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民族团结教育,为实现全国各民族的团结进行了长期不懈努力,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本文阐述了党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深刻启示:要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提高认识,常抓不懈;要针对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和问题,联系实际,与时俱进;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相似文献   

2.
《青海教育》2014,(6):7-8
为深入推进全省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辅导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民族团结教育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4月10日至20日在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举办了第三期青海省民族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专职辅导员培训班。我省六州二市民族学校党支部书记、专职辅导员、教师等近120人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家对民族团结教育高度重视。作为民族学校,如何促进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施,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深入理解民族政策的基础上,以民族学校语文教学实践经验为依托,结合国内外的形势,对民族团结教育和语文科目的融合进行积极的探索。这对民族学校进行双语教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搞好民族教育工作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也是事关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创办21年的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自2003年承办民族预科教育以来,始终把民族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为民族高等教育事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民族地区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执著奉献,为少数民族学生成才搭建金色桥梁。不久前,学院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相似文献   

5.
在民族院校对新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强调以民族团结教育为重要内容的入学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开展校园活动等途径,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等内容的教育,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切实担负起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任,推动教学管理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的必要条件,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为适应社会对民族团结教育方面人才的需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中增设民族团结教育方向是十分必要的。这既是具体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巩固和发展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各民族共同奋斗的向心力、凝聚力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阵地。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利于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在中小学课程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在梳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民族团结精神,在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在国家综合国力提升和国际竞争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大学生民族团结精神,对全社会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当前大学生民族团结精神的教育与践行,要坚定民族团结精神的信念,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弘扬民族团结精神要勇于探索和创新。民族团结精神培育和践行,在民族、民系地区高校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在其他类别的大学也具有普适性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作为民族研究的特色话语,伴随民族话语的变迁,历经从“阶级话语”到“关系话语”、从“话语依附”到“话语融合”、从“话语本土化”到“话语特色化”三重样态。话语的转型确证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的流变性和可超越性。新时代基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概念、常态化机制、方式和效果”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研究,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的主流话语,意味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话语重心发生了时代转向,即从基于“民族关系改进”的“策略性建构”研究,转向基于“民族认同自觉”的“主体性生成”研究,为阐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关系提供了全新范式。  相似文献   

10.
民族团结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双江布朗族拥有众多的民间音乐,包括了古歌、婚恋情歌、劳动歌和儿歌等,具有独特的育人功用,是双江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由此本文主要对双江布朗族民间音乐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功用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为双江地区民族团结提供一些帮助,促进我国民族的大团结。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教育社会背景复杂、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定位模糊、课程体系构建面临诸多困难等三个视角分析了当前民族地区高校构建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的困境,在此基础上从认知性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活动性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和隐性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民族地区高校如何构建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邓慧 《天津教育》2014,(15):9-13
写在前面的话:天津市民族中学始建于1954年,是天津市首批重点中学、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也是一所坐落于少数民族聚集区域而少数民族在校生所占比例并不大的民族学校、促进各民族团结与和谐,提高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民族中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使得这所学校具有实施民族教育的天然优势民族教育不只是宣扬民族团结的教育,也涵盖了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理解教育、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等,有着丰实的内容和深广的内涵,民族中学正是在这一理念基点上构建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3.
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各民族和睦团结、国家安全稳定,是培养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有效途径。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探索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式和途径,使民族团结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要将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在乡土教材建设中,通过建设乡土教材,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促进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具有一致性、内容具有交叉性、形式具有重合性,若能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将有利于促进新疆高职院校的稳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文章在深入分析两者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新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民族团结教育须注意的几个新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即以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为切入点、突出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以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创新为结合点、突出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性,以现代文化引领为落脚点、强化民族团结教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5.
<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长期致力于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和国家的认同,增进中华民族凝聚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本建立了宽泛的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16.
把贵州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该省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是一条预期有效的能促进贵州民族团结教育的路径。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解读了民族体育文化促进贵州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机缘并对当前困扰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融合的因素进行梳理;然后,提出了实现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新时期我国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为研究对象,针对新时期各民族院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经验,分析出各大民族院校的经验包括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校园文化为支撑点。最后,提出民族团结教育的创新方法和建设民族团结教育的师资队伍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教育资源的亲和力与匹配契合度是保证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多民族共生文化作为多个民族长期交流、交往、交融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相关资源融入多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的学校教育,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民族团结价值和共同体文化的认同,也有助于铸牢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贵州省多民族共生文化进行学校传承极具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价值,基于贵州省中小学的调查发现,依托多民族共生文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需要坚持生态化的理念,探索生态化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新疆自古就是多宗教、多民族、多文化并存的地区,目前,新疆各中职学校学生民族构成成分较多,民族学生也占有相当的比重。不同民族学生之间在学习、生活中因各自民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不同,难免会发生一些误解、矛盾与纠纷。因此,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具有维护民族团结精神和具有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的人才就是各中职学校面临的一项主要任务。笔者以新疆司法警官学校为例,深入调研,对我校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经验与方法进行归纳与梳理,希望对其他中职学校未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由民族归属感与凝聚力产生的整体意识,历经长期发展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促进民族团结和稳定的重要民族力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在民族认同与民族团结基础上,需要通过对民族政策的不断完善增强各民族文化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需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加深民族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发展,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民族工作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