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年级《物理》教材中,“焦耳定律”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学生探究实验,一般的教材中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加热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通过对液体温度升高的情况,判断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焦耳定律”教学探索当阳市烟集中学万鹗纲(444100)在以前教学过程中,只是按课本中的实验装置做一遍,学生总反映对《焦耳定律》不理解,特别是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强度的平方成正比不理解。课本中的实验不能说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强度的...  相似文献   

3.
九年级<物理>教材中,"焦耳定律"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学生探究实验,一般的教材中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加热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通过对液体温度升高的情况,判断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亲自动手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然而,教材中的实验总存在着现象不明显或操作不方便的缺陷。笔者现对初中物理实验教材中的几个重要实验进行改进,以供同仁参考。一、焦耳定律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出版的八年级物理下册第48页"焦耳定律"演示实验,教科书是用2个烧瓶中的煤油受热后体积膨胀的不同办法来显示它们吸收热量的不同。这个方案繁锁且实验现象不明显。为此,笔者对该实验做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5.
焦耳定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描述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基本规律,做好演示实验是理解焦耳定律的关键。现行教材对焦耳定律演示实验装置如下图: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材《物理》第二册第115页《焦耳定律》一节中,研究焦耳定律的实验装置较多,原理不直观,用液体的热膨胀来显示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实验效果不太明显。本人在教学中作出如下改进后效果理想。1具体做法把学生分为两人一小组,进行学生...  相似文献   

7.
范必文 《考试周刊》2012,(30):138-139
在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比热容”的教学中。要学生深刻地认识比热容的物理含义,就必须做好不同物质在质量相同、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是否相等这个探究性实验。教材中“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探究实验用食用油和水进行对比,实验中为了增加实验现象的可比性(观察比较温度计示数升高的快慢),实验时必须两装置同时点火加热、两个酒精灯燃烧释放的热量要相同,才能使实验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可信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很难保证点火的同时性、火焰的相同性,这样就增加了实验的对比性和不确定性。针对实验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作者经反复验证和探究、联想到“焦耳定律探究”的实验装置.对上述实验装置稍加改进,改进后的演示实验效果更明显、准确度更高,使实验更具有科学性,在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初二物理中,常用的演示电流热效应的实验装置有两种,一种是用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在平底烧瓶中加热煤油,并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的示数大小来判断各金属丝上产生的热量多少;另一种是用焦耳定律演示器来演示,该装置是通过导体加热密闭容器中的空气,  相似文献   

9.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中,“焦耳定律”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学生探究实验.教材中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中关于焦耳定律的实验,与原教材相比,作了大幅度改进,用温度计替代玻璃管,虽然能见度不如原教材的方法,但用温度升高的度数来显示电流产生的热量更加直接,学生也容易接受。由于本节内容课堂容量较大,如果按书中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下,物理课堂教学要创新、高效。本着这一原则,我们对现行的义务教育物理教材中"焦耳定律"一节在教学设计及探究实验方案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与思考,并在实践中对教材中原有方案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方案,器材的准备更简单、学生实验操作更方便、现象更明显,实验时间非常短、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物理》第二册第九章第五节的实验——研究焦耳定律。在焦耳定律实验中,教材把两根电阻丝都浸入煤油中,由于电阻丝的电阻较大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较少,且液体的热胀冷缩效果不很明显。所以通电后液柱上升很慢,实验花费时间长且现象不明显。针对以上问题,可作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3.
“焦耳定律实验”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 ,但笔者认为按现行教材 ,教学中存在三个问题 .1 .用两次实验说明电流越大 ,产生的热量越多 ,但不同的电流所产生的液柱高度不能直接比较 ,演示效果差 .并且两瓶中电阻丝的阻值和两次实验时的电流值没有确定的倍数关系 ,不能直接从实验中得到定量的结论 ,因而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导体产生的热量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2 .在说明电流越大 ,产生的热量越多时 ,要等到两玻璃管中的液柱降回到原高度后 ,改变电流再做一次 ,但烧瓶中的煤油加热容易降温难 ,所以要等较长时间液柱才能降回到原高度 ,使…  相似文献   

14.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做了大量实验,于1840年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强度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焦耳定律.初中学生理解这个规律感到比较困难。做好焦耳定律的演示实验是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关键,也是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理解焦耳定律的重要途径。焦耳定律的演示是初中物理电学教材里较难的一个演示实验,如电源的选定,电阻丝的选择,安装的困难,以及液体的颜色等都将影响演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焦耳定律是九年级物理一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它揭示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导体的电阻及通电时间的数量关系既Q=I2Rt.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怎样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亲身体验科学规律的发现过程,并进一步理解焦耳定律.焦耳定律的实验探究方法常见且比较典型的有三种.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物理》第二册第九章第五节的实验--研究焦耳定律.在焦耳定律实验中,教材把两根电阻丝都浸入煤油中,由于电阻丝的电阻较大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较少,且液体的热胀冷缩效果不很明显.所以通电后液柱上升很慢,实验花费时间长且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焦耳定律演示实验的改进,由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分组实验,自制教具由学生直接参与焦耳定律的探究,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物理的电学演示实验中,研究焦耳定律的实验是一个很重要的演示实验。教材中对该实验的设计很合理,但也有一点不足,那就是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等待的时间太长(整个实验需要30 min 左右),实验现象也不明显(实验过程中煤油柱的上升速度非常缓慢),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无法感受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另外,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很难认识电流通过导体所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焦耳定律演示实验,传统方法如图1所示,借助煤油吸热膨胀上升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油容易溢出,实验效果不明显。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用下面两种装置来显示电流产生的热量。  相似文献   

20.
焦耳定律演示实验的改进,由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分组实验,自制教具由学生直接参与焦耳定律的探究,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