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祥芹住《文章学与语文教育》中提出了语文教育中“文章主体观”。他说:“文章学不但是语文学的一个分支。而且是语文学的主要分支。从语文知识系统看,文章知识是其中的主体部分;从语文能力系统看,文章写作能力是其中的主导方面;从语文教育系统看,文章读写教学又是其中的主要任务。”他进一步指出:“文章学不但是语文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之一,而且是语文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支柱。”语文教育是一个复杂、巨大的系统,正确认识文章学在其中的地位。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非常重要,此管窥蠡测,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2.
新的教学主体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新的教学主体观念。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在教育技术的环境中自主、自由和高效地学习。教师仍然是教育的主体,但主要职责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构建学习化环境,引导、扶持和促进学生学习。在教育技术的平台上,教师和学生两者的关系将得到迅速的改革、发展和完善,达到新的相互平衡和协调。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80年代间,是我国西南地区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时期,包括西藏自治区在内的大西南,地势特征是山高谷深,喀斯特地貌发育,对交通及建筑物等造成经常性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必修本2003年6月第1版)<勾践灭吴>中有这样的句子:"国之孺子之游者."<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译为"看到流浪无归的孩子",此处将"游"译为"流浪无归",笔者认为这种翻译不妥,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介之使"注释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六册《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对“一介之使”的注释为:“一个使臣。介,个。使,名词。”此条注释,我认为不甚妥当,今不揣固陋,略陈一二,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7.
一、文章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特质的侧重点 “语文是一个以语言为核心的包括言语、文字、文章、文学及文化的多元体系”。言语是口头语言的初步应用;文字是书面语言的初步应用;文章是组成篇章、书册的口头和书面语言的应用;文学是非实用性的艺术鉴赏语言的初步应用;文化因素则渗透在言语、文字、文章与文学等具体的语文内涵中。言语、文字、文章、文学与文化就这样构成了由浅到深的语文多元体系。而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总是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心理程序,任何“陵节而施”的语文教学只会导致学生语文素质的残缺。所以,我们可以把语文教学分为各有侧重的五个阶段:学前言语教  相似文献   

8.
一、文章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特质的侧重点 “语文是一个以语言为核心的包括言语、文字、文章、文学及文化的多元体系”。言语是口头语言的初步应用;文字是书面语言的初步应用;文章是组成篇章、书册的口头和书面语言的应用;文学是非实用性的艺术鉴赏语  相似文献   

9.
曹魏集团从统治利益出发,适应当时的变革形势,注重与丈人的交往,并明确提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明确了文章的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以文学招贤纳士,授学育才,颂德铭功,批判伐异,打破了“经明修经”的取士标准。促使了文学与政治结合,促进了文学批评风气的形成,促进了中国古代丈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吴礼明:记得桂师曾与姜广平先生就孔子在《侍坐》篇里是否"设彀"的话题发表过看法,我很赞同您关于孔子不"设彀"的分析。确实,我对"设彀"式教学的兴趣不是很大。我以为,支撑这种观念的是"唯书""唯上"。所谓"设彀",即教师们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强调设计,在教学之中务必达到他们的教学目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等。近几年的教改试验,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数学学习方式,转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后者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注重探索性学习。  相似文献   

12.
13.
作为一个古老的象形文字,“教”原是“子”的边上站着一个手执教鞭的人的形象。“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义是“凡能率众能牧民者,谓之师”,《学记》中这样说:“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这些充斥着浓厚的专制主义的味道。因此,传统教学观念把“教学”看成了教师纯粹的“教”,教师在课堂上就是一个表演者,学生是“观众”、“看客”。评价一节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的标准,也是看老师口语表达怎么样、知识构建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14.
康不算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家,不过他一生都在谈论一个问题,印主体问题.他一方面批判了笛卡尔以来的"我思"主体,一方面又提出了一种新的主体,即无意识主体或说话主体,由此他破除了"思"的主体,建立了"说"的主体.本文就主要来谈谈拉康笔下的无意识主体.  相似文献   

15.
辩证唯物论认为,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是有阶段性的。没有阶段性,不成为生活,也不能成为艺术。言有尽而意无穷,说的就是这种“无言之美”。尤其在文章结尾之处,无言的静默,相对的间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弦外之音,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收到言尽而意不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就会成为没有对象参与的无效劳动。因此,以"学生为主体"这一观点为指导的教学理念不断产生,如"以学定教"、"生本对话""合作探究"等,以这种观点为指导的语文教改实践,也在不少学校开创着生动活泼的新局面。诚然,学生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为主体是改进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坚持"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指导思想,充分放手让学生积极而主动地学习,这一切都是无可非议的。然而,把这些认识上的任何一点夸大,同样也会陷入实践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为了使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语文教学必须提倡新的教学理念,即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它强调以人为本,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倡导者,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实施新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武颖 《新作文》2021,(9):29-30
[教学目标] 1.学习借用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充实文章内容,强化主旨. 2.通过比较和借鉴,发掘跨学科的写作素材,丰盈文章选材,升华主题. 3.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乐于尝试,善于发现的学习品质. [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大家在写考场作文时,有没有写不够字数的时候?(生纷纷点头)也许会有人向你支招:写不够,套路...  相似文献   

19.
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中都收录的课文<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的教学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吴美娟 《阅读与鉴赏》2010,(2):51-51,34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个性风格的展示。高中作文教学中的议论文写作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阵地。同一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只有一个想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定的形式把这些想法表达出来,要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