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扒灰"的理据是什么,古来说法很多,但都不得要领。本文指出"扒"的本字为"爬","爬"有"(动物)交配"的意思,"扒灰"是交配义之"爬"的生动化形式,前人都在"灰"字上做文章,迷失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人和事物的缺点为什么叫"毛病"?流行的解释是来源于马的毛发有缺陷的"毛病",本文指出这一解释不能成立。"毛病"最初指人身体上的小病。"毛"有小的意思,今称一角钱为"一毛",就是来自小钱义的"毛钱"。由小病引申泛指缺点。  相似文献   

3.
王丽坤 《文化学刊》2009,(4):96-102
在古典戏曲已经定型的明清时代,民歌时调却随着人们的喜爱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明清民歌时调集》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俗文学史上的奇葩,全面深入地刻画了明清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民俗文化,同时更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资料,其中收录了大量的俗语词,为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语料。  相似文献   

4.
要"露马脚"义为隐藏的事实真相泄漏了出来,或无意之中露出了破绽。"露马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含义,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本文指出"露马脚"真正的起源应该是古代用驴马装扮麒麟的民俗活动。用驴马装扮麒麟时,身上虽然套着麒麟皮,但驴马的脚则是暴露的,所以就有了"露马脚"的俗语。生活中外露的现象很多,何以用"马脚"外露来表示露出了真相?原因在于唐宋以来常用"手脚"或"脚手"表示人的举止行动,"露马脚"是在"露手脚"基础上产生的,是后者的生动化形式。  相似文献   

5.
李淼 《文化学刊》2011,(4):144-149
根据现代语料库的定义,结合汉语俗语词辞书自身的特点,讨论了建设汉语俗语词辞书语料库的目的和详细的建设方法。使汉语俗语词辞书语料库在珍稀古籍文献的专书研究与整理;俗语、俗语词的综合与分类研究;编撰汉语俗语词辞书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盂兰盆"一词一般认为是梵语词uIIambana的音译,没有可靠依据。本文认为"盂兰盆"是地道的汉语词,由词组"盂、篮盆"词汇化而成。"篮盆"是一种用竹条、藤条等编成的圆形器具。  相似文献   

7.
2018年2月,习近平在视察成都天府新区时提及公园城市理念,进而成为学界、业界讨论的热点。实际上这一提法在10余年前就已出现,相关思想的形成与融汇则可追溯本土古代传统、近代西方理念影响,以及建国后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理念与实践。试图从本源和源流的视角探讨公园城市理念,包括:古代"自然山水园中城,人工山水城中园"的发展;近代西方田园城市理论影响下"城市农村化,农村城市化"的倡导;大地园林化运动中"把城市建设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的愿景;城市大园林建设下"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构想;山水城市探索中人离开自然又要返回自然的思想;公园城市理念发展中"文化中孕育着自然,自然中蕴含着文化"的内涵,从而在公园即城市,城市即公园的当前认知中更完整地理解公园城市理念,并以期有助于当下建设实践的引导。  相似文献   

8.
"抬杠"为什么有执意争辩的意思,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民间为了解释"抬杠"的由来,捕风捉影地附会于某一民俗事象,甚至随意编造一个故事,都不是真正的词源探究。"杠"的本义是粗棍,用作动词,有用杠子顶住的意思,再引申为泛指顶撞。如果用语言顶撞人,那就是抬杠。"抬杠"是言语争辩义之"杠"的生动化表达方式。"顶缸"指代人受过或承担责任。关于此义的由来,前人有两种解释,但都经不起推敲。本文认为"顶缸"来自"顶杠","顶杠"是顶替义之"顶"的生动化形式。因"杠""缸"同音,而且"顶缸"比"顶杠"更为形象,因此多写作"顶缸"。  相似文献   

9.
"马百六"与"拉皮条"的词义是明确的,但其理据则众说纷纭,迄无定论。本文认为"马"隐喻女子,"百六"既有才华出众的含义,又有灾祸的意思,拉皮条的人在为男子牵"马"方面很有本事,而其行为属于祸水,故称之为"马百六"。"百"写作"伯、泊、八"都是音近借字。拉皮条古代又叫"牵马""拉马","牵马""拉马"即牵拉着马的缰绳,而缰绳大都是皮条做的,所以"拉皮条"不过是"牵马""拉马"的另一种说法而已。  相似文献   

10.
“牛铃锁子铁”是关中地区的一句俗语。这句民间俗语有着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即表示关中人对能力低下者的贬斥,其委婉含蓄的表达了关中人的爱憎情感。这一俗语特定意义的形成与关中地区长期的农耕文化的熏染及关中人谨慎门户心理的实际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刘家佶 《文化学刊》2008,(4):103-108
《目前集》是明代名人笔记,该书收录670余个条目,具有珍贵的民俗语言学研究价值。笔者对其进行民俗语言学研究,稽考民俗语汇的百科性及修辞心理的运用。《目前集》的存在为研究明代以及明代以前的历史和民众日常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虽然《目前集》是名人笔记体的准辞书,并且体例结构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对于同时代的辞书编纂,尤其是对后代辞书的编纂体例及词源考辨上都有内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佳 《文化学刊》2010,(4):136-139
方言是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因而方言的研究也应该与民俗、文化的研究相结合。基于此理念,本文对四川邛崃等地的特殊骂詈语"抱箢篼"、"坐土撮箕"进行了民俗、文化方面的考源,认为这一说法源于当地的丧葬民俗,并与佛教因果报应的思想有直接的联系,也就是佛教的流传影响了当地的民俗、语言。  相似文献   

13.
《梦窗词全集笺释》是民国时词学家杨铁夫对南宋词人吴文英的《梦窗词》的解读笔记,我们拈出杨铁夫在其中提出的"缩"("缩字诀")加以探究。"缩"是在一阕末尾处转入叙写过去时态的笔法,一般篇幅较短。在论述"缩"的特征的同时,本文还涉及到"逆"、"平"等相关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盛""衰"之辨是清初词学的重要话题,清初各词派围绕词史发展的"盛""衰",讨论了三个核心问题:南北宋何者为"最盛"?明代是否词的"中衰"时期?清初词坛之"盛"是否真正的"盛"?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有助于各词派深化对词史的认识,也让他们在同一问题上展开思想交锋,促使他们对词的体性作进一步的思考,对清初词的创作作进一步的反思。这些"思考"和"反思"的结论在后代便成为新词学建构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汤勤  宦志先 《职业圈》2008,(11):86-87
文章从语义场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角度,相对系统地探讨核心词“口”及其相关语词的分化和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文化负载词大量出现,如"双赢"、"福娃"等。对于对外新闻报道工作者而言,准确无误地译出文化负载词,其难度和意义都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7.
齐松珍 《职业圈》2008,(18):139-140
在中国诗歌史土,苏轼凭着坦荡率真的个性、随缘自适的心态、风流潇洒的气度,开了“自是一家”的新一代词风。文章从剖析苏词特点入手,从词的自身发展和苏轼卓然的人格魅力两方面探求了其词风形成原因及对后世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赵强 《职业圈》2012,(10):52-53
近几年,男女之间最热闹的话题是,整个社会都在探讨男女从恋爱到结婚能否抛开房子、车子和票子。这个流行词从诞生以来,一直备受争议,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话题,引发了人们对于物质基础的关注和思考。“裸婚”是真情流露、情到深处,“裸婚”合情合理。但是从客观上分析,婚姻是物爱、性爱、情爱的结合体,缺一不可。物质是婚姻的基础,给人安全感、生存保障、信任感、存在感,也是婚姻永续和谐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男女之间最热闹的话题是,整个社会都在探讨男女从恋爱到结婚能否抛开房子、车子和票子。这个流行词从诞生以来,一直备受争议,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话题,引发了人们对于物质基础的关注和思考。“裸婚”是真情流露、情到深处,“裸婚”合情合理。但是从客观上分析,婚姻是物爱、性爱、情爱的结合体,缺一不可。物质是婚姻的基础,给人安全感、生存保障、信任感、存在感,也是婚姻永续和谐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李润新 《文化学刊》2009,(1):112-112
李润新教授在2008年11月17日《光明日报》第11版《“汉字难学”否专家有新说》指出,学会2500个汉字常用字,即可通读99%以上的汉语读物,这是汉语特殊、优势之处。可是由于“词本位”是以词为教学和记忆单位,学生要学会比汉字数少则几倍、多则十几倍的词语,使汉语的优势荡然无存。回归到“字本位”为核心理论,我们就会从“词本位”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就会在汉语研究上改变印欧语系拼音文字的“旧眼光”,以汉藏语系的“新眼光、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