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高考数学压轴题常出现一类不等式题型:f(x)≥(或≤)a(x-x0)"对x≥(或≤)x0恒成立,其中,n,x0为常数,a为参数,且f(x0)=0,求参数a的取值范围".由于这类问题能有效地甄别学生的思维品质,综合性强、难度大、能力要求高,很多同学对此望而  相似文献   

2.
以2-甲基吡嗪-5-羧酸铜单核配合物为配合物配体,合成了一个Cu-Er异核配合物Cu(2-mpac)2Er2(NO36(H2O)8·6H2O(1)(2-mpac:2-甲基吡嗪-5-羧酸),并利用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和单晶X-射线衍射仪对配合物(1)进行了物理化学性质表征。晶体学数据: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835 10(10)nm,b=1.006 62(14)nm,c=1.240 14(15)nm,α=111.662(3)°,β=99.057(2)°,γ=100.472(2)°,V=92.35(2)nm,Z=1,μ=5.209 mm-1,F(000)=633,S=1.070,最终偏离因子为[I>2σ(I)]R1=0.058 5,w R2=0.163 2,对于全部数据R1=0.067 8,w R2=0.175 4。  相似文献   

3.
题目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x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x所用时间为t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2△x(t1-t2))/(t1t2(t1+t2)) B.(△x(t1-t2))/(t1t2(t1+t2))C.(2△x(t1+t2))/(t1t2(t1-t2)) D.(△x(t1+t2))/(t1t2(t1-t2))分析本题的已知量是两段相等的位移以及对应这两段位移所需的时间,待求量是加速度.不难想到运用x=v0t+1/2at2和v=v0+at等有关涉及位移、时间、加速度的公式,同时根据"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x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x所用时间为t2",可以列出相关方程,从而求解.下面是该题较典型的几种解法.  相似文献   

4.
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题型A:"已知x1、x2分别为方程2x+2x=5、2log2(x-1)+2x=5的实数根,求x1+x2的值".一般会这样变形:2x=5-2x、2log2(x-1)=5-2x,会错误地得到结论x1+x2=10/3.究其原因,是受到曾经作过形似的问题:题型B:"已知x1、x2分别为方程2x+x=5、  相似文献   

5.
对称问题是函数和解析几何中的重要考点,如何有效解决?本文将以向量为工具给出对称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供读者参考.一、点关于点对称问题结论1点P(x0,y0)关于点M(a,b)的对称点为Q(2a-x0,2b-y0).证明:设Q(x1,y1),则必有(?),即(a-x0,b-y0)=(x1-a,y1-b),得到a-x0=x1-a,b-y0=y1-b,即  相似文献   

6.
若在一组数据中,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k出现fk次,那么(x1f1+x2f2+…+xkfk)/(f1+f2+…+fk)叫做x1、x2、…、xk的加权平均数.记作x=(x1f1+x2f2+…+xkfk)/(f1+f2+…+fk).其中,f1、f2、…、fk分别是x1、x2、…、xk的权.加权平均数的求法关键是要找准两点:①计算所有数的总和;②数据的个数.二者的商就是平均数.要注意避免用各类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类数来求平均数的错误.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在具  相似文献   

7.
先看这样一道题:已知x1、x2是方程x2+x-1=0的两个根,求代数式(x12+2x1-1)(x22+2x2-1)的值.大多数同学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的:原式=(x1x22+2x12x2-x12+2x1x22+4x1x2-2x1-x22-2x2+1=(x1x22+2x1x2(x1+x2)-(x1+x22+6x1x2-2(x1+x2)+1.再以x1+x2=-1,x1x2=-1代入,计算出结果为-1.由于上述变形较繁,容易出现失误.实际上,本题可利用方程根的定义轻松解决:因为x1、x2是方程x2+x-1=0的两  相似文献   

8.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根之比为2:3,求证:6b2=25ac,证明:设方程ax2+bx+c=0的两根分别为x1、x2则x1/x2+x2+x1=2/3/2=(13)/6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知: x1+x2=-b/a x1·x2=c/a  相似文献   

9.
Na2O2是一类重要的过氧化物,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现将与Na2O2有关的考点总结如下.一、以Na2O2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知识Na2O2中氧为-1价,既可以升高为0价(表现还原性),又可以降低为-2价(表现氧化性).故以Na2O2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知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例1在下列反应中,Na2O2只表现出强氧化性的是()(A)2Na2O2+2CO2=2Na2O3+O2  相似文献   

10.
题目(2011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第24题)[阅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任意两点P(x1,y1)、Q(x2,y2)为端点的线段中点坐标为((x1+x2)/2,(y1+y2)/2).  相似文献   

11.
若x1,x2,…,xn(n∈N*)为正实数,则max{x1,x2,…,xn}≥(x1+x2+…+xn)/n≥(x·x2·…·xn1/2≥min{x1,x2,…,xn},当且仅当x1=x2=…=xn时等号成立.这是一个浅显的结论,用它来解一些复合最值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笔者在高考复习的过程中,不等式部分有这样一道题:题目:正实数x1,x2及f(x)满足4x=(1+f(x))/(1-f(x))等且f(x1)+f(x2)=1,则f(x1+x2)的最小值为()(A)4(B)2(C)4/5(D) 1/4解法1:由4x=(1+f(x))/(1-f(x))可得f(x)=4(x-1)/(4x+1),由f(x1)+f(x2)=1知(4x2-1)/(4x2+1)+(4x1-1)/(4x1+1)=1,可解得4x1=(4x2+3)/(4x2-1),所以  相似文献   

13.
2010年高考湖北卷文科压轴题第21题:设函数f(x)=1/3x3-a/2x2+bx+c,其中a>0.曲线y=f(x)在点P(0,f0))处的切线方程为y=1.(1)确定b,c的值;(2)设曲线y=f(x)在点(x1,f(x1))及(x2,f(x2))处的切线都过点(0,2).证明:当x1≠x2时,f’(x1)≠f’(x2);(3)略.本题第(2)问命题组提供的答案是:  相似文献   

14.
如果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A(x1,0)、B(x2,0),那么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写成y=a(x-x1)(x- x2)的形式,其中a是待定系数,这就是二次函数的交点式(或零点式).下面举例说明这个形式在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第1点导数与函数()必做1已知函数f(x)=eax·(a/x+a+a),其中a≥-1.(1)求f(x)的单调递减区间;(2)若存在x1>0,x2<0,使得f(x12),求a的取值范围.牛刀小试破解思路第(1)问求出导数后,分a=-1,-10求出单调递减区间.第(2)问注意理解条件是存在x1>0,x2<0,使得f(x12),可以直接论证或者构造反例求解.  相似文献   

16.
根与系数的关系是指:如果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个实数根,则有x1+x2=-b/a、x1·x2=c/a,它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中考中多以填空、选择、解答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频率较高,也常与几何、二次函数等  相似文献   

17.
贵刊"数学问题与解答"栏目中的数学问题,很多题目的难度与奥数题相当,且其解题方法新颖、构思巧妙,笔者读后深受启发.但其中不等式证明的一些题目,若应用AM—GM不等式或幂平均不等式等常规方法,可以获得另外的解答.请见以下各例.例1(2011年第2期《数学教学》865题)已知x1,x2,…,xn为小于1的正数,且x1+x2+…+xn=1,求证:  相似文献   

18.
陈波 《数学教学》2012,(10):22-24,44
2011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题目已知(x1,y1)、(x2,y2)、(x3,y3)是圆x2+y2=1上的三点,且满足x1+x2+x3=0,y1+y2+y3=0.证明:x12+x22+x32=y12+y22+y32=3/2.文[1]通过转化思想将本题转化为三角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2013年南通市中考数学卷第28题进行评价,谈谈"四基"的协同教学问题.如图1,直线(b>0)与抛物线y=kx+b(b>0)与抛物线y=x2/8交于A(x1,y1),B(x2,y2)两点,与x轴正半轴相交于点D,与y轴相交于点C,设△OCD的面积为S,且kS  相似文献   

20.
题目(见2010年山东卷(理)22题)已知函数f(x)=1nx-ax+(1-a)/x-1,g(x)=x2-2bx+4,当a=1/4时,若对任意x1∈(0,2),存在x2∈[1,2],使f(x1)≥g(x2),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