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促进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汪。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肯尼斯·胡佛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课堂上教师恰当而得体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深化对于文本的理解,进而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如何使提问有效呢?近来看一砦教师的课堂实录,我发现有效的课堂提问有这么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学英语教学总的来说,在课堂上普遍存在这么一种情况:课堂活动未能形成师生双边互动。传统的教学法忽视了师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多边、多层的互动作用。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去发现和创新,师生密切配合。当然这就需要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内容引人入胜,因为这是双边互动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过程既是思维碰撞的过程,也是生命价值提升的过程。教师只有多一些理解、宽容和欣赏,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得以张扬,思想的交流才能真正抵达学生心灵的深处。但是,细细观察一些常见的教学细节,我们就会发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成了学生学习的干扰者,而不是促进者。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出现一些困惑、难解、出错、择优的状态,这时教师要耐心等待,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并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课堂产生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5.
“向45分钟要质量。”首先从观念上说,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教师的讲授要注意技巧、方法,使课堂上出现高潮起伏。有关资料表明中学学生注意力最多可集中10到15分钟,教师作为“主导”要驾御、烘托课堂气氛,当课堂教学中高潮出现时师生就会产生共鸣,学生的精神就会振奋起来,此时他们的思维最恬跃,反应最敏捷,获得的知识也最多,掌握也会最牢固,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出现高潮呢?  相似文献   

6.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问题引导实现的。层层递进的问题不仅能推动教学进程,联系教学环节.学生也能经由教师的问题引导.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乐趣。合情猜想能锻炼和培养学生深刻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创设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猜想的情景.唤醒学生的猜想兴趣,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走进不同教师的课堂,我们发现教师们或多或少地开展了"问题导学式"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些话精辟地指出了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教师的课堂语言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问题。教学语言有问题不仅不利于教学,而且有时候还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全面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课程的新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些课堂上,教师会主动抛出一些问题,而且往往会急着让举起手的学生回答,教师似乎生怕课堂出现安静的现象,总感觉课堂安静了,节奏就乱了,迫不及待地引导,没有留出时间让学生读文本和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9.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在课堂上听得头脑发胀、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教师也感到尽心尽力了,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其感兴趣的东西就学得好、记得牢,上课听讲时,注意力也容易高度集中.课堂上,教师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大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官浣西 《教书育人》2009,(11):55-55
学生在课堂上出错的过程是他们尝试和探索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只要灵活机智地对这些错误加以捕捉和运用,因势利导地融入课堂教学中,错误就将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资源。课堂也会因“错误”而生成精彩。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出现的所有情况。当学生的独特感受出现并出乎意料时,我们该怎么做呢?陶行知曾说过:"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变成小孩子就是要拥有小孩子的思维。面对课堂上新的生成资源,作为教师就应该尊重孩子的智慧,呵护孩子思维的火花  相似文献   

13.
叶澜教授曾说:"新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洽"的"动态"过程。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促进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呢?一、关注学生的个性,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背景不同,对学习活动的认识也会有差异。对于学生的一些"独特"想法,如能巧妙处理,往往会生成新的教学思路,使课堂中出现闪光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时,课堂已近  相似文献   

14.
<正> 智力疲劳是有别于肌体疲劳的一种心理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时常发现学生出现智力疲劳现象:对教师的书写视而不见;对教师的言语充耳不闻;对教师的点拨启而不发;对知识的理解似懂非懂;对技能的掌握似会非会等。发生这种现象的诱因是什么?又如何解决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1 探究智力疲劳的诱因“假如学生不愿学习,那只是教师的过错。”(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语)学生的智力疲劳,应归于教师的策略失当,本文就以下三方面略作探究:  相似文献   

15.
徐燕 《宁夏教育科研》2004,(3):45-45,50
一、关于学生课堂活动实效性的调查分析 2001-2003年,我们课题组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活动的情况及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状态、时机、层次等方面,尤其是学生课堂活动实效性情况作了大量的专门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个案研究、追踪访谈及听课评价等方法,从中发现了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这是近年来我们一直倡导的教学理念。但是,扪心自问,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有多少教师做到了呢?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会发现,在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讲台上,老师神经紧绷,喋喋不休,声嘶力竭地讲解、分析、维持纪律……讲台下,学生萎靡不振,交头接耳,更有甚者打起了瞌睡。于是乎,本应是水乳交融、心情愉悦的45分钟,带给教师的却是一种无奈的挣扎。原因何在?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听了黎加厚教授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介绍,笔者大受启发,获益匪浅。一、翻转课堂的内涵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这是一种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传  相似文献   

17.
激活学生的思维,重在点拨。点拨是讲授艺术的核心,是启发原则和精约原则的结晶,它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奇制胜的“金手指”。那么,点拨什么?怎么点拨呢?其一、点拨思维方向,接通学生思路。课堂上,往往出现学生思考问题想不到点子上,说不到实质处,主要是因为思维方向迷失,思路暂时出现雍塞,难以实现知识迁移。这时候,教师若能适时点拨,指点迷津,使学生于苦思冥想、不得其要的山穷水复之时,发现路标,陡增求知探胜的趣味,在思维的荒漠中发现绿洲,进入茅塞顿开的佳境。《孔雀东南飞》中用近百字的篇幅铺述了刘兰芝被遣辞…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活动的阵地,是充分展示学生思维的场所。课堂上瞬息万变,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课堂上的“意外”是每位教师难以预料的,甚至有些“意外”会打破你的教学设计思路,使你完成不了课堂教学目标。面对这样的“意外”.我觉得作为走在新课改道路上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王菲 《山东教育》2012,(8):20-22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即时评价称之为"理答"。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互动中的一种学习性评价。观察课堂教学,我们发现一些教师或缺少理答意识,或缺乏理答技巧,或缺乏理答机智,由此导致了课堂上教师的不当理答屡屡出现,这既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能降低教  相似文献   

20.
徐静 《四川教育》2005,(4):18-19
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教师“独霸课堂”的现象大为改观.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较好落实.课堂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然而.矫枉难免过正.突出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却又有失落的现象;课堂上.有的教师让学生“见仁见智”地发表见解.自已却成了“旁观者”.对学生的思维偏差不进行引导,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漏不予纠正.对学生探究的结果不进行总结.一切皆由学生说了算,学生的“自主”演化成了“放任自流”:有的重视了“突发性”的生成.却忽略了课前的预设.使课堂教学成了“临时抱佛脚”;有的瞻前顾后.缺乏根据课堂教学生成情况进行适时调控的意识和能力,课堂教学“信马由缰”。走到哪里就在哪歇”,偏离了预定的目标;有的也进行了引导.但仅停留在表面上.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封拓展和深化,教师没有起蓟“促进者”的作用,课堂教学沦为“机械J}复,i有的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教师成了多媒体的“奴隶”……面对这样的课堂,我们不禁要问:教师哪去了?我们的基础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这巨大的变革面葡特别是变革的初期.出现这些现象是在所难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并非坏事,因为它说明了教师观念在变、课堂在变.但我们决不能忽视这些现象中隐藏的问题.更不能任其发展.从而使课程改革“功亏一篑”。我们必须明确: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并不是不要教师,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它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融、共事智慧快乐的活动.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是离不开教师主导的。为此.我们把教师主导作用失落的一些现象摆出来。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廓清认识.以期我们课改实践的步伐能迈得更坚实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