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试论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产业升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构问题目前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刻不容缓,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使国际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和转移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我国应该抓住国际产业转移这个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外资和发展跨国经营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如果说,当时这个论断是对经济全球化的某种预言,那么到了一个半世纪后的今天,这个天才的预言已经成为现实的景象。150多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现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高。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4.
2 0 0 2年 7月 2 4~ 2 6日 ,湖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会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在长沙联合举办了“加入WTO后的中国产业组织与国际竞争力”研讨会。会上 ,各位代表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发表了许多极富思想性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观点 ,这里将 7位专家的会议发言或提交的论文编辑刊出 ,以期引起更深入的研究 ,并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动脉",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不仅是其重要的子系统,而且还扮演着"润滑剂"和"加速器"的角色.基于产业转移与区域物流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从安徽省物流业的现状出发,分析探讨了推动安徽物流产业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形成、提高安徽物流产业服务能力和竞争力的措施,从而为安徽省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梯度产业发展与转移理论的观点,国与国之间、国内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均存在梯度差异和产业转移问题。我国与发达国家或地区、我国东南沿海与东北和北部沿海以及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同样存在经济梯度差异,并由此带来了区域产业转入模式和转出模式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7.
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 国际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产业升级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根据梯度转移理论,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的不断升级,一些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或者一般技术水平的产业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从而促进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调整和工业化进程。但迄今为止,大规模的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尚未出现。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东部地区的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9.
我国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近几年来已经得到了党中央以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产业转移作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带动落后地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方法,因此,有必要对产业转移的各种模式进行研究.本文从转移动机、地域划分、产业划分和引导主体这四个角度对产业转移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对我国区域产业转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世界新一轮产业转移及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产业分工的差异化促进了产业在国际间的转移。针对珠三角地区的实际状况,应调整其产业结构的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在促进国际产业转移的同时,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快珠三角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在推动区域经济产业转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安徽作为中部省份,有着承东启西的特殊作用。本文在分析安徽所具有的产业转移优势的基础上,考察安徽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探讨安徽承接产业转移所实施的策略措施,期冀对皖江城市带发展方略的思考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湘南三市自2011年获批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后,加工贸易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缺乏沟通协调机制、区域合作意识不强,产品加工贸易增值率不高,缺乏龙头企业、产业配套能力不强,民营企业参与度不高等一系列问题,该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生产具有明显的生产要素替代效应。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改变了我国劳动力的地区分布状况,引起我国东西部劳动力比较优势的逆转,削弱中西部地区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能力,动摇了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基础,直接阻碍了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移出。  相似文献   

14.
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与经济全球化加速、信息与生物等新技术兴起相伴相生,既体现在制造环节的转移,也体现在服务业外包和高技术产业的转移。这次转移呈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5.
产业转移对我国西部地区的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对我国西部地区高职院校承接产业转移所进行的SOWT的分析,我国西部地区高职院校承接这种转移既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我国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发展的策略应是:根据产业转移后的新变化扩大招生规模、调整专业设置、开设生态治理与废物利用等相关专业以及大力开展校企及校校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产业的国际转移已成为必然,跨国公司的发展以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亦引发了民族产业安全问题的思考。国际产业转移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实现的。产业安全问题是在产业转移的大潮下,尤其是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和市场争夺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对一国的产业安全乃至经济安全构成威胁的情况下提出的。目前,在世界排名前500名的跨国公司已有近400家以不同方式进入中国,它们的进入既为中国带来了比较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较为充足的资本,也引发了产业技术控制、产业及地区垄断、民族品牌危机等产业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世界性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力地推动和引发了国际技术转移向世界范围渗透。我国应加强对技术转移工作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制定技术转移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技术转移的基础结构;进一步完善技术引进政策,加大技术引进力度;增强技术出口意识,大力发展技术和成套设备出口;大力引进智力,引进人才;鼓励外贸企业、生产企业与科研机构结合;全方位地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18.
梧州是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主阵地,产业转移对推动梧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对梧州承接产业转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梧州承接产业转移的效应进行了多角度的比较分析。产业转移对梧州第一产业的优化效应较为明显,对梧州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有力的推动作用,但优化效应并未完全显现。产业转移还在扩大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正面作用。随着梧州产业转移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政府还应积极应对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压力、财税流失、产业和技术依赖等负面风险。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粘性的成因可以从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成本、产业集群、制度环境以及区域能力结构等不同视角加以剖析。为了促进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顺利进行,必须规范产业转移政策,合理引导要素流动,增加本地市场规模,培育产业承接能力,加强软环境建设,积极开展“东西互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内产业转移的不断推进,河南省在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中表现出明显的承接优势.笔者介绍了河南省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现状,并根据目前中西部在承接东部地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中的竞争状况以及河南省的基本情况,为河南省有效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提出了5点策略建议,以期对河南省纺织服装产业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