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谁先落地?     
把重量不同的物体从高空同时丢下,谁先落地?现在人人皆知是同时落地。可在四百多年前,人们认为越重的物体下落越快,为此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他登上比萨斜塔,把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同时丢下,结果同时落地.  相似文献   

2.
斜塔实验     
据传说,十六世纪的伽利略在意大利有名的比萨斜塔上做过这样的实验:用几个大小相同,但重量不同的物体,同时从塔顶落下,发现它们差不多同时到达地面。这个实验证实了一条规律,在地面附近,任何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相等。历史上关于比萨斜塔实验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演示这类实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谁先滚下     
比萨斜塔实验是科学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伽利略借助两只不同重量的铁球证明了物体下落速度是与重量无关的。那么,相同重量的物体落下的速度是否一定相同呢?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关于滚动摩擦的小实验,也许结果会出乎你的意料。取一块长方形木板,用几本书将其中一端垫高并固定住,另一端平放在桌面上。找两只相同质地、同等大小、重量相等  相似文献   

4.
再谈分马     
1590年的一天,35岁的大学教授、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在佛罗伦萨西北部小城比萨做了著名的比萨斜塔试验,也就是"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得出了重量不同的两个铁球从斜塔上同时自由下落,它们同时到达地面的结论,说明物体的下落速度与重量无关.从而推翻了统治人们思想近2000年的亚里士多德"物体的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  相似文献   

5.
一些中学物理教科书是这样论述空气中的落体运动的:“在有空气的空间里,不同重量的物体落下的快慢不同,并不是由于它们的重量不同,而是由于它们受到空气阻力不同的缘故.”我们认为,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每一个结论,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科学的基础上,清楚地阐明自然规律中的因果关系.特别是高中学生,一般都知道阻力会使物体运动速度减少.既然不同的物体在空气中下落快慢不同是由于它们所受的空气阻力不同,那么,是不是下落较慢的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较大呢?事实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家于 2 0 0 2年 9月评出 2 0世纪十个最美的物理实验 ,其中多数都是我们在中学课本中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 .一、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和加速度实验自由落体试验排名第二 ,加速度试验排名第八 .在16世纪末 ,人人都认为重量大的物体比重量小的物体下落的快 ,因为伟大的亚里士多德是这么说的 .伽利略大胆地向公众的观点挑战 ,他从斜塔上同时扔下一轻一重的物体 ,让大家看到了两个物体同时落地 .伽利略继续他的物体移动研究 ,继而证明了沿斜面滑下的物体的路程和时间的平方成比例 ,因为存在重力加速度 .例 1 在加速度实验中 ,伽利略将光滑…  相似文献   

7.
伽利略从比萨斜塔上扔下大小不同的两个铁球,铁球同时落地,这就证明几百年来,欧洲人深信不疑的“重量不同的两个物体,下落时速度不同”的观点是错误的。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吧?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伽利略敢想、敢做的精神,大胆地尝试做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从二楼将鸡蛋丢下来,并且要保证鸡蛋不破!  相似文献   

8.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十七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解放思想,破除迷信,重视实践,相信科学,打破了亚理斯多德关于“物体轻重不同落地速度也不同”的结论,取得科学研究上新成就的故事。伽利略,生于公元一五六四年,一六四二年逝世,是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有“实验物理学之父”的称号。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观察和试验。他通过多次反复试验,推翻了向来奉为权威的亚里斯多德认为物体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研究了许多力学上的基本问题,首先是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1590年,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著名的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他使用两个重量不等的铁球从塔顶垂直自由落下,结果同时着地,从而推翻了人们信奉了近2000年的亚里斯多德关于重量不同的物体,其下落的速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一个著名的论点:轻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时。一定是重的先着地.在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提出反对的论点以前的一千多年里,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说法都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11.
质量不同的两个重物同时从同一高度坠落,哪个下落得快?哪个先着地?对于这个问题,23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通过比较石头和羽毛的下落速度得出结论:重的物体总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由于符合常理,此后大家都把它当作真理,没人去怀疑。直到400多年前不迷信学术权威的伽利略说:两物下落速度一样且同时着地。大家都认为不可能,为此他通过180英尺高的比萨斜塔坠球实验让大家目睹质量不同的两球从同一高度坠下后是同时着地的。用实验事实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让两个重量不同的木球和铁球,从相同的高度自由落下,铁球落得快,木球落得慢。伽利略发现了问题,向亚里士多德理论发出质疑.实际上是从逻辑推理开始的。  相似文献   

13.
速度是运动问题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对于它的物理意义、比较方法、单位换算、相关计算以及实验探究,是我们必须全面把握的问题.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要想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给不同的运动物体相同的时间,从同一起点开始运动,比较它们通过的路程,也就是相同时间比运动路程;第二种是给不同运动物体相同的路程,比较它们通过全路程所用的时间,即相同路程比运动时间.速度的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是基于第一种方法得到的.不管物体运动了多长时间,通过了多少路程,我们一律把它统一为每秒运动的路程,这样一来就是比较它们一秒内运动的路程,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比较符合我们生活中的判断习惯——数据越大,速度越快.而第二种方法中,数据越大,速度越慢.  相似文献   

14.
在“平抛物体运动”一节教学中,有一个经典的演示实验,用“平抛竖落仪”演示“从同一高度水平抛出和自由下落的物体同时到达地面”。中学物理教科书几十年一直采用这一实验,如图1所示。物理实验教学仪器中也有不同形式的专用演示仪器。据笔者考证,这一实验国内首次出现是在195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物理教学表演》一书中。此书是根据前苏联国家技术理论出版社1954年出版的A.B.蒙洛塞也夫斯基等著的《物理教学表演》第八册翻译出版的。为了分析方便,特将书中有关内容节录如下:本实验表演的目的就是要表明物体由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后的落下时间,与物体由同一高度竖直落下的时间相同。这个实验所用的仪器如图2所示。一个木台,有一不大圆孔  相似文献   

15.
1中学教材中的“伽利略斜面实验”在中学教材中多次提到了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以人教版物理教材为例,表述如下. (1)初中物理教材“牛顿第一定律”中的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由此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相似文献   

16.
三百多年前,伽利略通过大小石头的推理和比萨斜塔实验,论证了一个"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重量无关"的学说,被人们当作经典信奉至今.本文将证明:大小石头的推理并不科学;比萨斜塔实验不能够证明"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重量无关";相反,"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的观点则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 2 0 0 0年高考综合能力测试卷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仔细阅读 ,笔者认为选择题第 2 3题没有正确答案 .题目 伽利略以前的学者认为 :物体越重 ,下落得越快 .伽利略等一些物理学家否定了这一看法 .在一高塔顶端同时释放一片羽毛和一个玻璃球 ,玻璃球先于羽毛到地面 ,这主要是因为 [   ]A.它们的重量不同B.它们的密度不同C.它们的材料不同D.它们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评分标准》中给出的参考答案为选项 D.它们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 .玻璃球先于羽毛到地面 ,主要原因真的是它们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吗 ?分析  ( 1)我们先假设它们所受阻…  相似文献   

18.
案例(人教版高中哲学下册31页):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物体由同一高度下落(介质都是空气),重物落得快,轻物落得慢。伽利略对此表示怀怀疑。他提出一个设想,作了如下推论:假如把两个物体绑在一起(图 m_1+m_2),让它在同样条件下自由下落,会出现两种情形: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第123页有演示物体的动能跟物体质量和速度都有关系的实验,其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至少需要4次实验才能得到结果,花费时间较长;二是滑块A从斜面不同高度滑下的运动快慢不同及不同质量滑块从同一高度下滑到底面处速度相同均不能直接看出,而须借助其他理论来推导说明.  相似文献   

20.
如何预习更有效?从现在开始,去寻找一种适合你的方法,相信你会终身受益.带着问题去看书,会使你事半功倍.一、牛顿第一定律1.我们不可能直接用实验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那么,它的正确性是否无法肯定?2.惯性定律说明了物体不受外力就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二、惯性惯性现象1.能否从牛顿第一定律得知,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人从地面上跳起来后仍落回原地;从相对于地球静止的高空中落下的跳伞运动员却偏离了落地点,物体的惯性是有条件的吗?三、二力平衡1.力的三要素相同的二个力彼此一定平衡吗?2.物体受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