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课改在全国进行得如火如荼,各实验区的老师们由此获得了许多切身的体验。但在教学的实际工作中,老师们也对新课标的某些理念产生了不同的理解。例如江苏的丁平老师,他对教坛泰斗于永正老师的某些做法,就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您想不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争鸣”栏目欢迎您的加盟!  相似文献   

2.
“家常课”如同我们吃的家常菜、家常饭,虽说普通,但却是我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常规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我们许多教师在课改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是与重视“家常课”的教学分不开的。 但在课改进程中,一些学校的部分教师中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公开课演戏型、家常课应试型的“二面人”现象。老师们常说,我还是蛮喜欢听别人的课,听一  相似文献   

3.
自本刊推出“怎样的课才是好课”的争鸣话题以来,引起了读者们 的广泛关注,并由此话题引申出了“关于公开课的教学”、“是重视教学过程还是 教学结果”等话题。大家从各个不同角度,对所关注的问题提出了很有见地的看 法,这些看法对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精神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就上述争鸣话题, 本刊将暂告一段落。在贯彻新课标的进程中,还有很多话题值得讨论,欢迎广大 读者赐稿。  相似文献   

4.
<正>新一轮的常规听课结束了,很多课是熟课,老师们也都是“熟人”,因为老师们精心准备和设计,熟课常听常新,熟人常见常“美”:在教育教学能力上较以前又有了新提高,又上了新台阶,尤其是新课标实施的第一学期,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处处可以体现。但是,静下心来,回顾不少老师的课堂,总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缺少什么呢?对,那就是在课堂上没有看见“您”——作为独特生命个体的老师!课后,大家例行围坐在一起进行教研评课。  相似文献   

5.
从2001年起,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据统计,截至2003年年底,全国已有1600多个县区参与了新课改的实验。就在一些教育研究机构的专家们忙着制定“新课标”、“新教材”时,一些他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发生了:性格内向的孩子无法融人“花哨”的课堂教学;心急的家长们在课外忙着给孩子补课;老师们手里准备好几套教材.一套应付课改检查,其他的用于正常教学……旨在减负的课程改革却在一些地方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如《历史教学》主编任世江老师所说,“课改过程中的问题很多,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教材。教材是决定高中课改成败的第一道门槛。”好的教材不但可以教育学生而且可以引导老师,不好的教材会扼杀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而且可能造成错误的情感价值观。网上“愤青”的言论就不能不使人联想到历史教科书的问题。新课标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在广东已经使用了三年,据我调查,教师们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云南教育》2005,(13):3-5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参与课改的学校、教师们所关注的热门话题。为此,本刊特约请省内外部分学校的一线教师撰文,就他们在教学工作中实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课改理念所采取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现将老师们的来稿整理编辑为专题文章供广大读者参考,并欢迎大家参与到这一讨论中来。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颁发已两年了,笔者作为担任课改年级的老师也已进行近二年的语文教学工作。在这二年的课改教学教育工作中,深感新课标及课改的重大意义及作用,在课改活动中,与同事们一起进行了探索,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了一些实践,现将自己在课改中的一些作法和看法谈谈,姑算抛砖引玉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推出.中国教育掀起了新一轮的课改热潮。2007年1月4—5日,广州市历史教研室与香港教育学院教育领导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穗港历史“一课两讲”交流活动。这种富有创意又别出心裁的交流活动把双方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差异呈现在老师们的面前。尤其是香港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对许多内地教师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起热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10.
课改——关注课改“教育论坛”刊登课改教育教学论文,宣传课改精神,推广课改经验,为广大中学教师适应新课改、走进新课程、熟悉新教材释疑解惑。“探索与争鸣”:聚焦走进新课程的实践与探索,关注课改热点。“课政新论”:刊登教师在课改形势下的新观点、新做法,总结新经验。  相似文献   

11.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参与课改的学校、教师们所关注的热门话题。为此,本刊特约请省内外部分学校的一线教师撰文,就他们在教学工作中实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课改理念所采取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现将老师们的来稿整理编辑为专题文章供广大读者参考,并欢迎大家参与到这一讨论中来。——编者  相似文献   

12.
数学综合与实践课虽然在数学课中所占分量不多(每个学期至少一次).但由于是这次数学课程改革中增加的内容,从而备受老师们的关注.老师们关注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内涵是什么:二是如何上好数学综合与实践课、虽然数学课改开展有好几个年头了,但老师们对这两个问题还犹如雾里看花.因此,我们组织了这次讨论(第37次),目的是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一些研讨,为老师们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现在,经常听到一些老师这样议论:“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很难管理,学生太吵了,要不是课改,就不会这样了。”“课改其实就是让学生多发言,多讨论、多表演、唱唱跳跳又一节,到头来一点知识也学不到,课改有什么好?”课堂教学中为什么“吵”?学生吵闹的原因是因为课程改革吗?课程改革好不好呢?我认为出现这些现象有两种原因。第一种原因是教师缺乏组织能力,没有组织好教学。很多老师在教学时不能顾及全班而围绕部分学生进行教学。而现实中我们是大班教学,不可能实施像国外那种自由式的教学。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  相似文献   

14.
朱国旺 《教育》2014,(28):41-42
近年来,广东省珠海市第七中学在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落实公平教育。学校实施四大工程,让每一位教师诗意地幸福工作。学校认为,名校之名在于名师,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学校秉承“办老师和学生都喜欢的书香式生态学校”的理念,把“以老师为本,让老师幸福,让学生快乐”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教师“幸福地做教师,做幸福的教师”。课改先行与青蓝工程课改从“改课”开始。根据学校课改的实际需要,按照更新观念、建模实验、示范推广的课堂改革思路,启动与实施自主课堂教学改革。通过组织教师到课改名校参观学习和回校上感受课,并把“课讯”  相似文献   

1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在新课标理念的导引下,课究竟应该怎么上?这是许多老师关注、并希望得到解答的问题。江苏教育报刊社和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组织51所中小学校,联合举办“杏坛杯优质课评比”,这是十分适时的,就像这春天的雨下得特别及时。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人们很期望对科学教材的课型进行合理分类,因为教材课型的多样化和课型之间的差异较大,要对所有课型课的教学进行成熟的把握的确不易,所以对于老师们来讲科学课难上。但从教学法的角度看,比较多的老师又可以找到一些好方法,就是不管什么课型,“忠实”执行好探究教学的“基本过程”,即“问题—假设—验证—结论”这样的套路,教师在教学中,无所侧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语文课堂确实比以前上得像模像样了,上得生动活泼了。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表演、画画……然而在新课标的实施中不乏有许多伪善的东西,出现了一些失度、失衡现象。现在不少老师,特别是上公开课的老师,为了课堂上的教学计划和任务,潜心钻研,精心设计,尽心“导演”,使整个课堂师生配合得“滴水不漏”、“天衣无缝”,可谓费尽心机,让你拍手称赞。但是,拍手后往往觉得这样的课似乎缺少些什么?我只想问一句,语文课这样上,你觉得语文味还浓吗?一、现象1云里来雾里去的发散思维课请…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语文教学是在新课标下出现的教学模式,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在这种模式下,许多老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变“满堂灌”为“满堂问、满堂论、满堂动、满堂看”,甚至违背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与课改的精神背道而驰。这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出现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同样是贻害无穷的。主体性语文教学必须从“形似”走向“神似”,从而形神兼备。一、“形似”的种种现象1、满堂问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课,一篇课文学生都读好几遍了。老师问:本文的作者是谁呀?听说有位老师在教《藤野先生》时提了100多个问题,真不可思…  相似文献   

19.
东江老师的《课例》 ,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好课例 .好就好在本课例来源于实际的课堂教学 ,体现了课例的真实性 ,暴露了日常教学中所出现的“良性突发事件” .不管广大读者对东江老师处理“良性突发事件”的方法是否认同 ,但笔者认为“良性突发事件”毕竟是教学中常有的不可回避的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良性突发事件” ?笔者认为 :一、“突发事件”的出现是日常教学中的正常现象素质教育就是依照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 ,挖掘和发挥学生身心发展的潜能的教育 ,而数学教学尤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实现发展性目标作为教育…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语文观的深入人心和新课标的着重提倡,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重视,作为促进学生阅读的有效途径,上好阅读指导课显得十分有必要。执教阅读指导课,最忌讳将整本书的阅读交流变成一个章节或一个片段的分析,从而使阅读交流变成了文章赏析,失去了课型本身的意义。在进行阅读指导课设计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兼顾好六个问题:“交流什么内容?思考什么问题?提炼什么精华?学会什么方法?提升什么能力?受到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