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著名歌星塞尔吉·甘斯布尔还算不上百亿富翁,然而挥金如土的他日前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这位老兄竟在接受法国国家电视二台采访时,用一张500法郎的票子去点燃一支蜡烛。他说:“我宁愿用鱼子酱来烤火,也不吃煤灰。”有人说路易十四又回到了人世,原因是沙特阿拉伯国王哈立德早想把他的宫殿建造得比凡尔赛宫更豪华。当他拥有了巨大的财力时,当然要把梦想变成现实。他希望看到的是:餐厅面积为1万平方米,可以容纳2000名客人,地面全部铺大理石板,走廊两侧再装上玻璃……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算得上是凡尔赛宫完美无缺的复…  相似文献   

2.
张畅 《世界文化》2001,(2):18-19
希望钻石希望钻石是一颗世界上最有名、最珍贵的宝石。它重45.5克拉,光华灿烂、美丽绝伦。但是,它似乎拥有邪恶的魔力,总是给它的主人带来难以抗拒的灾难。因此,被人称为“厄运之钻”。此钻石产于印度,1642年,这颗原重达112克拉的深蓝色钻石落到了法国珠宝商人马普特斯特·戴文尼尔的手里,他将钻石献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得到了一大笔赏金,还获得了一个贵族头衔。后来戴文尼尔在瑞士买了一块领地,享受富裕的生活。但是,他儿子嗜赌成性,花光了他的财产。他被迫再去印度寻找财富,结果在途中被野狗咬死。1668年,路易十四国王取…  相似文献   

3.
赫克托·柏辽兹是第一位令人激动的近代指挥家。他生于一八○三年,正是法国最动荡的时期之一;虽然法国革命的极端恐怖时期已告结束,但拿破仑仍在征伐欧洲。这也是艺术领域里的浪漫主义运动萌芽的时代。浪漫主义是一个由各种不同思想组成的古怪混合物。浪漫主义者们相信幻想胜过相信理智。他们喜欢自由地表达情感,并且认为,每个人都有权随心所欲地生活和处  相似文献   

4.
据一份杂志报道,世界第一位集邮家是一位名叫奥古斯特·莫辛的法国刻版师。当邮票在1840年首次问世时,莫辛就请自己的亲友把他们收到的信件上的邮票送给他。他收集了十五年邮票,后来得了肺病,不得不把自己的收藏品卖掉来换取需要的  相似文献   

5.
安布兹·伏拉德(Ambroise Vollavd,1866~1939)堪称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活跃于巴黎艺坛的传奇人物。他慧眼独具,在欧洲现代绘画初露曙光之际,便大力推广保罗·塞尚、毕加索、马蒂斯、高更、梵高、那比派画家。年仅29岁便成为当时巴黎最具影响力的画商。安布兹·伏拉德凭着对艺术品的热爱和敏锐的商业眼光,为艺术家举办展览,通过交易艺术品,支持当代新兴前卫画家,无形中推动了现代绘画风格的发展。他鼓励画家尝试蚀刻版画,创作雕塑并出版精致版画画册,撰写艺术书籍。安布兹·伏拉德无疑是欧洲现代艺术史上一位不容忽视的重量级人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圣女贞德贞德(1412—1431年),这位曾把法国从英国的铁蹄下拯救出来的姑娘,是欧洲战争史上最富于浪漫色彩的人物之一。当时她虽然只有十七岁,却鼓舞一支法国军队突破了英军对法国城市奥尔良的围困,并取得了几次重大的胜利。她就是被人们传颂的“奥尔良姑娘”和“法兰西姑娘”。贞德于1412年1月8日出生在默兹河谷一个叫多姆列米的小村庄,是个富裕农家的姑娘。她从虔  相似文献   

7.
法国画家让·巴蒂斯特·格瑞兹(1725—1805)以其带有感伤色彩的,以农民生活为背景的风俗画著称。让·巴蒂斯特·格瑞兹于1725年8月21日出生在图尔农。有关他的早期生活已无从查考,我们只知道他曾在里昂学习绘画,约于1750年来到巴黎,入皇家美术院进修,师从著名的装饰画家夏尔·约瑟夫·纳特瓦尔。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他以描绘农民及下层市民而赢得声誉;他画中的人物均处于  相似文献   

8.
卢头 《世界文化》2007,(3):31-32
“回到弗洛伊德!”这是法国最具影响力的精神分析大师雅克·拉康(1901—1981)提出的口号,正是在这一主张的基础上,他创建了法兰西精神分析学派——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派,从而将弗洛伊德所开创的精神分析学推向了后现代阶段。拉康的影响远不仅限于心理学学科,更渗透到了哲学、文学、语言学等诸多领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影响力日益增大,以至于有人将其评价为“笛卡尔之后最重要的法国思想家,自尼采和弗洛伊德以来最有创见、视野最广的欧洲思想家”。  相似文献   

9.
法国人与鲜牡蛎徐振强鲜牡蛎是法国人最喜爱的海味,圣诞晚餐、招待贵客,都离不开它。当人们围桌而坐,用一种特制小刀撬开鲜牡蛎的外壳,再往色泽如玉的牡蛎肉上挤洒些柠檬汁,然后用小叉子把它送进口中,那真是一种美的享受。牡蛎,又叫蚝,是一种海生的软体动物,灰褐...  相似文献   

10.
法国人亚历克斯?维拉普莱恩,他于1930年7月13日以队长身份带领法国队参加在乌拉圭举办的第一届足球世界杯赛,以4:1战胜墨西哥队。后来由于当了卖国贼,他被指控为法国历史上最卑鄙的叛徒之一,于1944年12月26日遭枪决。  相似文献   

11.
曾有一个学中文的俄罗斯朋友对我说,中国人太喜欢“吃”了:商人谈判要在饭桌旁,朋友聚会要一起吃饭,就连恋人见面也免不了这道“重要程序”。吃饭,好像是中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的确,大多数俄罗斯人很不习惯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吃”上,他们经常简简单单地用面包、香肠和沙拉来打发一顿,节省很多时间。不过,正宗的俄式大餐同样有其精妙之处,让人过后难忘。氛围重于口味俄餐起源于法国。1717年,出访法国的彼得大帝初尝法国大菜,立刻钟情于这一美味。为了不出国门就能吃上地道的法国菜,他选一名法国厨师带回俄国。一时…  相似文献   

12.
《幻想交响曲》是描写幻想的交响曲还是虚幻的交响曲呢?柏辽兹的此曲作于1830年,副题为“一个艺术家生涯中的插曲”。全曲分为五个乐章:1。梦想与激情;2。舞会;3。田野情景;4。断头台进行曲;5。女巫安息日夜会之梦。乐曲出版时,作曲家为交响曲作了如下的解释:“一个富于幻想而精神失常的青年音乐家,因不堪单恋之苦而吸鸦片,存昏迷状态  相似文献   

13.
路灯史话     
夜幕降临,路灯照亮城市,既方便了行人和车辆的出行,又为城市的夜晚增加了缤纷的色彩。 人类尝试夜晚在城市街道上进行人工照明始于15世纪初。1417年,为了让伦敦冬日漆黑的夜晚明亮起来,伦敦市长亨利·巴顿发布命令,要求在室外悬挂灯具照明。后来,他的倡议又得到了法国人的效仿。16世纪初的时候.巴黎居民住宅临街的窗户外必须安装照明灯具。路易十四时,巴黎的街道上出现了许多路灯。  相似文献   

14.
最具浪漫的吻别法国巴托马市一对年轻夫妇因某种原因决定离婚,他们商定的离婚方式却出人意表。他们乘坐飞机,然后从高空跳伞,一位律师也陪同他们一起跳下来,在半空中将离婚证书交给他们,之后夫妻双方来个空中吻别,从此分开各自生活。这则颇有意思的故事,充分显现了法国人追求浪漫生活的本性,他们愿意把生活趣味化,为生活中每一件不愉快的事涂上斑斓色彩。从本质上说,人无法回避命运造就的困苦和灾难,但能以另一个角度,另一种方式正视它,心中的伤痛是否就会轻一些、淡一点?也许正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艺术所创造的浪漫典雅造就…  相似文献   

15.
水下作画的画家居住在法国海滨城市土伦的比利时人贾米·韦利雷根,是一名擅长在水下作画的画家。他常在适当的气候条件下,穿戴好潜水用具和水中呼吸装置,下到海底,支好用铅块加固的画架,用特制的颜料在特制的合成纤维画布上作画。他于1983年建立了一个水下画室,...  相似文献   

16.
美国作家欧文·肖(1913—1984)生于纽约的一个犹太家庭。在布鲁克林大学就读期间,他就尝试着写作。1936年他的第一部重要剧作《锂葬死者》上演,获得巨大成功。该剧用荒诞的手法描写在战争中死去的六名士兵拒绝被埋葬,声称社会没有给他们任何机会去实现梦想。尽管家人恳求和上级军官下命令,这些士兵仍然拒绝人土。在剧作的结尾处,六名士兵和他们的掘墓人昂首走下舞台,突出了全剧的反战主调。该剧为欧文·肖以后写作《幼狮》作了主题思想上的尝试。二战期间,肖入伍,先后在非洲、法国、英国和德国服役,从一等兵提升为准尉。1945年战争结束后,肖又埋头创作。1948年发表他的第一部、也是他作品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部小说《幼狮》。  相似文献   

17.
肖邦1810年3月1日生于波兰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父亲是法国人,曾是华沙一所中学的法语教师。母亲是波兰人,贵族子弟,酷爱音乐。大概是母亲的遗传和家里浓郁的音乐氛围的熏陶,肖邦很小就显露出音乐天赋。他6岁时能把听过的曲调用钢琴弹奏出来;7岁从师捷克音乐家瑞夫尼学钢琴,当年便写出了《g小调波洛涅兹舞曲》;8岁开始在音乐会上公开演奏。1824年,肖邦拜师德国音乐家、当时任华沙音乐学院院长的埃尔斯纳,两年之后中学毕业,成为华沙音乐学院正式的学生。他爱上了那里的声乐专业的女生康丝坦采,但只是单相思而已。…  相似文献   

18.
不朽的作家左拉苏音编译1893年,伦敦在左拉来访之际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仅仅五年后,左拉再抵伦敦时却是隐姓埋名、以躲避法国政府因他为德雷福斯辩护加诸于他的迫害。1893年,伟大的法国作家左拉首次访问了英国。在此行的100周年纪念日,法国大使主办了一...  相似文献   

19.
你知道吗?在法国最受人们喜爱的“牛角面包”,并非起源于法国,而是来自其它国度。严格说来,在法国,面包是面包,即为法国人所谓的Pain,如国人熟悉的法国面包;但是,如“牛角面包”等奶油面包卷,却是法国人通称的“维也纳甜面包或甜点,有点类似我们的甜甜圈或美萄干等多种口味。而“维也纳甜面包或甜点”中,最为驰名的,就是如弯月型的“牛角面包”。这个如弯月型的面包造型的灵感,众说纷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来自土耳其军队人手一把的“土耳其弯刀”。在1683年时,土耳其军队大举入侵奥地利的维也纳,但是却久攻不下,心焦…  相似文献   

20.
马哈富兹(Najib Mahfuz)是埃及小说家,也是阿拉伯世界最著名的小说家,他不但擅长写长篇小说,而且对短篇小说和戏剧也作出了贡献。他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在开罗,一直生活在埃及,大部分时间在文化部门任职。马哈富兹曾在开罗大学攻读哲学。他在准备攻读研究生课程时,即动手写作短篇小说。1939年,他结集出版了第一个短篇小说集《疯狂的传闻》。这部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中的那些作品,明显地表现出马哈富兹一直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个人与荒谬的本性。可是,这个集子发表以后,马哈富兹又把兴趣转向了古代埃及历史。他写下三部以古代埃及为背景的长篇小说,甚至还打算继续写作这类作品。马哈富兹改弦易辙,把思想转向开罗旧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