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革学习方式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的、个性化的、可持续的发展,使之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由"学更多知识"转变为"知道怎样思维"。变革学习方式需要以教学变革作为助推与辅助的力量,以教学重构为特征的教学变革,让学习方式变革的潜能得以释放。  相似文献   

2.
钮丽琴 《文教资料》2005,(33):86-87
结合职校学生特点,提出了"助记"教学法,该教学法不仅能使教师的教学生动形象,而且能使学生的学习轻松有趣.本文在强调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还注重指导学生"会学"知识,从而分析和介绍了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爱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导语的精心设计、史实故事化、历史和现实的有机结合等途径,对"快乐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此,必须运用良好的方法激趣,还要教师结合知识的生长点、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设计参与教学过程的活动,逐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发展到"我会学",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李康珍 《考试周刊》2013,(47):123-124
<正>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学。教师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这样在老师不教时,学生仍然知道怎样学,很自觉很有效地学习,这应该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无疑,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领导者、组织者、指导者。所以,学生不是装载知识的容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数学、动口读数学、动脑想数学,把数学知识变成自己的财富。在教学中老师要学会"放手",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的情况下,学生逐步形成"我爱学""我要学"。一、建立题目情境,变更学生求知欲  相似文献   

7.
教育来源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脱离实际的教学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生有切身体会的知识,学生才愿意学,会主动学。本文从"生活"出发,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有关地理课堂回归生活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历史学科包涵了各个方面的知识,但是,初中历史课教学历来都不被家长、学生重视,被称之为副科。加之传统的历史教学大大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当前历史教学的种种困难,我们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课堂"鲜活"起来,使学生乐学、爱学,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学历史有所用、有所值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探究式教学法主要以学生为参与主体,以问题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探索知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辅助下自觉地进行知识学习和探索的教学方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需注意的事项和技巧。1.创设情境,设置疑问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需要把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何使学生自  相似文献   

10.
张乐 《甘肃教育》2014,(16):41-41
正从事教学工作数年来,笔者深深地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非常重要,互动交流做得好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互动交流做得不够则会使教与学脱节,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一、以启发式教学为平台的教学互动上课时先利用几分钟时间大致说明一下该堂课要学的主要内容,并强调该堂课的重点、难点,并设计出几个题目,以"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思考问题,然后再运用学生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轻松掌握知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引导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时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觉得学习的过程太枯燥,提不起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时不知道该以什么为目标,学习没有方向;学生觉得有些语文知识学起来很困难,不愿意克服困难学习;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思维出现障碍,不知道如何突破等等。以上问题都可能会让学生不愿意自主学习语文,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下降。教师如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采用交流与合作的教学方式引导和帮助学生做些突破性尝试。  相似文献   

12.
曾琴 《中国成人教育》2012,(11):119-120
课题组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设定"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培养相结合"的课程目标,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把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融合在一起,突出"教、学、做"结合的指导思想,构建一门集"课堂内外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网络课堂"为一体的立体化课程,通过多样化的语言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了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教学课堂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场所,更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地方,让学生主动去学,愿意去学,能够自觉的去发掘知识、吸收知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在学习生活中成为知识的主宰者,而不是被学习所操控,变被动为主动,尤其是在小学教育中,习惯要从小抓起,让学生从小就知道学习是一件主动的事情。本文围绕"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为主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4.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如何才能知道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如何才能激发学生自丰学习的动力,这些都有赖于课前学生的有效预学。一、小学数学学习中预学的必要性.提高学生预学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有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即变“学会”为“会学”。学生预学时会努力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新知识,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在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与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已经成了教学中的重点。要想实现这两个目标,我们必须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我们首先要给学生创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不要事事都插手;其次,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他们勇敢地去探索,并结合自己的探索所得进行创新,培养新时代会学、爱学、主动学的初中生。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学习"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孙加梅 《化学教与学》2013,(10):50-50,94
近几年新课改给化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结合本校化学教学的实际,就目前化学教学的现状,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转换、创设教学情境与转化学生学习方法、从探究活动中学习化学知识等几个方面做出探究。使中学生在化学教学中找到自信,找回自我,让他们知道怎样去学,最终学会学习化学。  相似文献   

17.
正启发式教学旨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独特的个性,教师启发活动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上狠下功夫,使"要我学"升华为"我要学",即"爱学";同时,教师的启发活动还在于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本领,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达到会学,即提高自学能力,把培养学生"爱学"、"学会"和"会学"作为现代启发式教学的目的.物理课堂启发式教学是师生双方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也是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 "大气环境保护"一节,应该是一个较好的网络教学题材.该课是学生在完成大气环境的基础知识学习后的一个应用,与生活实际结合紧密,在性质上又和以后要学的人文地理知识有很强的关联性.同时,因为环境保护的知识在中学许多学科中均有涉及,学生并不陌生.因此,学生已不满足教材中已经较为陈旧的知识而渴望获得新知.如在本课中让学生自主探究,进行网络学习,将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具体地说,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从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种方法,不仅有传授学生"知识"的方法,还包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教"知识"的同时渗透"学知识的方法";在让学生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整合,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学与教"研究作为现代教育理论模式下的重点研究对象一直以来都为人们所关注,"学"意在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而"教"则是老师通过沟通和交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整个过程需要两者之间的相互匹配才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文章通过"学与教"之间的内在和外在联系进行了一个提升教学质素的研究,力求能够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的先进理论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