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父母的愿望已经降生:希望你健康平安,只要你健康平安。而你健康平安地生下来了,父母的愿望立刻开始加码:希望你聪明、漂亮、健壮、能干,不要输给别人。在每月一次的婴儿检查中,就已经开始了比较:跟别的婴儿比,跟冰冷的“标准”比。在比较中,你获得存在的意义,好像“标准”比你这个人本身更重要———你的人生是这么开始的,并且从此再也不能摆脱“比较”的阴影。然后你进了幼儿园,学到了很多本领,学着与他人相处,同时也学会了不少“规矩”:与有限的快乐时光相比,你记住更多的是“什么时候不可以干什么”…  相似文献   

2.
周宏在2004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推出了一本新著《觉醒》,作为送给孩子们的节日礼物一尚未为人父母的人,可能并不怎么熟悉作者,但对于那些一直在为孩子的教育问题焦头烂额的爸爸妈妈,周宏以及他那些关于家庭教育的著作,他们一定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3.
我儿子峰峰今年九月刚升初二,在过去几年的学习生活中,孩子各方面都表现很好,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与学校老师的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从儿子读小学一年级起,只要有时间,我就陪他一起学习,不时作一些辅导,“扶”他一把并有意识地培养他养成一丝不苟、喜欢学习的习惯。如果碰到什么难题,就和他一起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读书,书法、绘画、下棋,打球……人各有所好,各有所乐。而我与众不同,好跟人论辩,争一高低。  相似文献   

5.
正越来越觉得教育就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世界不止有你一人。事情得由孩子们升入高年级说起。亲手带上来的班,疼爱有加,未曾料到孩子们进入高年级,是非不断,使班级形象大损,成了众矢之的。特别是男孩在暴怒情况下出手伤人的事件,接二连三,让人心  相似文献   

6.
毕淑敏 《师道》2003,(5):13-13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真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  相似文献   

7.
希妮 《家庭教育》2006,(3X):60-61
孩子到了五六岁,会突然有一个“行为能力的倒退期”。本想着快要念小学的孩子会自立了,家长也好松口气了,然而,他却突然变成了依赖型的小宝宝,这可让父母有点摸不着头脑了。其实,父母们大可不必担心,这也是孩子们成长的必经之路呢。[编按]  相似文献   

8.
大多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用功学习,毕业后考上理想的学校,踏上社会后找到合适的工作,有一笔可观的收入。然而,这仅是父母的一厢愿望,并不是每个家庭都会如愿以偿的。现在的孩子,聪明好学,接受能力特别强,但是,社会方方面面、是是非非的信息多得很,如果不能正确加以引导,将会误入岐途,走向反面。为此,我们做父母的要因势利导,使孩子在在花季中健康成长。我家周围的邻居喜爱搓搓小麻将,因此,一些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学会了搓麻将。有时候,  相似文献   

9.
张佐香 《陕西教育》2005,(10):39-39
孩子.妈妈从小就喜欢创造性的劳动。而现在,妈妈全身心投入到一个充满欢乐、充满温馨和疲惫的创造中——妈妈在创造你呀!  相似文献   

10.
许丽 《师道》2004,(8):13-13
一个父亲带着他的孩子上了公共汽车,掏出了钱包。可翻了个底朝天,也只找出1元零钱,又开始翻起了衣兜来。  相似文献   

11.
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养过猫的人都会发现:猫抓不住猎物时,会马上认真地用舌头梳理身上的毛。想过吗,这是为什么?答案五花八门:猫爱干净,也有舔毛的习惯:捕猎时,猫毛因冲动而竖起,所以要理顺它,只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而已,没有特别意义;改变目标,舔毛时捕虱子:猫出了一身汗,所以得清理一下:无聊嘛,没事找点事做……  相似文献   

12.
据调查,西方国家的青少年70%以上有心事愿意向父母倾诉,家里的大事多与孩子商量决定,孩子的事由孩子作主;中国青少年只有30%将心事告知父母,孩子的事基本由父母包办代替,然而大多孩子并不领情。劳心劳力的父母与衣食无忧的子女之间隔着一道看不见的墙。  相似文献   

13.
江梅 《家教指南》2004,(6):31-31
美国人教育孩子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做法,叫做“mcut”。这词本用于体育比赛中,表示“暂停”。然而在美国家庭及幼儿园中。这是一个人人知晓的词。是父母及老师用于‘惩罚”一时不规矩的孩子的方法。可译为“计时隔离”。有点像中国的关禁闭。  相似文献   

14.
女儿渐渐地长大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了不顺心的事,不再向我诉说了,而开始对日记倾诉。我们之间的谈活越来越少。记得暑假里的一天早上,女儿不到六点起床了,到户外跑步,锻炼身体去了,我进去给她整理房间,看见写字台抽屉没锁,我就好奇地拿出她的日记本,打开看了起来。正当我全神贯注看着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一 平时和女儿聊天时间太少,暑假里,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和孩子每天至少聊天半小时。  相似文献   

16.
王宝祥 《现代家教》2000,(10):13-15
人们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学历高、文化水平高的家长,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才。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可能这么想,学历高文化水平高的人也可能这么想。事实上,家长有了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的确给家庭教育带来了一些方面的有利因素,比如家里书多、文化氛围浓、家长能多进行一些功课辅导等。但  相似文献   

17.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交往时时处处都有,难道与“贴心小夹袄”的沟通还会有问题? 被自己的孩子徐力杀死的母亲,当初就是这样想的,她自以为很了解孩子。在母亲的眼里,徐力是一个乖孩子,生活得很幸福。母亲到死都不知道孩子心中隐藏着极大痛苦,因为母子之间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心灵沟通。为什么相当多的家庭缺少沟通而不自觉呢?因为在中国的国度里传统的不民主的家庭教育模式影响太深了。不少家庭对孩子是:批评多于表扬,禁止多于提倡,指责多于鼓励,贬低多于欣赏,威胁多于启发,命令多于商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孩子处于不被尊重的地位,怎么可能产生真正的心灵沟通呢?  相似文献   

18.
董海 《教育文汇》2011,(12):1-1
这天夜晚,明月皎洁,繁星点点。儿子坐在阳台上一动不动,痴痴地仰望天空。我觉得很奇怪,便问他在看什么。  相似文献   

19.
行阳 《家教指南》2005,(4):28-31
应广大读者朋友的要求,本刊从这一期开始,推出“亲子对话”栏目,为两代人之间提供一个平等对话、交流思想的平台。“亲子对话”可以聚集家教热点,也可以捕捉家庭琐事,凡家教遇到疑难,亲子关系不畅,便可邀请三五对亲子,通过对话的形式一起探讨解决办法。从现在开始,“亲子对话”随时欢迎您的参与。真心希望您和我们一道,把“亲子对话”栏目打造成增进亲子感情的纽带、解决家教疑难的渠道。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办教育》2004,(5):40-41
0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