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日德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德国的期望是在即将发动的大战中,日本能够拖住苏联和美国,并不希望日本对华开战。一旦日本陷入中国战场就失去了作为德国战略盟友的意义。而且,中国  相似文献   

2.
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本联合舰队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珍珠港.接着,日本南方军兵分5路,向马来亚、泰国、菲律宾、香港和关岛发起猛烈攻击.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8日,日本公布对英、美宣战的天皇诏书.同一天,英、美对日宣战.9日,中国国民政府紧随美、英之后对日宣战.  相似文献   

3.
4.
英法推行绥靖外交的恶果是尽人皆知的。但是,确凿的历史事实表明:苏联也曾经推行过绥靖外交。而苏联的绥靖外交比英法的绥靖外交产生的危害更大。  相似文献   

5.
6.
刘文秀 《教学与研究》2004,11(11):39-44
21世纪的中欧全面伙伴关系是具有重要世界性影响的特殊的双边关系,准确定位影响中国对欧外交战略的主要因素对制定正确的对欧战略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欧盟的国际法主体地位及其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性质、欧盟对华政策文件的战略内涵和影响中欧关系的主要因素三方面分析了中国对欧外交战略所应具有的定位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对欧外交战略所应依循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回答中国的抗日战争对日本实施“南进”战略、发动太平洋战争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对此,目前中日学者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中国学者普遍认为,中日战争的长期化,推迟或延缓了日军南进的步伐;而不少日本学者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正是中日战争的长期化,加速或促使日军推行“南进”政策,发动太平洋战争。本文从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根本目的、美英在中日战争爆发后的基本态度、日军在中国战场的实际体验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进一步强调了中国抗战不屈对日军实施“南进”战略所起的推迟和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三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代,使全球的和平与安全又一次面临着战争的威胁.在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斗争中,德日意国家内部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反法西斯反战斗争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同的客观历史条件,德日意人民的反法西斯反战斗争与民主国家人民的斗争相比,具有着一些明显的特点。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探讨第  相似文献   

9.
曹刚川访美、参加维和部队、开展联合军演……这一年里,亮点纷呈,大事连连,凸显中国军事外交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背景下的新思路、新观念。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彻底打败外来侵略者,取得国家和民族独立的伟大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改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而且改变了国内各派政治力量的对比,使中国的国内形势呈现出全新的政治格局。这一政治格局奠定了战后国共两党较量的基础,并为后来各自的进退埋下了伏笔,也决定了20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的根本走向,从而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不仅加快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改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所处地位,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起的转折点,而且打破了当时中国各主要党派严重对抗的局面和力量对比,是中国政党政治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2.
6 1圈◆战.息人口1 7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持续作战时间军民总共伤亡9 000才‘r,i、.f(中鼍玎联侈ir"000丐.i,}rT】瓯舅L:卜j§‘j0‘.、中国抗日战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局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军事思想对军事实践有宏观和根本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给本观点,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为我们从事各项军事活动提供全局性指导.  相似文献   

14.
“和平崛起”实际上概括了中国从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同时也包含了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态度和决心。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及“统筹兼顾”的发展方式,并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纲领。随着中国外交思想的变化,中国的外交战略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与改变,其基本精神就是将政治外交转变为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外交。本文从三个方面概括了中国的外交策略:第一,积极参与促进和平与发展;第二,强化公共形象,肩负大国责任;第三,加强和改善各大国的关系,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今年7月7日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纪念日,抗日战争问题成为历史考试命题的热点。2007年陕西省高中毕业会考历史试卷中就有一道选择题: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早期对日外交思想,主要是抨击日本的侵华政策,揭露其实质;提出抗日主张,号召政府与国民协力抗敌。从1919年开始,李大钊一方面继续揭露日本侵华政策的本质和罪恶,另一方面,在反侵略策略上,不再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而是强调人民的力量;同时提出把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分开看待,提倡中日民间友好。李大钊的对日外交思想具有鲜明的特点:从国际局势的角度考察中日关系;从中国政治局势变化考虑对日外交关系;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打乱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计划,延缓了德日法西斯的勾结;粉碎了日本"北上"进攻苏联的企图,支援了苏联人民的抗德卫国战争;迫使日本法西斯背着沉重的包袱发动太平洋战争,减轻了英、美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为"先欧后亚"战略原则的最终实现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受压迫的中华民族同侵略者日本帝主义之间的一场生死存亡的大搏斗。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长期艰苦英勇顽强的战斗,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个伟大胜利,不仅捍卫了中华民族的生存,而且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它不但证明中华民族“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中国“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的民族压迫,都要用反抗手段解除这种压迫”。(《毛泽东选集》586页)而且证明中国人民具有战胜任何帝国主义的勇气和在世界上长期生存的能力。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抗日战争的  相似文献   

19.
1930年代的美德关系是美欧关系的核心。这一时期的美国对德外交以193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持中立立场拒绝干预德国内外事务;第二阶段,逐步背离中立原则,走到德国的对立面。从总体上看,美国对德政策具有冷漠无为的特征,它是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新政”改革、美英矛盾、美国现实军力的落后和罗斯福总统的独特个性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主义外交将国家利益置于核心地位,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就是现实主义外交。"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和抗美援朝等外交实践表明,中国外交的战略选择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这一战略选择有效地维护了中国国家安全,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实质上也维护了东亚乃至世界的和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