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统万城历史发展各个时期的政权变更、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等方面入手,可以看到统万城文化积淀发展的脉络。统万城体现的历史文化特征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尤其是匈奴、鲜卑文化,党项西夏文化与华夏汉文化融合的结晶,对统万城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与旅游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五胡十六国时期,赫连勃勃通过一系列征战建立了铁佛匈奴族政权大夏国。为了有效地维护统治,深受汉文化影响的赫连勃勃采取了汉化措施,间接推动了本民族原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模式的嬗变。大夏国都城统万城的建立,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铁佛匈奴族的民族习性,对其政权的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匈奴族作为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曾经在纵横数万里、上下近千年的时空范围内,繁衍生息,有声有色地创造了历史。匈奴族虽然没有留下用本民族文字记述的系统的历史资料,但是匈奴族的史学发展和历史意识应该是悠久而丰富的。从葬俗与祭祀祖先活动中可以反映出匈奴人重视历史、追思民族发展历程的观念;中国北方的草原岩画,与许多古代少数民族有关,其中尤以匈奴族最为重要;匈奴民族也用民歌的形式传颂民族的历史;匈奴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他们使用汉字和结绳契刻等方式记述历史。  相似文献   

4.
统万城,东晋十六国时匈奴族所建大夏国都城。故址位于今陕西省北部靖边县红墩界乡白城侧村。大夏国一度强盛,统治疆域曾“南阻秦岭,东戌蒲津,西收秦陇,北薄于河”(即今陕西关中、陕北、甘肃陇东、内蒙古河套一带),其东、北为北魏,西为北凉、西秦,南为东晋。  相似文献   

5.
匈奴拜天地日月,祭祀祖先,敬畏鬼神,为多种崇拜。匈奴有巫师,行军作战,必先占卜吉凶,并作巫术,驱邪避恶,加害仇敌。匈奴神化王权,宣称单于为天神之子,匈奴宗教虽较原始,却已成为匈奴游牧帝国专制王权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6.
在毛乌素大沙漠的南缘,陕北靖边县北端无定河上游支流红柳河北岸,曾经依天耸立过一座赫赫有名的古城遗址。它,就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在鄂尔多斯高原建立的大夏国的京都——统万城。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千百年来,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完整、最雄伟、最坚固的少数民族都城,匈奴民族仅存的一座古城垣,就像是充满着悲情色彩的一骑绝尘,不仅消失在茫茫的沙海大漠之中,更消失在了无边无垠的时间里。公元413年,赫连勃勃为了实现其“统一天下,君临万方”之宏愿,命叱干阿利为总设计师,征发岭北夷夏10万,在“朔方水北,黑之指南”,修筑其帝国…  相似文献   

7.
在匈奴历史和考古学化研究领域里,我国拥有丰富的献和考古资料,曾有过辉煌,但近代以来国内的匈奴研究已远远落后于国外。据1992年的统计,仅以西方语言完成的有关匈奴的重要作1930年以前有39部,1930年以后约有188部;以亚洲语言述的在1930年以前仅有5部,1930年以后有115部。  相似文献   

8.
现代契约法理念,把契的关系向履行后阶段扩张,便有了后契的义务,后契的义务在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以及我国有关立法中都有所体现,后契约义务的构成有特别的要件。  相似文献   

9.
匈奴是战国后期才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头曼自称单于,标志着匈奴国家机构的产生。氏族血缘组织与初期国家行政、军事组织“三位一体”紧密结合的宗法统治,贯穿于匈奴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匈奴奴隶制国家政权实际上是匈奴单于及其姻亲和近亲共同建立与维护的游牧军事政权。匈奴社会实质上是游牧宗法奴隶制社会。  相似文献   

10.
王莽对匈奴的民族政策有进步、合理的一面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莽对匈奴的民族政策有进步、合理的一面吗?莫任南王莽摄政、称帝时期,对匈奴采取的民族政策,给汉、匈两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十分反动。可是也有人认为王莽对匈奴的民族政策不能完全否定,它有"合理的一面"①,有"显明的进步作用"②,应得到肯定。这种看法甚值...  相似文献   

11.
关于王莽对匈奴政策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朝王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欲重起与匈奴之间的战火。长期以来,他的这种对匈奴的政策一直被认为是对匈奴的歧视,是北方战火的肇端。事实上,如果从与匈奴和亲的耗费与匈奴的内部情况等多方面来分析,王莽对匈奴的政策还是有对症下药的地方的。  相似文献   

12.
东汉初年,匈奴南北分裂之后,南匈奴部众南下附汉,并不断内迁。南匈奴南下附汉既是匈奴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匈奴统治层矛盾恶化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受到了东汉政府开明民族政策的影响和中原先进文化的吸引。南匈奴内附对匈奴本身和中原地区均产生了深刻影响。南匈奴政治制度和生产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朝着封建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了匈奴的汉化进程。同时对中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孝十四年匈奴大举南“侵”,缘由何在?汉廷招降纳叛方略的实施所引发的匈奴人口外流是导致此次匈奴进攻的原因,其目的是断绝汉廷对匈奴民众的招纳,阻止人口外流。这次战争使汉廷的招降纳叛方略中断近二十年之久。  相似文献   

14.
公元前三世纪后期,蒙古高原有匈奴游牧帝国崛起,其创立者为冒顿。六百余年后,北匈奴西迁俄罗斯草原和多瑙河流域,复建匈奴游牧帝国,开创主为阿提拉(Attila)。冒顿和阿提拉雄长百蛮,威振亚欧。探讨他们的历史作用和影响,不论从匈奴史,还是世界史角度上看,都是甚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一、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以及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做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学生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3.通过本…  相似文献   

16.
课本第 10 9页 :“西汉初年 ,(月氏 )被匈奴逼迫 ,向西迁移。汉武帝了解到月氏人西迁之事 ,又得知匈奴单于曾残酷地把大月氏国王的头骨制成饮酒器 ,大月氏深恨匈奴。汉武帝决定联络大月氏 ,共同对敌 ,乘势争取西域各国。”教学中我始终有一个疑问 :既然月氏和匈奴有如此深仇大恨 ,而张骞为什么却无法完成联络大月氏的使命呢 ?课本仅以时过境迁为解释是难以让人信服的。为此我查阅《汉书》、《史记》、《资治通鉴》等书 ,发现月氏与匈奴的关系远较书中所写的更为复杂。首先 ,月氏和匈奴共发生过两次战争。第一次匈奴和月氏的战事发生在楚汉战…  相似文献   

17.
《汉书·匈奴传》与《史记·匈奴列传》对校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汉书·匈奴传》与《史记·匈奴列传》的对校,可以发现班固较之司马迁在民族关系史料的处理上,有一定的补正之功,但其间更为明显地存在着以改字、移句、删节等手法来损伤史料,斥责匈奴的欠妥之举。笔者认为班固成段地补入征服异族以显中兴之业的载记,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史家撰写意向不一所致,主要是由于以实力对比为基础的汉朝对匈奴的基本政策发生了根本变化所使然。文章再次强调史载要真实,史家应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18.
公元前三世纪后期,蒙古高原有匈奴游牧帝国崛起,其创立者为冒顿。六百余年后,北匈奴西迁俄罗斯草原和多瑙河流域,复建匈奴游牧帝国,开创主为阿提拉(Atttla)。冒顿和阿提拉雄长百蛮,威振亚欧。探讨他们的历史作用和影响,不论从匈奴史,还是世界史角度上看,都是甚有意义的。 (一)  相似文献   

19.
凡治匈奴史者,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匈奴诸部王的问题。匈奴诸部王,是匈奴单于借以维持其统治的重要支柱,代表单于在各地行施政权。因而匈奴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结构,都与诸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匈奴诸部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一是匈奴政权的历史比较长,这期间有发展,有变化,总形势的变化,必然引起整个政权各部分的变化。领土的发展,使诸王增加;单于统治中心的转移,诸部王的辖地也跟着转移;单于政权分裂,从而引起诸王的并列等。二是匈  相似文献   

20.
一个世纪以来,中外考古的巨大进展为我们广泛深入地研究匈奴历史的各重要课题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实物资料,也以无可辩驳的实证为我们重新勾画出历史上匈奴帝国在扩张、掠夺和迁徙过程中曾经留下的足迹,通过研究分析匈奴文化的分布范围、文化因素波及的地区和时间的前后关系,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描绘出匈奴民族的起源、匈奴帝国统治的疆域、她征服的领地和附属部族的范围,以及各个不同阶段随着国力的消长,其疆域的变迁、文化侵入和传播势头的由强至弱、直至最终被更强势的文化所融合、同化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