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藤球已被列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在我国开展仅两年多的时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受到了国际藤球界高度评价和重视。但是,我们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笔者依国家藤球集训队为研究对象,从我国藤球技术现状分析入手,从而达到探索藤球运动规律和为今后的藤球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东南亚藤球的起源、社会文化特征及开展情况.主要结论:东南亚藤球运动有着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特征,其起源可能与中国文化交流有关系;藤球在东南亚民众中有着浓厚的群众基础和多种活动方式;推动藤球运动与中国传统体育的融合发展,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世界传统体育文化,促进国家之间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3.
从藤球的起源发展、运动的特点等诸方面 ,论述了藤球运动是宜于在群众中开展的运动项目 ,特别是更适于培养集体的团队精神以及顽强的意识品质和全面身体素质的发展。由于设施要求不高 ,建议在普通高等学校开设藤球选修课。  相似文献   

4.
藤球运动主要是东南亚国家开展比较普及的一个运动项目,在我国从1987年开展至今已有13年。开始主要是男子藤球,而女子藤球近几年才兴起,虽然女子藤球运动起步晚,但由于大部分女队员都是随男队员一起进行训练,因此起点较高,技术水平提高很快。在1998年曼谷亚运会上首次列入的女子藤球比赛中,我国女队在团体和单组的比赛中,均取得第3名的好成绩,之后在1999年底马来西亚举行的世界藤球锦标赛上获得女子单组冠军。为了继续保持我国女子藤球运动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为了完成在2002年韩国釜山第14届亚运会上的夺金任务,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我国女子藤球运动的现状进行研究,以期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发展设想,为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在女子藤球运动的发展与提高上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5.
藤球运动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藤球运动的起源、发展,对藤球运动的技术战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进而有针对性地指出了中国发展藤球运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藤球运动在校园的开展存在起步较晚、水平较低,教学理论不完善、考评体系不健全、师资力量匮乏、场地和器材等教学条件欠缺、受传统教学模式束缚严重等诸多困难,使其作为学校体育开展的运动项目则非常少,而运用到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实践的则微乎其微!为了将这项运动进一步进行普及,为国家队培养和输送藤球后备人才,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分析,结合其它运动项目的教学经验和有效教学模式,提出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中推广并普及藤球运动教学,并对其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为我国藤球运动在普通高校中进行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藤球运动是一项集羽毛球的场地、排球的规则与战术、足球的脚法和踢毽子的技巧为一体的现代社会新兴时尚体育运动。藤球运动具有独特的教育、竞技、娱乐、健身等价值功能,它以独特的运动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学生的喜爱。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文献资料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贵州省民族地区部分学校开展藤球运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思考,对促进藤球运动进一步在贵州省民族地区学校的普及开展,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藤球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藤球运动●徐京生藤球(sepakTakraw)运动始于公元十五世纪,流行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是东南亚一带开展很普及,并富有技巧性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运动。至于起源于那个国家,现仍未定论,泰国、马来西亚都认为藤球起源于...  相似文献   

9.
郑乔 《时尚球类》2006,(2):64-64
藤球是一项对抗性较强且富于技巧性的球类运动,它结合了排球的整体配合、足球的灵巧传递及羽毛球的抽、吊等技术特点,使其极富娱乐性和观赏性。现代藤球的诞生以运动中网的使用为标志,仅有四十多年的历史。1987年底,亚洲藤协带队来到中国进行访问表演,令中国观众大饱眼福。此后中国也逐渐开展这方面的练习并向大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藤球运动源于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我国于1987年开展藤球运动,为了普及推广这一新兴体育项目,国家体委从1991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全国高校藤球锦标赛。我校作为广东高校唯一的试点单位,参加了92年、93年、95年和96年的比赛,取得一次冠军、二次亚军和一次第三名的好成绩。成绩的取得与众多因素有关,实践经验证明,运动员的选拔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1.
棉花球运动及其用球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抢救、保护、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棉花球运动,对棉花球的研制是首要的。棉花球是一种新型结构的球,它具有不需充气、柔软、球感好、弹跳好、易抓易握、经济实惠、不易变形,即使变形后也能自动复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龚红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5):113-114,125
太极柔力球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不以直接“碰撞击打”为特征的体育项目。融传统(太极)运动方式与现代竞技双重特征于一体,是一项集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竞技性、表演性、适应性和活动方式多样性于一身,易于推广和普及,具有发展前途的优秀体育项目。本文通过对太极柔力球运动价值及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剖析,阐述其在普通高校开展的可行性,探索一条普通高校开展太极柔力球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13.
运用数理统计法、实验对照法,对山东女排和山东农业大学女排部分队员高姿势防守移动效果及起动速度、击球时间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姿势防守起动速度慢而移动速度快,便于脚踢球,而对于落点靠前的球防守效果差,从而提出高姿势前进式防守理念.  相似文献   

14.
珍珠球运动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技术和战术体系丰富、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易于开展等特点。研究结合桂西的地理环境和桂西高校体育教学设施滞后、体育课程单一的特点,将珍珠球运动引入桂西高校体育教学,对于促进体育教学改革、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以及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华 《四川体育科学》2011,(1):93-94,102
沙滩排球6大技术(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防守)中,拦网是最容易学的一项技术,只要能跳,不触网就可以上去拦网了。所以初学沙滩排球的人经常会有拦网是最简单的技术的错觉。实际上拦网是一项和其他各项技术相比最复杂的技术,因为它的特点是拦网队员要在短短的瞬间从防守转为进攻,从被动转为主动,而完成这些都要在空中进行,所以难度较大,技术的要求也很高,而且拦网的好坏并不仅仅取决于身体素质和技术的好坏,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在比赛中有针对性的临场运用。以下通过对第11届全运会沙滩排球比赛拦网统计的比较,对拦网这项技术在沙滩排球比赛中的应用、注意事项以及一些训练方法做一个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棉花球的开发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姚正国 《体育学刊》2003,10(5):57-59
通过挖掘、整理和创新土家族棉花球运动,开发了民族体育资源。主要结论:棉花球运动是一项以扣篮为中心的民族特色体育项目,具有趣味性高、观赏性强,易普及、易推广的特点;它对提高青少年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素质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网球这项运动里,对于中低水平的网球运动者网前属于是一个令人害怕的地方。但是了解了网前的基本截击技术并知道什么时候打球把球打到哪里,再掌握截击这项技术将会容易。初学者上网时会感觉到不知所措,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就击球时间而言,截击比底线击球需要更快的反应。此外面对快速的回击球也会出现害怕的情感。但是对于想要提高自己的竞技能力的初学者和中级水平的球员,拥有良好的网前截击技术是必需的。随着教学比赛,以及高校网球比赛的增多以及比赛的需要网前得分又是非常重要的得分手段。  相似文献   

18.
2008-2009年欧冠联赛淘汰赛进球策动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录像分析及数理统计的方法,对2008-2009年欧冠联赛淘汰赛阶段全部进球策动方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前场间接进攻策动方式中的界外球进攻战术日益完善;通过断球直接策动进攻是当今足球比赛破门得分的主要方式;策动进攻中简洁、快速的3次以下传接球进球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集体球类项目国家集训队团队快速信任特征及形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团队快速信任是指基于集体感知和集体关联的,能够控制临时团队中的不确定性、风险、脆弱性和预期问题的一种特殊信任.揭示集体球类项目国家集训队中团队快速信任的特征及形成,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指出:国家集训队团队快速信任的形成及存在与其作为临时团队的特征密切相关,是集训队取得训练和比赛成功的重要因素;团队快速信任的独特性表现在基于球队成员角色的特征、行动的重要性以及向普通信任转换的容易性.通过确定国家队目标、教练员作用、队员角色期待、组织保障性、沟通有效性5个主要影响前因构建国家集训队团队快速信任的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20.
In rapid interceptive actions such as hitting a baseball, cricket ball or tennis ball, ball speed varies between trials, and players have to compensate the time lag by controlling the moment of movement onset and movement duration.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these two variables can flexibly co-vary and are robustly influenced by target speed (i.e. velocity-coupling effect: faster movement for faster target). However, some studies reported an interpersonal variability in the timing control strateg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ategy and temporal accuracy in rapid interception is unclear. We used a baseball-simulated rapid interceptive task to assess this issue. Under relatively easy time constraints, there was a large interpersonal variability, and participants were distinctive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ose who mainly modulated their movement duration and those who mainly controlled their movement onset. When the time constraint became severe, the second strategy shifted to the first strategy in most of the second group participants. In the both cases, being able to mainly control movement onset resulted in higher temporal accurac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minimising the velocity-coupling effec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achieve high temporal accuracy in rapid intercep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