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美国南北战争宏伟壮观的场面为背景的《飘》,其艺术魅力经久不衰,人们对于其中的主要人物瑞德.巴特勒的评价毁誉参半。用弗洛伊德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理论解析瑞德深层次的精神结构,重新阐释他与郝思嘉和卫希礼之间的爱恨情仇,探悉深层的蕴育于瑞德精神结构中的原因,从而得出瑞德内在本我、自我、超我的矛盾与冲突外显于他对郝思嘉和卫希礼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变化,而他最终回归南方文明则折射出他深深的南方情结。  相似文献   

2.
文学史上历来对蓓基.夏泼的评论繁多,大都认为她厚颜无耻,生活放荡,浮华虚荣,情趣低下,自私自利,心肠冷酷,一心一意追求名利、钱财、权势。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她不惜用尽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择手段地趋炎附势,四面奉迎。给她周围的人带来了巨大痛苦。然而,从她所处的时代看、从与他人卑劣行径的比较看、从她追逐目标的行为方式和历程看、从她的社会地位和遭遇看,无疑,她是那个时代的受害者。在给人带来痛苦的同时,她同样接受着别人给予她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美国作家奥德丽·尼芬格的小说《时间旅行者的妻子》描述了男女主人公在时间与爱的复杂交错中勇敢探索,发现自己的成长过程。基于此,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视域探讨这部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从本我到自我再到超我的人格发展历程。在梳理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小说主人公的三种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分析了他们人格发展的过程,最终在本我和自我之间保持平衡,达到超我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约翰·济慈的生命短暂而辉煌,他在代表作《夜莺颂》中探讨了生存的痛苦和对艺术永恒之美的追求。而苦痛是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基本精神,音乐是狄奥尼索斯所表现的艺术。酒神精神是正视生命痛苦、崇尚自然美的精神。诗人济慈在《夜莺颂》中对酒神精神进行了完美地阐释。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分析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夜色温柔》中男主人公迪克·狄弗堕落的深层原因,重点剖析了迪克在追求自我理想的过程中人格结构特点的演变以及相应的结果。通过分析迪克的本我、自我、超我,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年轻有为的医生从胸怀大志到迷失自己再到自我回归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袁素平 《文教资料》2009,(13):10-12
理性高尚,有着近乎完美人格的埃丽诺和爱德华“有情人终成眷属”;随着理性的成长和人格的提升,玛丽安最终成了布兰顿上校的新娘;现实的露西凭着自己的“智慧”,成功地俘获了更大的“猎物”——罗伯特,成功地跻身上流社会。《理智与情感》中的三桩姻缘历经了不同的风波曲折,几位主人公不同的情感变迁正是源于他们的不同人格。  相似文献   

7.
弗洛伊德的心理人格剖析为我们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人物心理人格的状态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与命运。在欲望四处游荡的社会里,本我狂放、自我折磨与劝说、超我缺席与缄默,这是格非长篇小说《欲望的旗帜》中主要人物心理人格的不同状态。  相似文献   

8.
撕裂与抗衡——《洛丽塔》中亨伯特形象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丽塔》的主角之一亨伯特患有恋童癖,曾几度出入精神病院,拐骗幼女,最后成为不折不扣的杀人凶手。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学说来看,亨伯特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重人格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停地对抗、冲突,因最终没能达到平衡而导致了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之第三章《心理人格的解剖》阐述了个体"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关系。明人冯梦龙所编《三言》在民间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其创造的故事人物也都极富个性。在分析故事人物个性时,必然离不开对形象的心理、人格进行分析,也就自然无外乎对分析对象"本我"、"自我"、"超我"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结构图式主要包括三种心理因素:本我,自我,超我。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Alice Walker)小说《日用家当》的人物带有这三种心理人格的标记。作品中的母女三人分别表征着图式中的以本能冲动为行为准则的本我,理性地控制着人类的自我,拥有一切完美品质的超我。  相似文献   

11.
美国南方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因其作品对宗教主题的深刻见解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仔细分析其作品中的人物不难发现其中的主人公大多精神异常,本文以其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为例,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通过对小说中几位人物性格的分析,探讨了其各自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所体现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以及造成这种人格结构失衡的原因,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揭示其作品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简·爱》中的女性形象,论述形象之间的关系,以及海伦·彭斯、伯莎·梅森对于简·爱性格的形成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吕艺 《海外英语》2012,(15):180-181
The Great Gatsby written by F.Scott Fitzgerald is widely recognized as the cultural document of the Jazz Age.The novel seems to be a love story,but in fact it is about the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Gatsby’s failure in pursuing his long-cherished dream.Since its publication,the novel has been very popular among ordinary readers and literary critics as well.By applying archetypal criticism developed by Northrop Frye,this paper aims to give a detailed and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otagonist,Gatsby,and reveal the significance of his tragedy.To some extent,it is the archetypal character that enhances the profundity of the novel and arouses the readers’ response.  相似文献   

15.
16.
约瑟夫·康拉德的短篇小说《秘密分享者》是其海洋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该小说探讨了主人公在面临危机时内心世界的变化以及如何从另一个自己身上找到力量而实现自我的成长。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出发,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分析了该小说中主人公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斗争,认为小说主人公的人格经历了分裂、整合之后,自我最终达到成熟,在协调本我、外部环境和超我三者关系之间发挥了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疗救现代性所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社会疾病.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主张复苏以酒神精神为根基的审美的悲剧化,将生命本能从理性的压制下解脱出来,倡导超于善恶之外、享受心灵的自由和生命欢乐的审美人生。这种获得形而上之“醉”的酒神精神作为生命的“极端体验”,通过激发人内在充沛勃发的生命力祛除了与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从而否定和颠覆了日常性经验,挣脱了现代性“同一性”的磨难。尼采所开出的疗救处方既不同于黑格尔所开创的启蒙辩证法的内在批判之路,同时又与早期浪漫派以建造恢复已丧失统一性的新神话的方式区别开来,显示出他企图逃离启蒙辩证法魔圈的别样的运思理路。  相似文献   

18.
凯瑟琳.安.波特是一位比较成功的女性小说家,以其独特的文体风格而受人推崇。论文从女性视角的特色、女主角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心理以及对小说中人物评价和人物冲突的描写这三个方面,讨论她在《偷窃》刻画女主角的视角以此对其性格的剖析。揭示出当时社会中人们面对理想和现实矛盾时的心灵困惑。  相似文献   

19.
20.
李健吾是一位具有独特的美学追求和艺术风格的现代剧作家 ,他的话剧开辟了新的审美领域与表现艺术。运用尼采的戏剧理论、观点 ,深入考察李健吾的悲剧和喜剧人物所蕴涵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及其融合的不同形态 ,探讨李健吾剧作中酒神精神和日神梦幻赖以生成、发展的文化渊源 ,力求开拓李健吾戏剧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