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健康干预有效性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钱买健康,不仅标志着当代人的一种健康意识的飞跃,而且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当代社会发展中,花钱买健康既可以通过合理的消费换取人们的健康,又可以通过个体的健康投资行为适当拉动社会消费的增长,刺激体育产业的发展。因此,花钱买健康是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一种“双赢”行为,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高校,“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体育教育的主导思想,在读大学生是健康教育的主体。作为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新世纪精英群体,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及行为不仅对其自身的健康带来直接影响,而且对周围的其他人群乃至全民族的健…  相似文献   

2.
为了培养跨世纪的人才,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改革,在体育教育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体魄需要。对高校体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食物多样性及食物成分偏好对体质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和数理统计对江苏省10所高校1500名大学生饮食方式中的食物多样性及食物成分偏好进行调查并与其体质健康状况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1)从大学生所吃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看,有58.6%的大学生一直保持“每日食物多样性”,只有0.6%的大学生从未“每日食物多样性”,可见大学生营养较全面;2)从大学生食物成分偏好调查结果看,只有24.0%的大学生坚持“少吃高脂肪食物”,有21.0%的大学生坚持“少吃含盐量高的食物”,大学生较喜欢甜食,只有7.3%的大学生坚持“少吃甜食”;3)大学生是否“每日食物多样性”与其体质健康非常显著相关;4)大学生的食物成分偏好状况与其体质健康的相关性不显著。建议在大学生中普及食物营养常识,并对其每日食物的多样选择性进行适度干预。  相似文献   

4.
浅析体育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体育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后,体育教育不能仅以发展学生身体为满足,还必须为学生的心理健康而服务,培养他们适应未来新生活的现代人。本文分析影响当代大学生的部分心理健康因素以及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结合在高校体育课中,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结构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勇嘉  殷恒婵 《体育科学》2003,23(3):117-120
以往有关于心理健康结构的研究,往往只重视心理不健康层面的探讨,而忽视对心理健康“常态”和“发展”层面的研究。该研究本着既重视“常态”又重视“发展”的原则,采用AMOS4.0对335名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结构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确定了适用于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结构模型的六个维度,为进一步发展适合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评价量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日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测试标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日两国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测试标准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者的不同之处。借鉴日本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测试标准,提出我国大学生体质测试应贯彻“健康第一”思想,从健康角度进行评价。测试中重点突出与健康密切相关的心肺耐力测定,大学生20岁后,可取消移位速度和上肢爆发力的测定,采用20m往返跑和快步走替代。  相似文献   

7.
高师本科院校开设体育公选课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开强 《体育科研》2002,23(1):52-54
体育公选课作为高师本科院校体育教学创新课程,其目的就是为了贯彻执行“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提高大学生们终身体育思想和自我体育锻炼能力,增进身心健康。现通过对江西师大两个年度体育公选课的教学、研究、证明:在开设教学课程中必须不断创新,并以尊重大学生体育发展权力的差异,满足大学生的选择要求为前提。教学内容与目标的选择应遵循:超前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原则。教学方法以教懂、教会、教悦为主要目的。考核与成绩评定,应采纳综合评定方法,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个体差异,避免 “纯竞技”考试方法。并且今后要不断创新,拓宽课程渠道,满足大学生对自身体育发展权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应用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南京理工大学307名参加了健美、健美操和体育舞蹈学习和锻炼的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并与全国成人常模和普通大学生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参与健身健美锻炼的大学生人群其总体健康水平高于普通成人和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等项因子上,与两组人群均出现显差异。对此进行了相关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12所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自主锻炼的心理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和论证目前河南省大学生参与自主锻炼的心理问题以及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借鉴布迪厄“惯习”理论,以大学生亲身参与锻炼实践为突破口,提出培养大学生参与自主锻炼的志趣、加强大学生亲身锻炼实践的磨砺、构筑大学生参与自主锻炼的“惯习”等实施策略,为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健康中国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国大学生体育素养水平以促进健康,对体育素养的论述从原有就体育谈体育素养逐渐转变为谈“体育为健康”的素养,由此,“体育健康素养”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并成为当前国际体育领域热门的研究主题。该文通过对体育健康素养的起源、内容维度和测评体系这3个方面进行梳理与分析,建议我国学者在大学生体育健康素养相关研究中明确体育健康素养的概念内涵,研制适合我国大学生人群的体育健康素养测评工具,开展大学生的体育健康素养水平调查,并分析我国大学生体育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提升大学生体育健康素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亚健康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健康”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既可能转化成疾病也可转化成健康。通过对大学生“亚健康”的分析,指出体育是“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需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湖南省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需求的调查研究,得知大学生希望参加有时间和组织保障的课余体育锻炼,在锻炼内容上保持与高校体育教学的一致性,有偿体育服务形式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大学生的认同;指出在高校要大力提倡“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加强课余体育锻炼的组织与指导,加大资金投入和场地器材的建设,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锻炼环境。  相似文献   

13.
谈谈体育与大学生健康的第三状态--亚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健康的“第三状态”——亚健康,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既可转化为疾病状态,也可转化为健康状态。目前,全国高校有近40%的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分析,认为体育是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网络科技发展,使得互联网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并形成了“互联网+”发展趋势,不仅提升了各个行业领域管理及工作效率,而且带动了更多产业发展。目前,“互联网+”模式已经被应用到体育领域中,加快了当期大学生体质素质改善。基于此,本文以“互联网+”角度进行思考,探讨“互联网+”动商背景下大学生体质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因素,提出带动学生进行健康锻炼,推动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分解串联一小组合作一逐步考试”教学模式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进行教学实验,考察此模式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分解串联一小组合作一逐步考试”教学模式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作用。建议在课外对部分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影响不大的指标进行针对性练习,达到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朱俊荣 《体育世界》2010,(3):118-120
本文是在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健康重庆”的决定》的基础上和我院近几年来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健康体质调查研究,分析我院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与全国大学生和重庆市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找出我院大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各方面的差距。及时把握我院大学生健康状况,为建设“健康重庆”和深化我院体育教学改革,改善我院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视角下的体育课程改革需要充分体现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要注意加强体育课程的管理,科学地进行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才能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从大学生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阐述了如何去进行体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8.
广西汉族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体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揭示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体质差异。方法:采用体育测量法,对广西2861名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发育和素质发展进行多指标比较分析。结果:独生城市男女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发育水平优于非独生城市学生,但独生子女身体素质发展滞后,在耐力跑、男生上肢力量、女生下肢爆发力方面低于非独生城市学生发展水平。结论:在我国广泛推行“计划生育”国策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指出对学生体质中存在的问题应加强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19.
在查阅大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理论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体测数据,分析大学体质健康测试的存在的问题,探讨大学生的“不健康”行为的性别差异和追求“健康”的手段,并试图为进退两难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提出缓解之道。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中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好的生活方式和体测成绩;面对下滑的体质和不合格的体质测试成绩,部分学生采取错误的方式追求“健康”结果。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所表现的问题以及大学生之间的性别差异,从测试本身、测试过程以及学生体育行为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得知大学生对“健康”的认知存在较大误区,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仍旧是以“是否有疾病和体质虚弱”作为其自我评价是否健康的标准。同时,健康自我评价的程度对男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有着正向的积极影响,对女大学生的影响则没有得到统计学上的证明。指出高校体育要加强对大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和注意满足女大学生的体育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