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检测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标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多年的英语作业维持着传统旧习,以读、背、抄等机械方式为主,形式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高生活和学生实际,造成的后果是学生逐渐失去对英语作业的兴趣,有的学生往往马虎完成,敷衍了事。这种封闭的、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也是一门人文色彩很浓的学科,具有广泛而深厚的人文关怀内涵。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过多地强调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灌输,并一味以国家和社会本位对大学生提出要求,而相对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原有的人文关怀内涵,从而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误解,并逐渐出现抵制情绪,使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充分发挥其育人之作用。本文通过反思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解析人文关怀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探求以人文关怀为核心内容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发挥其在大学生道德提升、思想进步、人格完善以及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由于小学生对班主任常常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学习生活中与班主任的接触最多,受班主任的教育影响最多,同时最乐意接受其教育和管理。所以,班主任必须在工作中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因此,班主任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认真了解、研究学生,掌握学生地心理,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重视学生的参与管理,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班集体的价值;以情感人,关注个体发展,以朋友的身份去管理学生。要创造宽松、民主、和谐、自由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成为新型的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令人鼓舞也令人担忧,重理轻文的现象依然存在。大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缺失彰显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偏斜。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并重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科学发展观呼唤高等院校人文教育模式和战略的复兴;人文教育在建立和谐社会与建设高校校园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人文教育是高校构建人文社会科学体系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吴友智 《教书育人》2008,(10):18-20
现今的教育,无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沉重的学业考试扼杀学生的个性,甚至体罚、残害学生的事件时有所闻,这不能不使我们意识到,教育应是一种人文关怀。学校,要把人文关怀作为教育的题中之义,恐怕不会有多大分歧。因为,思想解放实行到今天,教育理念先进到今天,学校办学实践到今天,已经清晰地显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学校,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不能没有人文内涵的支撑。  相似文献   

6.
建立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四分"学生工作体系,是高校针对不同学生群体、不同学生层次对教育的不同需求而采取的教育平台。建立分层次、分群体、分年级、分时点的学生工作体系,能够使教育更务实、长效,从而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相似文献   

7.
当前,很多政治教师觉得政治课越来越难上,学生也觉得政治课越来越没趣。学生厌学,老师怨教,这不能不让我们思考: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怎么了!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学生学习的不努力。我以为搞好政治课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让学生为考试去死记硬背书本上枯燥的理论,问题的关键是政治教师必须心中有“人”,回归“人本”,给学生以充盈的人关怀,让人阳光普照政治课堂。[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社会,在社会的不断建设和进步中,社会利益关系在不断重组的过程中将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出来,人们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思想价值观念等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为了培养有理想、有素质、有纪律、有文化的综合型人才而展开的教育活动,引导人们形成自省自觉、积极上进的思想,关注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思想政治通过对人文文化和精神的弘扬和传播,  相似文献   

9.
现今的教育,无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沉重的学业考试扼杀学生的个性,甚至体罚、残害学生的事件时有所闻,这不能不使我们意识到,教育应是一种人文关怀。学校,要把人文关怀作为教育的题中之义,恐怕不会有多大分歧。因为,思想解放实行到今天,教育理念先进到今天,学校办学实践到今天,已经清晰地显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学校,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不能没有人文内涵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打造以养成教育为重点的学校行为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力图使学生的道德行为回归其生活语境,改变其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贾国庆 《教学与管理》2012,(15):107-108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活动和过程的价值判断,它直接作用于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在教学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而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教学评价,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等不同的层面,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在信息技术教育中,人文关怀是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学生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大部分研究说明:不同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信息技术课程比较特殊,操作性强,所以平常的练习非常多。按一般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反复地练习。  相似文献   

13.
余南民 《安徽教育》2011,(11):46-47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管理等种种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贯穿于青少年成长过程的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历城二中一直在深入学习魏书生老师的教育思想,学习盘锦经验,并结合本校实际,学以致用。习惯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始终坚持魏老师"民主科学"理念,持之以恒,一点一滴地抓好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根据教育部对英语教学大纲的最新规定,各个高校人才培养方案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发展应用型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观念成为高等教育从业人员的共识。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构建以人文教育为基础、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拓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对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校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他们的全面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矢志不渝地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相似文献   

17.
曹明田 《教师》2013,(18):12-12
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制订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湖南省双峰县教育局提出了继续深入开展养成教育的工作要求,杏子铺镇各中学及中心小学开展了养成教育观摩活动,使全镇教育教学工作风生水起,各单位展示活动异彩纷呈,好戏连台,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养成教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  相似文献   

18.
向太国 《新疆教育》2013,(9):177-177
现代教育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以学生为本”是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应该遵循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则。这既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迫切要求,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将人文关怀落实到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断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德育教育不只是班主任应对学生进行的教育,也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对学生进行教育,作为我战斗在职业高中的德育教师,在德育教育方面上要对学生给与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向太国 《新疆教育》2013,(11):144-144
现代教育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以学生为本”是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应该遵循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则。这既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迫切要求,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将人文关怀落实到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断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德育教育不只是班主任应对学生进行的教育,也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对学生进行教育,作为我战斗在职业高中的德育教师,在德育教育方面上要对学生给与爱的教育,实际上就是情感教育、心志教育。爱祖国,爱父母、爱学校、爱师长。“发乎情,止乎礼”,不空谈,不矫情。爱情教育也不是雷区,相反教师越是遮遮掩掩,神神秘秘,学生就越容易越轨。  相似文献   

20.
正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现在教育界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改革也强调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参加课改以来,我深深体会到:教育应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更悟出了: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应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心灵呵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