衍,对古人说来,是一种万能工具(可以推验古今未来,还可以配合禁忌,模擬机遇,沟通天人,指导人们的一举一动)。这对理解数术之学和阴阳五行理论,以及古代的实用知识体系,乃至探求中国文化之内心理解,不啻是一把宝贵的钥匙。在文章中,作者提出了许多新颖见解,如:(1)式的起源,不但可由汉代溯至战国,还可推到商周以前;(2)式的种类并不限于太乙、遁甲、六壬三式,宋以前还有其他种类(如雷公式);(3)式的图式可区别为四分—八分—十二分和五分—九分两大系统;(4)古代的方向是上北下南与上南下北并存;(5)古代的年、月、日均有大、小时,大时四分,小时十二分;(6)秦汉时期的十二、十六、十八时制可能与式的配神有关;(7)河图、洛书和先天图、后天图之谜,可藉“式图配数”加以解释;(8)十二属(生肖)的“辰位”与其“生月”有“对冲关系”,可帮助理解秦简《日书》十二属与后世十二属的异同;(9)古代时令分“四时时令”与“五行时令”,前者配二十四节气,后者配三十节气;(10)古代的六博棋具和游戏方法是模仿式和式法等等。文章为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20.
在古代尤其是先秦两汉典籍中,"三年"一词主要存在于哲学、伦理习俗、政治、经济、礼乐教育等语境中,对伦理习俗和政治语境有较强的优选性,在年头时间和"三"字组合中具有强势存在的地位,这使得"三年"具有了典型文化概念的价值。这种优选性和强势存在的地位有三个来源:一是中国古代"尚三"文化传统;二是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本质;三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