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军事上的制高点,乃是兵家必争之地。交战的哪一方捷足先登,就可占据地利,居高临下,掌握战场的主动权。这一规律启示我们:在交谈中也要抢占“制高点”。这里所说的制高点,就是观察事物、抒发己见的着眼点、立足点及其高度。古诗云:“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只有站在一定高度,才能鸟瞰全局,引发出高人一筹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石景山区在基础教育方面本不起眼,但以下信息却让人颇感震撼——在1998年底实现“校校通”的基础上,2001年9月,石景山区又完成了所有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在北京率先实现了“班班通”(网络计算机进入所有57所义务教育中小学的931个班,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教室就能在国际互联网上遨游)。在“校校通”“班班通”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石景山教育工作者的卓识与苦干。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的“制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教育界不少人言必称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着重点是什么,则说法不一。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着重点,当首推创造力的培养。或者说,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制高点”。一我们之所以在素质教育中突出强调培养创造力,是因为:1人才素质的精华是创造性素质教育的...  相似文献   

4.
5.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能否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存亡。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关键在教育。教育兴则国运旺,教育衰则国运衰。振兴教育,重点是要抓教育现代化工程、教育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作为“示范性、有特色、高起点、勇创新”的市级示范性高中和市级现代教育实验学校,长沙县三中始终把握时代脉搏,顺应历史潮流,大胆实践,积极创新,  相似文献   

6.
当今教学改革者对课堂教学改革感到十分困惑 ,这不仅是因为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着新旧两种教学思想的冲突 ,更主要的是教学改革者的思想境界和教学能力都达不到所要求的水平。“制高点”一词原是军事术语 ,作战要强占军事“制高点” ,教学和教学改革也要强占教学两个“制高点” ,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制高点” ,一个是教师“教”的“制高点” ;一个是学生“学”的“制高点”。在教学改革中 ,影响教师占领教学两个“制高点”的因素很多 ,这就要求师生共同探索 ,朝着教学“制高点”的标准去努力 ,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 ,获得成功。因此 ,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在强占教学两个“制高点”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电教》2005,(2):32-32
以教育城域网为中心、面向地区所在学校建设地区资源中心,是目前资源建设的一种普遍模式。然而很多投巨资建的城域网利用率却很低,访问率在10%以下。主要原因是城域网的资源不能满足教师对信息及时性、实用性的要求和对学生进行网络辅导的要求。花费百万甚至千万建起来的资源中心成了资源死库。  相似文献   

8.
本刊于2001年第4期和2002年第12期发表了包先生的《“三个面向”的新解读》和《“三个面向”的再解读》两文,分别探讨了“三个面向”中的“面向未来”和“面向世界”问题,引起读者关注。现再刊发此文,作为这一组文章的结束。  相似文献   

9.
在广东,我们走访、考察了三地五所中学,深深感受到了广东同行在教育改革中的务实、创新精神。一、改革务实,不尚空谈,善于抢占教育的制高点在整个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广东省教研室的领导,还是各学校的校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在理论上繁琐论证和泛泛空谈,而是将教育的改革和研究紧紧地与本地、本校的实践结合起来。既有面向世界、抢占教育制高点的明确目标,又有层次分明、扎实详尽的具体措施。例如,广东全省的教育改革目标之一是在珠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全面推进教育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全面培训教师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  相似文献   

10.
11.
当前中国的现实,以及在未来20年内即将出现的态势,引起了我们对教育如何贯彻“三个面向”问题的反思:我们只有清楚地认识到科学和教育在推进中国社会经济腾飞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有关社会生产力理论的科学内涵,即科学技术和劳动者是决定生产力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准确地理解和全面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有关教育的性质、地位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即教育既是上层建筑,又是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才能实现教育的“三个面向”。  相似文献   

12.
"以俄为师"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光礼 《煤炭高等教育》2003,21(3):34-36,67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不断对外学习的过程,建国初期的“以俄为师”是中国高等教育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高教领域的“全面学苏”其实是必然性与偶然性机缘凑合的产物:就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来说,“以俄为师”是惟一的选择(必然性);但就当事者的主观选择而言,“全盘苏化”只是一种代价昂贵的学习方式(偶然性)。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人为本 搞好“两课”教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坚持以人为本,搞好“两课”教学,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要转变教育观念,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二是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具有针对性;三是要改革“两课”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四是要改革“两课”的成绩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以及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两课"教学在内容上和方法上应采取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在汉译英过程中应注意文化形象的保留,举例说明了“同化”(或直译)翻译方法的作用,并相信在以后的翻译中将成为主流,也就是尽量传译“中国特征”,同时指出“同化法”要注意限度。  相似文献   

16.
人类无限膨胀的"自我"意识覆盖了其整个活动领域,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践踏师生和谐关系、侵犯学习者主体性的"过度教育",它是人类操控自然欲望在教育领域的"移情"式体现。"过度教育"主要表现为教育者教授行为的过度、理论知识强调的过度、学习动机外化的过度以及成人化观念的过度。"过度教育"容易导致学习者纯粹性认知片面发展,主体完整性丧失;内在主体性抽空,社会工具性畸形;独立品格萎缩,依赖品格形成;本源兴趣销蚀,质疑精神钝化。实现"过度教育"的回归,教育者就要关注学习者作为人的独特的生命体存在,关注学习者在实践生活中的亲身体验,以适度的教促成学的自然效果,生成学习者自我的主体感,达成学习者的自然需求、能力与意义,使教育真正成就人的自然性与本真性存在。  相似文献   

17.
高职"两课"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设置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两课”的课程设置是一种“以理论为本位”的课程体系。要切实增强“两课”教育教学实效性,必须设计“两课”为核心,人社会科学选修课为补充的课程菜单,其实质是“以学生为本”,其特点是政治教育与人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8.
药品质量日益受到重视,对于药品质量的控制,只是进行常规的检验还不够,我们药学工作者应具备全面的药品质量控制观念。这首先需要提高教师内涵和专业知识能力水平,对《药物分析学》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课程思政教学可加强德育教育、强化法制观念,深化学生全面药品质量控制观念。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教育中,转化“差生”的工作也很重要。“差生”的学习跟不上,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心。要树立差生的自信心,就必须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建立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用师生情感染他们,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面临着深刻的危机,西方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激烈的交锋。在近代中国文化教育转型过程中,"中体西用"对于改变传统教育的空疏之风,打破八股取士制度的禁锢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