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顺势而导,抓实言语运用 师:同学们,如果说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一座瑰丽无比的宝库,那么古诗就是这座宝库中一颗颗璀璨耀眼的明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齐读课题—— 生:江雪. 师:课前,同学们完成了预习作业.首先,我请一位同学来朗读古诗. (生读) 师:这里有个字,(出示:径)它读—— 生:jìng. 师: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径"? 生: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师:"径"是什么意思? 生:是小路的意思. 师:(出示蓑衣图片)先读好"蓑". (生读) 师:看看图,"蓑"是什么? 生:"蓑"是用茅草和竹叶编成的遮风挡雨的工具. 师:就是以前人们下雨天时穿的避雨工具.这个字是什么偏旁? 生:草字头. 师:(出示斗笠图片)先读读"笠",再说说"笠"是什么. 生:是用竹子编的帽子,可戴在头上. 生:因为是竹子编的帽子,所以它是竹字头. 师:读"蓑笠翁"这个词时要注意"翁"的后鼻音."蓑笠翁"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2.
《揠苗助长》是一篇经典寓言,薛法根和戴建荣两位名师都执教过,有意思的是他们都把“揠”字教学作为一个重点,同样选择了指导学生讲故事这一教学手段,但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精彩. 1.“揠”字教学片段 片段一 (薛法根) 师:上语文课首先要识汉字.(板书“日”)认识吗?下面加个“女”,认识吗?“要”读yàn,安静、安宁的意思.(生读) 师:再加一个框“亡”,这个框也是一个字,读xì,加框后“匽”还是读yàn,是把东西藏起来的意思.再加上提手旁,合成一个新的字“揠”,读作yà.(生读) 师:汉字非常神奇,有许多汉字是由独体字一个个合成的.  相似文献   

3.
<正>一、解题预测文本师: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学习一篇新课文,课题上有个生字,谁来读题?("侣"字下加红点。)生:走遍天下书为侣。师:读得很好!注意这里要有停顿——走遍天下/书为侣。课题是什么意思呢?生:走遍天下,书是我的伴侣。生:不管走到哪里,书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师:由这个题目再猜猜看,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呢?生:是写关于读书的话题的。生:可能会写让我们以书为伴的吧。生:告诉我们读书会有哪些好处的。生:这可能是作者要表达的一个观点,倡导我们以书为侣。  相似文献   

4.
(一)师:大家齐读诗题。(生读)注意“吟”这个生字不是后鼻音,再读。(生再读)咱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生: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生:日)这“日”表示的就是——(生:太阳)那你从这个字的构成上看,能看出“暮”字是什么意思吗?生:“暮”字表示太阳落山的意思。师:太阳落山了也就是傍晚的时候,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你们还能知道什么?生:从这个诗题里,我不但知道了时间,还知道了作者是在江边作的诗。师:也就是知道了地点。还有吗?生:我还知道是快到傍晚的时候作者在江边吟诗。师:也就是说你知道“吟”在这里就是“吟…  相似文献   

5.
(《一人性缓》选自《明清笑话集》)一、引子:我是一个什么人。(从好人、坏人的辨别到内向、外向性格的判断,再到急性子的笑话。此处略,编者注。)二、先发明个组词法。师:那慢性子好不好?生:也不好。师:不要轻易下定论。我们来看一个慢性子的故事。(出示:"一人性缓")师:(师先读此句)什么意思?生:一个人性子很慢。师:句子里没有"慢"字,你怎么弄出个"慢"字来?生:句子里有个"缓"字。缓就是慢。师:聪明,由"缓"想到"缓慢",就明白了意思。那么,句子里只有一个"性",你弄出个"性子",也是这个方法?生:对。  相似文献   

6.
一、识题触"道"师:(板书课题)请大家读读课题,这个题目有点文言的味道",之"的意思就是"的"。什么是"自然之道"呢?说说你的理解。生:自然之道就是大自然中蕴含的道理。师:好。这个"道"除了理解为道理,还可以怎么理解?生:我觉得是大自然的秘密。师:有意思,大自然的秘密,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  相似文献   

7.
正[板块一]开门见山,揭题解题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24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诗——(生读课题)师:诗题比较长,共有九个字,要读好它,停顿很重要,请再读一遍。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生:这首诗是写早上走出净慈寺送别林子方的事。师:你从哪儿知道了这是在早上发生的事呢?生:晓就是早上的意思。师:理解非常准确,那么是谁走出净慈寺呢?  相似文献   

8.
唐薇 《教师》2014,(18):108-108
正2013年12月份的市级教研活动,我聆听了一位姓吴的年轻教师执教的《北风和小鱼》,在导入揭题时,吴老师就顺势教学课题中的"和"字。师:(学生已认读"北风""小鱼"。)要连接"北风""小鱼"两个词,我们可以用上这个字。(板书:"和")谁来读?指两名学生读、齐读。师:"和"这个字,你怎么记?生1:"和"左边是"禾"木旁,右边是"口"。师:你用了加一加的方法。生2:我们班XX的名字里就有个"和"。师:从小伙伴姓名中识字,你真是个有心人!师:你能像课题这样,也用"什么和什么"说一句话吗?  相似文献   

9.
一、让学生在亲近汉字文化中沐浴传统片断一师:请同学们读这个字(出示“居”)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创造这个字的(演示“居”字的变化过程)。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生:人在房子里住,居住。生:我想到了一座房子。这个居呢,意思是屋上面有烟囱,屋子里住  相似文献   

10.
一 设问导入,了解学情,揭示"岩石书"◆◆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咱们共同学习—— 生:(齐)《最大的"书"》. 师:小手伸出来跟我写课题—— (生边书空边说笔顺) 师:请一位小朋友读课题. 生:最大的书. 师:预习时,读了这个课题,你头脑中产生了哪些疑问呢? 生:最大的书有多大呢? 生:最大的书是什么? 生:"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师:你们都是爱思考的孩子.(板书问号)课文预习了,说说读了几遍.  相似文献   

11.
<正>一、导入——直奔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师:(板书课题)我必须去。生: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我"指的是谁?生:我想知道"我"到哪儿去?生:我想知道"我"去了没有?生:我想知道"必须"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2.
参加过很多次听课、评课活动,但今天的课堂很耐人寻味:师:今天我们学了一个新字"闻",跟老师读一遍"wén"。(生读)师:谁说说,我们怎样记住这个字呢?生:闻就是门里藏个耳朵的"耳"。师:很好,还有别的方法吗?生:闻就是耳朵的"耳"外面挡上个"门"。师:嗯,好像和上边的一样,再想想。  相似文献   

13.
正【板块一】由题生疑,提出问题师:同学们都很喜欢读书。今天,老师送给大家一本特别的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看到这个题目,你的头脑里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生:石头书真的可以读吗?生:石头书是什么样的?生:石头书里有什么知识呢?师:大家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归纳起来就是一个问题——石头为什么会被称作书?(板书"?")要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生:(齐)读书。  相似文献   

14.
正[误区一]"语用"忽视了文本语言表达形式以二下《学棋》一课中"专心致志"词语教学为例:师:一个学生学得怎么样呢?生:(读第2自然段)我读出了一个学生学棋时的专心致志。师:(出示"专心致志")谁再读读这个词?(生读)师:怎么记住"致"字?  相似文献   

15.
教学片段:师:(初读课文后)读课文时有没有遇到难题?看看谁是今天的问题专家?生:我想知道“奇妙”是什么意思?师:(板书:奇妙)谁来说说?生:我知道。我可以用分解法来解释,“奇”就是奇怪的意思,“妙”是美妙的意思。也就是“奇怪美妙”的意思。生:不对。我觉得“奇”应该是奇特的意思。生:不对。我觉得是“稀奇”的意思。(场面有点乱,几种意见相持不下。)师:大家讨论得这么热烈,说明这个问题提得不错。大家找找“奇妙”躲在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出有关句子来读一读。生:在第一节。(生读句子)生:在最后一节也有。(生读句子)师:谁能根据课文内容用…  相似文献   

16.
师:同学们,我们来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看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从课题中发现什么了?【课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形式较为特殊的题目,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使学生“自主”学习本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生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意思正好相反。生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加了引号。师:遇到这样的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生1: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生2:为什么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并列在一起?师:好!让我们带着各自心中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生:(自由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7.
正第一课时一、唤醒期待,初读课文抒感受师:同学们,伸出手指,跟老师写一个字。(师板书:水)"水"字笔画少,写的时候注意笔画之间适当留有距离,这样字才显得舒展、灵气。一起读。(生读:水)看到这个字,你的脑海中会想到什么?生: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生:我不喜欢喝水,但是妈妈总是让我多喝水。师:这也说明你的生活离不开水。如果在"水"字后面加个标点符号,你会加什么?为什么?  相似文献   

18.
(课前谈话略。板书课题:锡林郭勒草原)师:“锡林郭勒”是一个草原的名字,读的时候要再连贯一些。(生齐读课题)师:有人知道“锡林郭勒”是什么意思吗?生:是草原的名字。师:你说得对。不过,“锡林郭勒”是蒙语,是音译过来的,它本身也有自己的含义,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生摇头。师出示一幅图画)你能不能从图上的内容判断一下,“锡林郭勒”有可能是什么意思呢?生:有清澈的河水的意思。生:大概是指茂盛的草原,那里的草长得很高。师:把你们两个说的合起来就差不多了。“锡林郭勒”在蒙语中的意思是山背后水草丰美的地方。其实我们平时接触到的一些…  相似文献   

19.
第一课时板书课题:有一个小村庄生:老师,您写错了。应该是“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您丢落了“这样”二字。师:非常感谢你帮助老师纠正了一个错误。不管是谁,我们只服从真理。叫什么名字?来,握握手,交个朋友吧。生:我叫×××,谢谢老师这么真诚。师:(补充“这样”二字)请同学们读课题。生: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连读三遍,突出“这样”一词。)师:产生问题了吧?什么问题?生1:有怎样一个小村庄?生2:有什么样的一个小村庄?生3:有哪样的一个小村庄?师:这是你们三读课文自己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第一个目标。(画一问号,代表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一、巧妙导入,初读感知 (板书课题,生高声读) 师:看到<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个题目,你希望知道些什么? 生:这种"课本"指的是什么? 生:为什么"课本"前要加上"绿色的"三个字? 生:怎样才能"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 生:"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能像打开语文课本一样,让我们学到丰富的知识,感受到精彩的内容,获得美好的享受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