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长关心孩子,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陪着孩子上各种辅导班。一个周末上四个辅导班,或者一周上三个以上辅导班的孩子比比皆是。这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遏制的潮流。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很多孩子睡眠时间得不到保障)之外,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其结果是什么?成绩上去了(这也是不一定的),但是,童年消失了,在分数的挤压下,成长的心灵逐  相似文献   

2.
张红丽 《辅导员》2013,(16):71-71
<正>每年寒暑假开始,学生家长都要打电话,询问孩子上什么辅导班好。作为老师的我接到电话,不禁想起放假那天,孩子们欢呼雀跃着飞出校门的情景……家长们咨询辅导班的热情如此高涨,看来,孩子们还是不能放松一下呀!很多家庭在孩子放假后,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大人要忙工作,为一家人的生计打拼,没有时间在家专门带孩子,将孩子单独放在家里吧,又不放心。此时,辅导班迎合家长的需求,如雨后春笋般茁壮而出,将孩子几乎尽收其内。家长们认为,将孩子送到辅导班,能学点东西当然很好,即使不能学东西,最起码孩子的安全有了着落,自己也就去除了后顾之忧。但辅导班究竟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周末来了,各位“咖啡”们,你们怎么不兴奋呢?什么?你们根本没有周末?周末,各位家长,你们又在愁什么呢?什么?您正愁是送孩子去上辅导班,还是送孩子去学特长?可当你们在做这些选择的时候,您看见孩子眼睛里的失落了吗?  相似文献   

4.
<正>班主任不仅要带好学生班,更要当好家校合作的“导师”。一、了解家长,有效指导共育“双减”政策已落地实行一段时间了,可是家长态度各异,褒贬不一。有的叫好:这样对大家都公平了,作业不多了,不用再送孩子上辅导班了,孩子不再受罪了。有的担心焦虑:学生课业负担减少,学业水平会下降,找不到辅导班,会影响孩子的成绩与升学。家长具体是如何应对的?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身为教育工作者,经常遇到很多家长咨询:是不是需要给孩子报辅导班啊?言语之中满是纠结.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也多次地追问:为什么要给孩子报班呢?家长们的回答通常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  相似文献   

6.
孩子成绩差,当然要补课;孩子成绩好,还要更进一层,也要补课。现在经济宽裕了,孩子的成绩便变成了一些家长的脸面,衣食足后当然重荣辱,还能不送孩子进辅导班补课?  相似文献   

7.
中国:暑假比上学忙 暑假到来,大部分中国家长都会送孩子上辅导班。除了英语、奥数等补习班,还有美术、书法、乐器、绘画等艺术特长班,游泳、球类等培训班也来凑热闹。  相似文献   

8.
暑假即将来临,许多父母开始为孩子的假期作打算:有给孩子报名参加夏令营的,有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的,还有的家长给孩子买张游泳月票或者办个健身俱乐部会员卡,有的家长干脆把孩子送回老家。而我则只需给孩子买张通学月票,因为年初买的博物馆通票还有许多地方没去呢。我家买博物馆通票可有年头了。  相似文献   

9.
提起写作文这个话题,许多家长都会觉得非常沉重。这的确是一个不仅是家长,就连老师都感到头痛的问题。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语文教学中,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教材、教法,甚至没有课时安排。学生的作文就像留作业一样,推到了家里,推给了家长。很多家长没有办法,领着孩子到处找辅导班。好像现在已经形成了习惯要想学会写作文,必须到辅导班去学。所以,社会上的作文辅导班就应运而生了。不信你到大街小巷走一走,到处贴满了辅导作文的小广告。广告虽然很多,可真要找到一个好的却不容易。为此,有的家长几易其班,更多的家长是互相询问,…  相似文献   

10.
卫如 《江西教育》2006,(9):17-18
在当代家庭中,最牵动家长心的问题便是“如何教育好子女”。从孩子咿呀学语开始,家长就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教孩子背故事、学算术;孩子再大一些,家长就把孩子送进经过慎重选择的学前班,让孩子学舞蹈、弹钢琴;上学后,更是为了把孩子送进好一点的学校,托付给好一点的老师而煞费苦心,更不必说把送孩子进各类课外辅导班,不惜重金给孩子增加营养,风雨无阻地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了……用家长的话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能成才!”“望子成龙”是人之常情,但如何“成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的正确与否。人在成长历程的各阶段,心理特征也不同,如何…  相似文献   

11.
7月4日,亚洲开发银行公布了一份"补课调查"。调查显示,在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课外补习非常盛行,家长每年为孩子请家教或上辅导班补习的开销达数百亿美元之巨。韩国每年补习开支相当于政府公共教育支出的80%;2010年日本家长为孩子支付的补习费达120亿美元;在中国香港,85%的高中生接受课外辅导;在中国内地课外补习更常见。与很多西方国家相比,"校外课桌"似乎成了亚洲独特的景象。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年轻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他们在"千万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感召下,让孩子报名参加各种辅导班,儿童的识字教学引起了家长们的兴趣,中华字经辅导班就曾轰动一时.父母和孩子一起背字经,写汉字,结果大人背得口干舌燥,孩子写得头脑昏昏,效果并不理想,其中缘由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3.
熊丙奇 《上海教育》2007,(6B):25-26
在本刊近期进行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家长负担调查中发现,家长负担依lEl过重,集中体现在接送孩子上学、放学,陪同孩子参加各类辅导班与兴趣班占用大量的时间。另外,55%的家长每天为孩子布置的课外作业时间超过半小时,而36%的家长每天要布置超过一小时的课外作业,几乎所有参与调查的家长都为孩子选择了辅导班或兴趣班。但同时,家长用在与孩子沟通交流上的时间又明显偏少,高中学生家长平均每天仅有不到12分钟与孩子进行交流,与孩子共同参加户外活动的时间每周不到45分钟。而在参加调查的家长中,能坚持进行家庭教育学习的不到总数的一半,平均时间一周不到一个半小时。  相似文献   

14.
家长的人才观,主要指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即家长对什么是人才、以及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什么样人的认识和期望。我国家长的人才观主要有知识型、技能型、品德型、社交型、创造性和普通型等。家长的人才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教养重点,即家长在教育当中,时间、精力和经济上的投入。如有的家长,他们往往把教养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开发或技能技巧的训练上,而对孩子自理能力、个性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不够重视。与其他家长相比,他们在子女教育上显得比较紧张和有压力,总要抽出大量时间辅导孩子学习,或花钱送孩子上各种“辅导班”,生怕孩子学得太少,会落在别的孩子后面。这类属于知识型或技能型人才观的家长,他们的人才标准是,要么知识渊博,  相似文献   

15.
融立 《家长》2014,(10):33-34
正每个孩子都是乐于学习的,导致他们缺少学习兴趣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家长多以功利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学业。很多孩子一提学习就没兴趣,父母一提孩子的学习就犯愁,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看看下面这则小例子。一位母亲打来电话说,她在每个寒暑假都要为孩子报几个辅导班,平时双休日,孩子也没闲着,至少得去一个辅导班学习。即使这样,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没上去,还是在班里中游晃荡,既不拔尖儿,也不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形形色色的辅导班日渐在社会上蔓延,浸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当辅导班以如火如荼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许多家长仍不满足辅导班大课教学的质量,为了使孩子能够接受更有针对性的辅导,他们勒紧裤腰带心甘情愿地往里砸钱,让孩子  相似文献   

17.
“成龙”观念家长有权望子成龙,却无权逼子成龙。正如家长无权包办孩子的婚姻一样,家长也无权包办孩子的前程。很多的家长从孩子一上幼儿园就带着参加各种特长班。上学后,每日伴读,课余则送孩子去各种补习班忙忙碌碌,结果是孩子越来越不是那么回事。到了中学,家长终于泄气了,逼子成龙的计划宣告破产。其实家长若  相似文献   

18.
王金战 《家长》2014,(12):37-37
正孩子的学习和家长的帮助都要讲究科学性,案例中家长的急迫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越是心情急迫,越是要注意手段和方法的可行性。最近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孩子的整个初中阶段,家长跟学校老师没少沟通,可以说是密切配合,该上的辅导班也都上了,可孩子成绩始终在中游徘徊。每天家长看到孩子,他都在不停地摆弄手机发短信。当时家长总认为男孩子贪玩,等年龄大点或者读了高中,学习任务加重了,孩子自然就知道学习了。  相似文献   

19.
送年幼的孩子去幼儿园,是让很多家长感到头疼的一件事,因为孩子还太小,往往对新环境不能接受。看着孩子在幼儿园里又哭又闹的情形,很多家长心疼不已,却又无可奈何。其实,送孩子去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接受启蒙教育,并不是件为难的事,因为这个过程也是有章可循的。这方面,我们不妨借鉴一下日美家长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成龙”观念。家长有权望子成龙,却无权逼子成龙。这正如家长无权包办孩子的婚姻一样,家长也无权包办孩子的前程。很多家长从孩子上幼儿园时起就带着孩子参加各种特长班。上学后每日伴读,课余则送孩子去上各种补习班。辛辛苦苦,忙忙碌碌,结果孩子越来越不是那么回事。到了中学,家长终于泄气,逼子成龙计划终于宣告破产。其实家长若不是这样逼孩子,孩子成龙的可能也许会更大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