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广义地说,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这些体裁的总称叫做新闻。狭义地说,就是我们报纸上最常见的"消息"。"消息"的定义就是用最简单、最准确的语言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这里,首先事实是新闻的基础,是新闻的生命,事实在先,新闻在后。其次,新近发生的事实,新近发生的,不是过去。第三,最简单、准确的语言对事实进行报道,而  相似文献   

3.
让消息在新闻宣传中唱主角,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新闻规律使然。作为以写人物为主的人物消息,在人物报道中当然也不例外,亦应成为报道体裁中的强项。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翻阅报纸,无论党报、晚报、行业报等,上面登载的人物报道,大多都是动辄上千言的人物通讯,很少看到以短小精悍著称的人物消息。人物消息受冷落的背后,透现出了人们对  相似文献   

4.
一般地说来,新闻是忌讳模糊语言的,业界有不少人士批评说“近日”、“前不久”、“日前”、“大约”、“左右”等模糊语言不应该出现在新闻报道中。批评讲的确实有道理,因为新闻讲求的是事实的真实性、客观性,讲求的是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有的时候还需要讲求精确性。  相似文献   

5.
浅谈新闻语言中流行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云红 《新闻三昧》2008,(12):41-43
新闻要及时,准确、生动地传递国内外最新消息,常常用到流行语。  相似文献   

6.
孙梅 《记者摇篮》2004,(8):43-43
在经济报道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专业性的语言,例如,财政报道中的“财政支出制度”等,这样的语言往往难以引起多数非专业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果把“支出”变为大家都熟悉的“花钱”,兴趣就大不一样了。政府怎样花钱?花钱方式怎样改革?老百姓也非常感兴趣。如此说来。让经济专业语言通俗化,是大众的需要,也是媒体受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圣经说,一切魔鬼存在于细节。对于广播报道来说,细节却蕴含着无穷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我国广播新闻报道实践工作中,细节在人物通讯、录音特写这类体裁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了新闻工作者的广泛认同,细节的运用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产生了不少以细节取胜的优秀广播作品。然而长期以来,细节在广播消息这一体裁中的应用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试分析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人物消息也称人物新闻,写人物消息是记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本文就笔者获奖的三篇人物消息与各位读者分享一下采写人物消息的心得。这三篇消息分别是:《高级工程师张旭秋潜心野生动物繁殖研究——十一年摘取四项"国家首创"》(原载2001年9月22日《绥化日报》,曾获第十六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农民企业家吴殿明自办产品订货会》(原载2003年7月10日《绥化日报》,  相似文献   

9.
胡可 《新闻记者》2005,(7):73-73
新闻总是强调准确和精炼,但是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人们也渐渐发现,准确的语言并不一定就能“准确”地反映某一事物或某一事件的“本来面目”,而且.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社会也需要淡化处理某些新闻。所以,“模糊”语言有时更易获得满意的效果,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物消息越来越受到作者和读者的青睐。人物消息报道的对象是以人及以人做的事为主。那么,写作中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人物的职业(务)、单位、年龄、政治面目、称号,以及身高、相貌等等。这些,我们称它作“背景材料”。写好一篇人物消息,诸如深入的采访、结构的安排、角度的选择、语言的提炼……固然重要,但人物“背景材料”的运用也不可忽视。运用得好,对于深化主题、不落俗套、真实自然都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从结构上说,人物消息同其它消息一样,有导语、主体及结尾(尽管许多消息没有明显的结尾部分)。目前,见于报端的人物消息往往习惯将人物  相似文献   

11.
如今,很多媒体都设立了人物访谈节目,尤其是广播电视,通过它来宣扬社会上的先进典型,采访新闻事件当事人,或来讲述普通人闪光的心路历程。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的真诚交流,或轻吟浅述,或慷慨激昂,或笑语莺声,或含泪哽咽……好的访谈节目总会给受众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熟练、恰当、准确地运用电视新闻语言是从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从目前各县市级台的电视新闻节目播发情况看,许多编辑、记者在电视新闻语言运用上仍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纰漏和误区。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电视新闻语言的运用特点进行探讨以供业界商榷。  相似文献   

13.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最灵便、最主要的一种新闻体裁。但是,长期以来,翻阅报纸,收听广播,观看电视,一个突出的感觉是,新闻媒体上用消息形式报道新闻人物的人物新闻很少。而人物新闻范畴中最为常见的是人物通讯、人物专访、人物特写之类。 媒体上为什么人物消息很少?笔者以为,有两个认识误区在发生着障碍作用。 首先是“树碑立传”的误区。不容否认,建国以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在“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不切实际地开展  相似文献   

14.
徐勤 《新闻三昧》2008,(1):52-53
人物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物新闻包括人物通讯、人物专访、人物消息、人物特写等体裁,狭义的人物新闻专指人物消息。  相似文献   

15.
人物消息,是读者喜爱的一种报道形式。它比人物通讯精炼简要,能够及时反映各条战线大批新人的时代风貌。但是,由于它的报道内容一般不属突发性事件,时间和空间的跨度较大,包涵背景和历史资料较多,容易写得不新鲜。有些人物消息往往这样开头:某某人多少年以来如何如何。这不是传播新闻,而倒象是在讲述历史,这怎么会吸引读者呢! 一些优秀新闻作品启示我们,写好人物消息的导语,使它有个精采的开头,是增强人物消息新鲜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的一种重要手法,可以起到化旧为新(新鲜、新颖)的作用。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6.
以消息的形式宣传新闻人物,反映人物的思想、事迹和精神面貌,起到树立榜样和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篇幅短小的新闻故事,看似平淡却闪烁着时代火花。在新闻故事的采编中,我们除了要把握一般新闻的采编要点、理顺完整的故事情节外,笔者认为把握好人物个性化语言能使新闻故事更加生动、感染力更强。言为心声,语言是思想的外在表现,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的文化层次表达思想的语言千差万别,这就形成了人物的个性化语言。笔者曾编排过  相似文献   

18.
人物通讯中常常使用比喻的手法。一个准确、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人物通讯中使用比喻,我以为要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比喻要恰当。所谓恰当,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要把人物事迹中有主导意义的事例提炼出  相似文献   

19.
二、符合语法语法是写文章的语言法则,消息写作也无例外地要遵守语言法则。遗憾的是,我们的消息中还不时出现各种语病。 1.残缺残缺是指句子不完整,缺少必须有的成份。句子包括一定的成份,一般句子成份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新闻报道中句子残缺,往往是缺主语或主语不全。例如:“不久前,本报研究所前往沈阳和本溪,就租赁经营的有关问题进行追踪采访和问卷抽样调查。”(《租赁,你给企业带来了什么?》的编者按,载1987年9月25日《经济日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