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日本动漫产业是非常著名的,对日语学习者的影响非常大。因为日本动漫不仅是日本民族文化的反映,反映日本社会的现状,而且对日本人的社会价值观和日本的语言现状是很好的反映。多接触日本动漫对于日语学习者学习日语及日本文化是很好的途径。因为日本动漫场景会话有助于提高日语学习者的会话能力,极大地丰富日语学习者的知识面,是了解日本社会文化和社会价值观不可缺少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在推行"第三次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把构建新型教育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性课题,提出了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和个性化教育体系的思想。在指导日本教育体系改革上,终身教育理论、个性化教育理论和新自由主义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终身教育理论凭借其"统合"原理,构成了日本批判学历社会弊端而主张建设终身学习社会、批判学校教育体系臃肿化而主张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理论工具。个性化教育理论依据其"个性主义"原理,构成了日本批判学校教育的划一性、僵硬性和封闭性,主张建立个性化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新自由主义思想基于缓和管制及选择自由的观点,构成了日本开展教育体系改革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在推行"第三次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把构建新型教育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性课题,提出了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和个性化教育体系的思想。在指导日本教育体系改革上,终身教育理论、个性化教育理论和新自由主义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终身教育理论凭借其"统合"原理,构成了日本批判学历社会弊端而主张建设终身学习社会、批判学校教育体系臃肿化而主张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理论工具。个性化教育理论依据其"个性主义"原理,构成了日本批判学校教育的划一性、僵硬性和封闭性,主张建立个性化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新自由主义思想基于缓和管制及选择自由的观点,构成了日本开展教育体系改革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4.
公民馆是战后日本社会教育的重要设施,它不仅是日本居民参加社区活动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日本国民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及精神教养而展开自主学习及自由学习的重要课堂。战后日本社会教育理念的形成、发展及丰富,都与公民馆的发展、深化及一系列实践改革的活动有关。尤其是进入21世纪,日本社会正处在创建一个未来理想的“学习社会”之际,公民馆的存在与发展,无疑为日本早日实现这一理想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终身学习理念与日本当代社会教育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终身学习是当前日本教育改革的中心课题之一,而与之联系最为密切的是日本社会教育。本文从日本终身学习产生的背景及基本理念、终身学习体系中社会教育的地位、日本振兴终身学习事业对社会教育产生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来论述日本终身学习理念与当代日本社会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教师教育课程由一般教育理论、学科教育和教学实践课程三部分组成。近年来"理论先导"的知识观受到分析哲学的质疑,即理论学习不一定要先于实践而是应融于实践。再有,人类学视野的情境学习理论视学习更多的是发生在社会环境中的一种实践活动。为此,许多国家的教师教育者  相似文献   

7.
<正>社会学习理论是本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理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是这一理论最主要的创始人之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是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中所形成的一种新的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发展。社会学习是指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以及行为结果来进行学习,所以社会学习有时也被称为观察学习或者是替代学习。观察学习在人类的学习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一、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是人类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社会学习  相似文献   

8.
《莆田学院学报》2019,(3):42-47
通过中日两国漫画广告产业发展状况比较,分析中国漫画广告产业存在的问题,并具体剖析日本漫画广告企业运营模式,提出学习借鉴日本社会繁荣发达的漫画广告产业的经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漫画广告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时代的日本学校教育改革--危机与改革的构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佐藤学  田辉 《教育研究》2006,27(1):49-53
全球化引发了产业社会向后产业社会的转型,以产业社会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日本现代学校教育体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官僚主义统治和新自由主义政策把持下的日本教育改革,以一种新的竞争态势使教育的公共性与民主性陷入危机。日本的教育改革不是仅仅依靠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的政策来推进,更多地是依靠社会民主主义的政策,将学校改革作为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而不断发展。因此,日本的教育改革要批判地吸收新保守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主张,提倡以“民主主义”与“公共性”原理为基础,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理念,并通过建立学校之间的联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而有效地组织并支持改革。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早在戊戌变法前就对日本文学有所了解,其途径主要有三种:其一来自于康有为的介绍;其二来自于黄遵宪以及其他的日本朋友的介绍;其三来自于当时发表的与日本社会和文学有关的文章.正因为他在国内时对于日本社会和文学的了解,才使他能够在流亡日本后不久就提出了"小说界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11.
日本民族比较单一 ,经济发展也比较平衡 ,这使得日本社会在经济高度发展时期之后的一段时期里被认为是“平等社会”。因此 ,有关教育不平等方面的研究也不多。 艹刈 谷刚彦可以认为是日本近几年研究教育公平问题的第一人 ,通过他的分析会重新发现日本“平等社会”中教育的不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日是亚洲的近邻,在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社会对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巨大变化不甚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师日观"、"轻日观"、"联日观"以及"防日观"等几种不同性质的日本观,这对以后的中日关系及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日本民族是一个兼收并蓄、擅长从国外尤其是西方先进国家吸取文化精髓的民族,这一点体现在语言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随着日本与西方各国接触的机会日益增多,大量来自西方国家的外来语在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运用。有人说,当前的日本是一个外来语泛滥成灾的社会,这不仅仅是一般日本人的普遍想法,也是日语学习者的共同感受。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神道教中处于最顶端的神是天照大神(太阳神),日本传统神话中认为他在人间的后裔是日本天皇,他代表着世间至尊无上的天照大神实现“八紘一宇”(四海一家),统治全世界.只要按照其森严的等级架构“各得其所,各安其分”就可以稳定世界.等级制作为其文化核心被传承下来,影响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5.
日本终身教育的特征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作为教育大国,通过近四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在终身教育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一种综合战略,日本政府和民间及学术界共同推进终身教育事业,以形成终身学习社会为目标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形成了一整套法律、行政组织网络等推进机制,对日本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日本终身教育的经验,对我国开展终身教育具有明显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日本小学社会科教科书中的“传统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已将成为一个"文化创造型国家"确立为国家发展的方向。"传统与文化"教育被寄予了创建国际社会、日本社会、区域社会以及学校社会的重任。2008年修订的课程标准新增了有关传统与文化的课程内容。小学社会科教科书中"传统与文化"相关内容通过展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传统与文化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这种内容组织方式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传统与文化"内容仅限于三年级有关区域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单元与六年级的历史单元中,而且缺乏从传统文化在今天和未来的价值、传统文化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这两个视角来组织,这将是日本"传统与文化"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试论日本文化对日本社会教育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发达的社会教育已被世人列为学习的典范,它对日本经济的腾飞、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社会教育活动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了日本社会教育实践的方方面面,对其研究可谓了解日本社会教育的一条捷径。因此,笔者试图从与教育息息相关的文化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找出其日本文化对社会教育活动发展的深层影响,希望能给我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化社会带来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中国人赴日留学的大潮中,鲁籍留日生人数众多,清末时便成为仅次于直隶的江北第二留日大省。进入民国时期,赴日留学的人数仍稳居江北各省的次席。据现有的资料估算,民国时期山东约有1400人负笈东瀛。便利的海路交通、早期留日生的宣传鼓动、自身发展的需要与抗日救亡的驱动等,是促使山东学子在中日关系波澜丛生、风波迭起的背景下仍把日本作为留学首选国度的主要原因。鲁籍留日生除具有全国留日学生的一般特征外,也因山东特定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而呈现出一些独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日本发达的经济与科技背后是一个强大的教育支撑.坚持走科教兴国之路,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与创新,全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和教育的全方位国际化,这是日本近年来教育改革的新视点,很值得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村上春树作为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认可的作家之一,其作品除了探究现代人孤独游离的精神状态之外,还展现出了其富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一面。即通过作品中的中国因素,引出原罪意识,然后对日本的历史尤其是二战期间包括侵华战争在内的充满暴力与邪恶的历史进行了揭露、追究,发掘出日本文化中暴力性因素的源头和传承,进而反省和思考日本民族的未来,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社会责任与道义的救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