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柳琴戏是以徐州为中心流行于苏北鲁南地区现存为数不多的本土戏曲剧种之一,尽管首批即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目,至今仍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文章探析柳琴戏的历史起源、唱腔特点和代表剧目等,进而厘清柳琴戏的发展渊源和历史脉络,通过对柳琴戏发展历史、文化变迁研究,深度挖掘柳琴戏蕴涵的社会文化意义;着重剖析导致柳琴戏日渐式微的诸多现实因素以及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所在,并针对柳琴戏如何有效保护与传承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道情戏起源于唐朝,宋朝以后流行于民间。太康道情戏亦被称为河南道情,是流布于河南太康及周边地区的稀有剧种,虽然在2006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市场逐渐萎缩,也面临着发展与传承的困境。要传承和保护太康道情戏就必须从加强人才培养、创新声腔表演体系、改善演出条件、提高艺人待遇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戏曲文化以一种活态形式一直流淌于中国数千年的文化血脉之中,多数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坚力量。本文通过对地方戏曲——洪山戏的困境与传承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辟原生态和时代性相结合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是政府组织和全社会共同的神圣职责。河南省周口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独具特色,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发展困境。本文从保护意义、保护路径和具体措施入手,以周口的发展现状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5.
柳琴戏是我国的民间传统戏曲之一,流行于苏北鲁南地区,其本身有着独特的价值。柳琴戏虽然被列入到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当中,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戏曲在发展中仍然面临着较多的问题。社会发展使得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戏曲被更多的人所遗忘,为了保护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本文主要从柳琴戏的发展起源及其历史地位进行分析,通过阐述柳琴戏的独特艺术特征,展现其艺术之美,最后就柳琴戏的历史传统和时代变迁分析,进一步揭示社会力量对艺术形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夏玢 《池州师专学报》2008,22(2):108-110
本文纵观黄梅戏发展历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提出了黄梅戏文化传承的思路,即维护相对原生态的文化发展环境、强化群众在文化保护中的核心主体地位、发挥黄梅戏文化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广西上林地区民间艺术"丝弦戏"进行概述并对其艺术特征进行解析;在思想层面探讨上林"丝弦戏"的艺术人文价值并提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郑颖 《现代企业教育》2011,(21):267-268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所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具有高度的审美观、价值观。通过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对我国的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若干思考来阐明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东河戏是赣南地区诸多民间曲艺形式中的一种,从明中叶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东河戏的变迁过程中,赣南地方社会文化作为背景为其提供了独特的文化空间。河戏的形成时期,弋阳腔、昆腔和乱弹诸腔调的融入极大地促进了它的繁荣发展。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作为内在因素的演员、剧目和观众的流变以及作为外在因素国家权力的介入,则共同导致了它的衰败。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拉祜族是云南省16个跨境民族之一,有着自己的社会文化特质。通过对异彩缤纷的拉祜族民俗活动的展示,分析拉祜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倡导以拉祜民族为主体,推广普及全民参与保护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意识。少数民族优秀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任重道远,需要拉祜民族和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推动参与。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实现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文化对经济贡献的软实力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认可。同时,非物质文化也在亦步亦趋地向前发展,但因其本身传承方式的局限性和囿于传统的发展惯性,以及各种外在消极因素的存在,其传播发展力不从心的状况日渐凸显。不可否认。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全球网络传播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造成了巨大冲击,从而导致许多民族文化、地域特色的丧失。但是,我们更要高瞻远瞩,积极研究网络传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领域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2.
羌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华文化新时期研究进程中,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对羌族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探究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中华民族内部其他族群的历史文化、厘清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资源。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的大量尚待破解和利用的历史文化信息,都是构建新时期和谐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加强学术研究和保护实践。  相似文献   

13.
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加强完善非遗的法律法规建设,做到依法保护;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规律,建立非遗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进基于传承非遗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的现代科技手段广泛真实地传承非遗。  相似文献   

14.
王伟 《海外英语》2011,(6):263-264
In China’s cultural ecology: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confronted with great challenges. a great deal of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is on the verge of extinction;a large number of precious objects and material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s are destroyed, deserted or lost in foreign countries;arbitrary misuse and excessive exploit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ccur from time to time. Therefore,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rooks no delay. We should realize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under the precondition of efficient protection, and prevent the misunderstanding, distortion and misus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n the basis of scientific acknowledgement, efficient measures have been adopted so as to mak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get recognition, respect and promotion in the society.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诸多特征,决定了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能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当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效地保护了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另一方面,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民众文化自觉意识的缺失。如何在当今的社会中,培养民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意识,已经成为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穿天节是湖北襄阳古代特有的节日和习俗,它蕴含着浪漫主义色彩和多元的价值取向,其习俗更是撩人兴味,是襄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各国争先恐后申报传统节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对其挖掘、保护、传承与发展,可以唤醒襄阳民众对穿天节文化的自觉,以期达到对襄阳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目的;还可以为群众节日文化丰富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国内学术界虽以丰富的研究成果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多样化方式及保障策略,但也还存在研究内容与成果形式单一、研究深度和跟踪调查不够、各学科对之研究不平衡等问题。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传承与创新发展,需要从丰富研究内容与成果形式、深化田野调查和持续跟踪研究、加强跨学科交叉与互补研究等方面入手,建构科学合理的保护与传承方式及策略。  相似文献   

18.
当今民俗学的学科追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是相通的,民俗学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了许多具体工作;检视民俗学的发展,我们发现民俗学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当前的保护工作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通过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去,民俗学一方面看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抓住机遇的民俗学有许多可以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安庆地区方言作为区域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承载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内涵,是区域文化符号和活化石,对其保护与传承意义十分重大。然而,纵观安庆地区方言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形势却不容乐观,表现在各方重视程度不够,保护措施不得力。因此,对安庆地区方言的保护与传承任重而道远。要以保护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安徽建设文化强省战略为契机,依托"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积极推行双语教育,让方言文化深入到青少年教育的各个方面,深入到社区和群众身边,树立方言文化自信。还要充分调动地方高校和智库的力量,促进方言保护与传承研究的科学化、系统化与常态化。要搭载"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顺风车,积极推动安庆地区方言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民族文化在相互碰撞与融合中不断发展。全球化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应当转变观念,强化法律保护,进行制度创新,拓宽传播渠道,提倡科学规划,提高民众参与度,实施人本保护,注重与旅游相结合,利用现代科技等,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