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11月1日下午,南京大学的公告栏上贴了一封署名为“辛酸的父亲”给在读大学的儿子的信(以下是录)——  相似文献   

2.
话题材料: 洪战辉,作为一名出身采微的大学生,在母亲离家出走的困难日子里,把捡来的“弃婴”妹妹一手带大。从读高中起,洪战辉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整整12年。他的事迹报道后,感动了许多人,也引发人们对“责任感”的讨论。在致网友的公开信中,  相似文献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哲人曾说:“成功和失败,都是人生的十字路口,‘从零开始’,才可能有永远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4.
5.
周志军 《学语文》2004,(9):98-99
【题目设计】阅读下列材料,然后作文在高山峻峭起伏的背景里,每一棵青松更显坚强挺拔;在大海汹涌澎湃的背景里,每一只海鸥更添英勇无畏;灼灼星辰的背景是那沉沉的暗夜;默默的里程碑的背景是那漫漫长路;  相似文献   

6.
理解作文话题,打开思路,寻求立意的角度是写作的基础。在具体操作中,可根据提示语定好文章立意,对话题的层次、内涵作深度挖掘;还要树立文体意识,凸显各种文体的写作特征。  相似文献   

7.
理解作文话题,打开思路,寻求立意的角度是写作的基础.在具体操作中,可根据提示语定好文章立意,对话题的层次、内涵作深度挖掘;还要树立文体意识,凸显各种文体的写作特征.  相似文献   

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哲人曾说:“成功和失败,都是人生的十字路口,‘从零开始’,才可能有永远的新天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03届高三第五次全国大联考作文试题)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 调查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11.
陈丽君 《学语文》2004,(9):95-9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老作家孙犁有一次登上泰山,见几个年轻人不欣赏风光,却坐在一块巨石上,兴致勃勃地大打扑克。他感叹道:“扑克何处不能打?这泰山风光却能享受几回?”  相似文献   

12.
在这个社会上,有一道光芒格外耀眼.那便是“名人”。名人离我们很近,看一看。他们几乎天天活跃在我们眼前;名人又离我们很远,想一想.他们的生活我们又了解多少。怎样才能写好“名人”类话题呢?老师教你三招。  相似文献   

13.
“错过是福”是本文的立意。围绕这个立意,主体部分从对错过毋悔,写到对错过思索,进而写到对错过的哲学感悟和“如期而至的成功”——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对待错过的正确态度、科学方法及其成功之果,语言频频出彩,警句多多,值得咀嚼和品味。  相似文献   

14.
李华波 《学语文》2005,(1):35-35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医科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因没有门路分配到大医院里,‘便在家开了个卫生所。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成功地为一家大医院做了一例大手术。医院的主管人员说,只要再成功地做一个接指手术,就可以到这家医院工作了。于是这位高材生的父亲便拿起菜刀,削断自己的手指,点名让儿子为自己做手术。手术很成功,父亲含泪笑了,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番盛开怒放之后.一片片洁白的苹果花瓣随风飘洒,坠落在地上。  相似文献   

16.
17.
“话题作文”是中学生经常遇到的作文形式.它广阔的写作范围,自由的写作空间,更有利于学生感受生活、张扬个性、抒发情感并可选择自己能驾驭的表达方式行文.使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文写我心.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和才能。但要写好“话题作文”也并非一件易事。由于“话题”只提供了一个写作的范围,而材料的遴选、题目的拟定、写作方法的运用,文章主题的确定等,  相似文献   

18.
聂明慧 《现代语文》2006,(9):113-113
[话题] 迈克失业后,心情糟透了,找到了镇上的牧师。牧师把他带进了一个古旧的小屋,屋里唯一的一张桌子上放着一杯水。牧师微笑着说:“你看这杯子,它已经放在这里很久了,几乎每天都有灰尘落在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相似文献   

19.
当白云飘荡的蓝天布满浓烟的时候,当一望无际的森林变成沙漠的时候,当美丽的飞禽走兽消失于自然的时候,真不知人类会作何感想。无法想象,再过百年,在这个世界上,还能寻找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吗?还能欣赏到“落霞与孤鹜齐飞,  相似文献   

20.
责任是人立足社会,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责任也是一个永恒常新的作文话题,面对这样一个大话题,无非两种写法,要么"以大见大",要么"以小见大"。但以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从大处着笔,只会陷入泛泛而谈的误区,纵然引经据典,也只能是事例的堆砌,空洞无力,难透纸背。而"以小见大"则是学生较为熟悉的一种写作手法,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篇目都采用了这种手法,比如《背影》《最后一课》《幽径悲剧》《百合花》等等。借助学生熟悉的方法进行责任话题的作文指导,不仅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进行了真正统一,而且也是依托课堂阵地进行责任教育的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