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让学生相信你所持的道德观念并付诸于行动,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去教育他们、感染他们、打动他们。也就是说,只有先让他们“信”,才有可能让他们“行”。一、教学目标“生活化”统观现行的思品教材,在科学性、系统性和趣味性方面比过去有所增强,教学目标也作了层级处理,有一定的梯度,但总的来说,要求过泛。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相似文献   

2.
从生活化教学与小学思品课出发,对生活化内容运用到小学思品课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更好地进行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哪一方面都处在起步状态。思想品德的教育,相较众多学科,其重要性更为凸显。思想品德的教育直接关乎到学生之后的发展以及三观的建立。然而,随着教育的推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渐渐出现了与现实生活脱节的情况。譬如,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比较理想化,教学设置的内容不符于学生心理情况或者是教学方式侧重灌输式。本文就此为基础,展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教学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的形成与小学思想品德课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必须要重视小学思想品德的作用。本文针对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5.
小学思想品德的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形式“生活化”,教学时空“开放化”,使思想品德教学回归本真。  相似文献   

6.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分析了目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帮助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的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实现思想品德教育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初步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正确与错误的价值观,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要想做到这一步,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上采用与小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法,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本文将以分析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教学为主,探讨新型的小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笔者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阐述了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又详细探讨了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需要把握的关键点,期望能够为同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思想品德》新教材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把课堂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其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要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中得以焕发使学生能更好地懂得生活、理解生活,做生活的主人,从而让思想品德课因生活化的教学而变得更加生动,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1.
小学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课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品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与生活的联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呢?  相似文献   

12.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价值、道德形成的最重要时期,思想品德教育作为小学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之一,对学生思想观念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要不断丰富教学理念,还应走出传统教学的局限,回归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将思想品德教育作用于小学生成长的点滴之中。  相似文献   

13.
谢玉妹 《考试周刊》2009,(24):198-199
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真正发挥《思想品德》学科的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环境、教学手段等方面,理应成为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中,需把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让生活融入教学,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现通过分析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现状,探讨实现生活化教学的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5.
16.
小学思想品德不仅是一门基础的学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思想品德还是一门重要的育人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经常作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课,讲课内容过于死板,紧抓教材内容,学生感觉课堂枯燥无味,也很难理解教材的内容,为了考试而应付学习,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乐趣呢?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参与到课堂中来,把教材内容拉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现在就共同探讨一下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17.
沈银荣 《考试周刊》2012,(44):130-131
初中思想品德是初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初中生的道德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从教学导入、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活动、探究性学习五个方面探讨了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希望让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塑造良好的人格。  相似文献   

18.
人的思想道德是表现在生活中的,因此,道德教育的开展也要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结合起来。那些纯粹的道德说教以及道德戒律的灌输犹如空中楼阁一般,没有任何根基,也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小学生思想纯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处于萌芽状态,在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无论是道德规范的学习,还是生活常识的讲述,或者是社会知识的体验,都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使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以学而立,立以德为先",坚持德育为先是思想品德教师的使命。思想品德源于生活,思想品德教学应回归生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实践:联系生活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拓宽课堂外延,过好课程生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还原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体验和理解学习内容,进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钟红梅 《教育》2012,(4):50-51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密切。杜威曾提出过“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产生,有生活便有教育。但是在现实教育过程中,出现了教育与生活脱节的现象。特别是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由于无视其生活根基而导致了理想化、形式化、教条化,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就失去了其应有的生命力和有效性。本文尝试从不同视角探讨如何使思想品德教学贴近生活,引领生活,并最终融入生活,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