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植"石油"     
张晓天 《初中生》2005,(21):18-19
地球上石油的储量并不令人乐观.随着世界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世界能源专家估计,地球所蕴藏的石油还可以开发50~100年.近几年来,能源专家一直在寻找新的"石油",他们发现,可以通过种植植物来获得石油.  相似文献   

2.
“石油”颂     
  相似文献   

3.
“种”石油     
能源专家预测,地球上现有的各种矿物能源乐观估计也只够用100年,加上科技文明的飞速发展,能耗的成倍增加, 新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越来越紧迫地摆在人类面前。且不说矿物能源这种日趋枯竭的危机局面,仅从它们对环境的污  相似文献   

4.
理解“石油文学”必须从摒弃政治化的概念开始,对它表现出的具有丰富的人性内涵的“石油人”也必须进行全新理解。具体来说,“石油文学”就是要写出现代意义上的“人”,注重人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5.
据有关专家预测,地球上现有的矿物能源乐观估计也不过再用100年,加上科技文明的飞速发展,能耗的成倍增加,新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越来越紧迫地摆在人类面前。且不说矿物能源这种日趋枯竭的危机局面,仅从它们对环境的污染而言也足以令人扼腕了。人们长久期盼着能找到一种“石油植物”,像稻米的春种秋收一样,春播绿草,秋收石油。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世界能源专家估计,地球所蕴藏的石油还只能开采50~100年。然而,近些年来,能源专家研究发现了新的能源———可以种植的“植物石油”,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石油能源库。曾获过诺贝尔奖的美国化学家卡尔文发现有一种小灌木,用刀划破树皮,便会流出像橡胶一样的乳汁。经化验后,他发现这种乳汁跟石油的化学成分很相似。于是,他便将这种小灌木取名为“牛奶树”。后来,他又发现一种叫作三角大戟的灌木,也会流出含石油成分的乳液。于是,他搞了6亩石油树种植试验田,一年竟收获了50多吨石油。研…  相似文献   

7.
《论语·季氏》里孔子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其实人人都有忧患意识,不同的人格,忧患的东西各异而已。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老子说的圣人之忧。治理一个国家可得像烹调一条小鱼,精心调配佐料,拿捏适度火候,方能"色、香、味"俱全。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政治家们深为"石油安全"忧虑,中国也不例外。"石油安全"威胁到经济的发展,这倒是一条不小的"大鲜"。  相似文献   

8.
数百年来,煤和石油一直在燃料王国里唱“主角”。试想,煤和石油的“祖宗”既然都是远古时代的植物,那么能不能种植能源作物,像收割庄稼一样来“收获”石油呢?这将是本世纪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新问题。理想的生物燃料作物应具有高效光合能力。从当前情况看,芒属作物可算是一种理想的生物燃料作物。“芒”,原产于中国华北和日本,这种植物具有许多优点:1.生长迅速。很短的时间内就能长3米高,所以当地人称它为“象草”。2.生长泼辣。这种作物从亚热带到温带的广阔地区到处都能生长,它在强日照和高温条件下生长茂盛,对肥水利用率高。在生长期间,可…  相似文献   

9.
在石油化工厂里,总可以看到一种冒着火焰的“烟囱”。实际上,这并不是什么烟囱。因为一般烟囱冒出的应该是烟,而这种“烟囱”冒出的却是可燃气体,一出“烟囱”即被燃烧。所以,人们称它为“火炬”,或者更确切地称为“安全火炬”。火炬顶上,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的一次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中,笔随堂听了十位教师同时执教指定的课《卧薪尝胆》,极富戏剧性的是:有九位老师照本宣科地带领学生将阅读课的答案锁定为一种——“比喻刻苦自勉,发奋图强。”只有一位教师别出心裁地引领学生将阅读课的感受发散为九种。  相似文献   

11.
“工业作物”种植,即种植那些可以用来生产矿物能源和化工原料替代品的经济作物,从中提炼新能源和化工品。“工业作物”的种植受到发达国家的重视,德国政府每年拨款5000万马克用于“工业作物”的研究和开发,并成立了生物原料和生物能源研究中心,专门负责这方面的科研以及促进、协调全国“工业作物”的种植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胡椒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调味品,是一种藤蔓植物,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热带季风气候区.在我国海南省分布着许多胡椒种植区.胡椒生长过程中需要提供一定的支柱供其攀爬,往往选择较为的粗大石柱(一般均为水泥柱)作为支撑柱.这些“石柱”(图1)在胡椒生长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以及蕴含着哪些地理原理呢?  相似文献   

13.
~~种植“精神的种子”@陈明华 @秦志强  相似文献   

14.
有专家指出:教育是农业,教育是慢的艺术。若如此,教师便是农夫,是在学生心灵中种植科学、道德和理想的人。语文教育学家吕叔湘在回答别人问他是怎样成功时说过,他的成功,课内知识占30%,课外知识占70%。可见,局限于课堂的语文学习是不完备的,  相似文献   

15.
余慧雅 《教师》2013,(18):14-14
"在幼儿园,他不同别的孩子玩。""进行游戏活动时,她从不举手发言。""每次做一件有难度的事情时,他总是很快就泄气了。""她总说自己长得不漂亮,小朋友不喜欢她……"4~5岁是孩子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一般孩子的自信约在4岁时开始萌芽,孩子自信的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做事的动机、态度和行为。那么,自信心是什么呢?自信心是人对自己力量的认识与充分估计,以及在此基础上对  相似文献   

16.
为了帮助孩子们亲近自然,关注周围环境,我们在园内开辟了种植园地。刚开始时孩子们感觉很新鲜,很喜欢去,还讨论制定了相关的活动规则。后来,由于场地小、孩子多,孩子们实际进入园地的机会并不多,因此,他们对植物的观察记录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多孩子对种植园地渐渐失去了兴趣。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在园内创设种植园地有无必要?在目前班额普遍较大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种植园地而不至于让孩子感到“可望不可即”?怎样维持幼儿对种植园地一定的关注度……对此,您有什么建议吗?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的一次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中,笔者随堂听了十位教师同时执教指定的课文《卧薪尝胆》。极富戏剧性的是:有九位老师照本宣科地带领学生将阅读课文的答案锁定为一种———“比喻刻苦自勉,发奋图强。”只有一位教师别出心裁地引领学生将阅读课文的感受发散为九种:会稽一战,勾践战败,给吴王当奴仆。这就是“胜者王,败者寇。”勾践能称王,能为寇,这是能屈能伸。“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从中我读出了骄兵必败。会稽之战前,勾践为王,好像站在山顶;会稽之战后,勾践为奴,好像下到了山底。为王的勾践锦衣玉食、香车宝马;为奴的勾践布…  相似文献   

18.
申月红 《教育文汇》2014,(12):37-38
著名作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梅子涵先生在谈及儿童阅读时说:“你听说过种植童话吗?它就是引导孩子把非常奇异的想像力、非常美妙的心愿、非常善意的爱惜等搁入自己的脑里,搁进思维和精神。它们不像一棵树成长是让你看见的,可是只要你成长了,它们也就附入了你的生命,是一大片的绿荫,鸟儿站在枝上是快乐和歌唱,阳光洒下,就总有灿烂和灵感。”  相似文献   

19.
20.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科学领域教育建议中指出: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如: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