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凌叔华创作视野是狭窄的,她的作品很少涉及重大的社会问题,绝大多数只限于女人和孩子这类家庭琐事。凌叔华笔下的"闺阁"形象,是一群在时代变迁之际处于现实和传统夹缝之中的旧式女性。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少女形象,另一类是已婚妇女形象,她是名副其实的新闺秀派作家。  相似文献   

2.
凌叔华作为一名女性作家,除了描绘女性问题外。还善于挖掘儿童文学题材.在其小说文本中.或通过描绘儿童自身的成长故事表现儿童世界的美丽、纯净,或通过儿童聚焦于成人世界,形成了两个既对立又互补的文学世界:纯美明澈的儿童世界,繁杂阴冷的成人世界。  相似文献   

3.
凌叔华大多数小说的主人公是各式家庭中的女性。她们虽身份有别,形象各异,但浓厚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千百年来父权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心理的强制性规定,却使她们难以抹去婉顺的共性。而生动地描绘“五四”这一特定时期婉顺女性不同类型人物的面影,揭示出她们的生存处境和心理真实,赋予“婉顺”这一东方女性传统性格的表现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正是凌叔华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上个世纪的女性写作中,凌叔华的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特殊的女性人物群体--"高门巨族"的女性.特定的生活环境决定了这些女性身上传统与现代的矛盾融合,而凌叔华本人作为同样出身于"高门巨族"的女性,她对笔下人物的态度也是矛盾的既有理性的审视,又有本能的辩护,这注定了她批判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5.
崔秀哲的小说受西方现代派和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影响,用象征、隐喻、幻想、臆想等手法表现现代人内心的焦灼和忧虑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寻找,也记录他对当下人的生存困境、存在形式的种种形而上的思考,具有创新、先锋、实验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刘素 《文教资料》2013,(30):22-24
20世纪初期的好莱坞电影对新感觉派的创作产生了诸多影响,本文以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例,分析新感觉派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借助的电影化想象,以及这些女性的风格模式和产生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7.
庐隐在中国现代文坛上,被视为是一位独树一帜的“感伤派女作家”,庐隐创作的这种感伤气息、悲观色彩固然与其所生存的悲剧的时代息息相关,但同时又与其所受到的基督教文化的以及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深刻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新移民作家群的重要代表严歌苓是海外华文文坛的一朵奇葩,几乎一年一本的新作以及众多作品被改拍成影视剧使她在当今文坛越来越引人注目。其文本中"寄居者"与"漂流人"两类边缘人物的命运境遇,展现了在中西文化夹缝中的一种孤独。  相似文献   

9.
李劼人的小说代表作《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被称为“大河小说”三部曲。关于作品,已有论者从历史、社会、民俗、人物形象等角度进行了论述。但是笔者认为,作品之所以能滋味常新、价值永存,更得益于作者另外两种略被忽视的创作视角,即平民的视角和文化的视角。平民的视角让他体察了一个真实的民间社会,而文化的视角则使他挖掘出深藏于民间的独特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0.
吴趼人是晚清著名小说家,也是梁启超小说理论的坚定追随者,然而最后他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走向了维新派小说理论的对立面。以吴趼人的《恨海》为例,揭示吴趼人在创作上悖离梁启超小说理论的原因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11.
从《金大奶奶》到《闷雷》再到《玉卿嫂》,三篇小说一方面展示了以"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为主角的世情生活景观,展现了女性主体不断成长的过程,表现了与中国传统小说的紧密关联;另一方面又以一种现代的叙述技巧与价值意念确立了自己的现代小说品质。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和孙犁是两个艺术个性颇为相近的作家且同属于乡土抒情写意派。他们以独特的眼光对湘西文化和荷花淀文化进行审视 ,那空灵剔透、朦胧飘渺的大自然和纯自然女性与明丽欢快、清新淳朴的景象 ,构成了他们作品美学风格的独特文化内涵与意义 ,显示了文学大家的风范。两位大家对中国新文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们作品的美学追求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具有着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劼人因“大河小说”独占中国文坛一角,小说中大胆而叛逆的女性群像因为表现出鲜明而执着的现代追求,一直备受论者关注.但由于传统的影响、时代的局限、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又使这些女性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未完成”的现代特征:她们的反叛以男性依附为基础,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回归传统,呈现出不彻底性.同时,作家本人在塑造女性群体时的无法突破的思想困境,也造成了“大河小说”女性的“旧式”.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未完成”的过渡性,使李劼人的“大河小说”的意蕴变得更加丰厚.  相似文献   

14.
自传体小说由于兼容小说和自传的语调,成为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一种较普遍方式,女性小说家们通过自己的自传体文本,不仅用自已的个体经验表现了时代生活,而且也展示了对独立人格精神的追求。通过对中国女性自传体小说主要创作的考察,发掘出女性独立人格精神从确立、构建到迷失重建的复杂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有借闺音以抒情、言志的“男子作闺音”现象,沈从文在湘西小说创作中也深谙此道。在城市遭遇的自卑苦闷让沈从文梦回湘西;而阿尼玛原型影响下的女性崇拜心理让沈从文更多寄梦于女性形象。湘西女性形象的塑造让沈从文在城乡对照中完成了对湘西世界的造神运动,从而实现了对自卑的超越。因此他笔下的湘西小说具备了“男子作闺音”的基本特征,其中的一些重要女性形象,被赋予了作者自身最重要的人生追求与审美理想,同时,也充当了沈从文情感情绪的隐蔽代言人,要想读懂真实的沈从文,需要我们揭开其女性形象创作背后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6.
1936年,徐讠于在法国巴黎留学期间写下了自己的成名作《鬼恋》,风靡一时。伴随着之后的创作,他也成为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区的著名作家,但在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1996年,油画家陈逸飞将小说《鬼恋》改编为电影《人约黄昏》,电影在还原《鬼恋》这个故事的同时,也寄予了改编者对于家乡的怀念,展现了陈逸飞独特的电影表达方式,也将徐讠于再一次带回了大众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李劼人因"大河小说"独占中国文坛一角,小说中大胆而叛逆的女性群像因为表现出鲜明而执着的现代追求,一直备受论者关注。但由于传统的影响、时代的局限、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又使这些女性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未完成"的现代特征:她们的反叛以男性依附为基础,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回归传统,呈现出不彻底性。同时,作家本人在塑造女性群体时的无法突破的思想困境,也造成了"大河小说"女性的"旧式"。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未完成"的过渡性,使李劼人的"大河小说"的意蕴变得更加丰厚。  相似文献   

18.
研究新时期女性小说中的性爱内容,从叙事话语、角色转换、性爱观念三个方面剖析、归纳女性小说性爱内容的演变过程,解读各个阶段女性小说诠释女性世界的不同角度与方式,全面、系统地对女性小说中的性爱内容在女性世界里的价值建构过程及作用进行化思考。  相似文献   

19.
五四以来涌现了大批“儿童视角”小说,本文试在文本研读的基础上,研究各个不同历史阶段作家文化心理的相同之处,并挖掘出内在的深层文学底蕴。  相似文献   

20.
车培晶的前期儿童文学创作由于社会环境和社会思潮的影响,创作心理因袭较重的负担,作品更加注重真实生活状态与善爱思想情感的表现,具有成人般儿童文学色彩;后期的创作则因文学观念及心态的变化,显得更加轻灵,通过对典型性、幻想性及成长的意识的深刻拓展与表现,使其儿童文学具有了更多的内涵和更美的韵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