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瑛 《南昌教育》2006,(11):27-27
中学阶段教育的对象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程。为此,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不仅是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任务决定的,更是当前教育事业面临的紧迫形势及人才发展战略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廖远斌 《中学文科》2007,(11):45-45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索质教育要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因为教会学生做人足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那么,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怎样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有没有素质高的历史教师。[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德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首要标准,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离不开课堂教学的渗透。德育在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里都处于首要位置,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旨在以史为鉴,鉴往开来,逐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相似文献   

4.
田凤英 《宁夏教育》2013,(12):57-57
现代教育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其中,“德”包括思想与道德。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是社会教育的大阵地,学生的受教育活动主要是在学校完成的,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素质教育,既"教书又育人"坚持德育智育两手抓,教书育人两不误。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历史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主要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不囿于成规、能进行独立自主的思维;培养学生质疑求异,对有关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看法的辩证批判思维;能不被固定的模式与方法所禁锢,多角度、多方位、多途径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多向性思维。文章就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与创新教育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德梅 《成才之路》2012,(18):22-22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注重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教师不但要会教书,更要懂得育人。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更妻把培养德才兼备的青少年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把对学生进行德育作为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去抓实抓好。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呢?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课题,人们对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己经作了大量的探讨和阐述.强调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爱国主义教育应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发育期,是人生现、世界现、价值现趋于成熟的关奠过渡时期,这对于人一生的品质修养与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加强品德教育,其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0.
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其思想性、政治性很强,它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在历史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历史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最生动的教材。深化德育,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是新时代每个历史教师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本主要论述了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一)加强史论结合,突出爱国主义主线;(二)发掘教材中两类德育因素,加强德育渗透;(三)运用教材的彩图、插图、警世名言、练习题,深化德育教育;(四)使用乡土历史教材,有机渗透德育教育;(五)利用校外德育资源,搞活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2.
“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历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中学历史教育怎样渗透德育,有多种因素,而关键在于历史教师。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养者。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历史教师必须遵循很多原则,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即在教学中做到求真、求实、求正。  相似文献   

13.
包瑞桢 《甘肃教育》2011,(21):48-48
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历史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而且要使学生“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不断提高学生道德水平。作为人文学科之一的历史学科,其在德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外,还应对学生进行如下几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发育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趋于成熟的关键过渡时期,这对于人一生的品质修养与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加强品德教育,其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5.
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在历史课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历史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能力;二,以史为鉴,树立开放意识,培养改革创新精神;三,以历史名人为典范,加强素质情感教育;四,以史为鉴,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杨敏 《江西教育》2003,(19):26-26
中国近代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展示了先辈们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使人们对祖国产生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仁人志士们的革命传统和优良品德,更值得我们发扬光大。我们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发掘其中蕴含的德育因素,确立教育的达成目标。结合教材,可把初中中国近代史的思想教育内容概括为三方面:1.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为了维护祖国领土和主权完整,为了人民的自由幸福,自强不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其中强大的精神支柱就是爱国主义精神。教材中爱国主义思想教…  相似文献   

17.
历史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任务,担负着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责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18.
孙奋伟 《陕西教育》2008,(12):60-61
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不断加强与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鲜明标志,也是我国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聂昌玉 《成才之路》2013,(30):39-40
在历史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以历史知识和技能为载体,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情操为目的,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主张学校教学工作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作为基础教育必修课的中学历史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教育性,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充分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那么,应当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