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在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时,由于受生活中错误经验的影响,对力和运动关系的判断往往会误入歧途.那么怎样才能准确把握力和运动的关系呢?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1.物体运动状态不变:是指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都不变化,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  相似文献   

2.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这个定律包含两个重要概念 :第一 ,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去维持 ,只有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 ,才需要力的作用。第二 ,定律说明物体具有能够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在物理学中把物体这种固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科学地说明了力和惯性这两个概念 ,正确地解释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是物理学中一条基本的规律。然而 ,不少人在学习和生活中对这条定律还…  相似文献   

3.
力学是研究物体惯性、力和运动三者关系的科学,认为力学只是研究力和运动的科学是不全面的.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这是力学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律.物体不受力才能做惯性运动.然而我们所处空间不存在做惯性运动的物体,这就给惯性问题的教与学带来困难,使学生很难理解惯性的本质,很难把惯性和受力现象区别开来,很难在研究力和运动时考虑到物体的惯性.  相似文献   

4.
知识网络建构 高中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力和运动的关系,联结物体受力和运动状态改变的基本规律是牛顿运动定律。力和运动的知识网络建构如下:  相似文献   

5.
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其他物体对它施加作用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惯性定律"。"惯性定律"亦即"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说明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条件,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科学地阐明了力和惯性这两个物理概念,正确地解释了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并提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  相似文献   

6.
“力和运动”一章是学习了最简单的运动规律,在建立了力的概念的基础上,将这些知识综合研究,从而初步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这一章涉及的概念有:惯性、摩擦力和二力平衡;要求掌握的基本规律有: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的条件.本章是初中力学的重点内容,也是继续学习力学的基础.本文拟对“力和运动”一章的重点进行分析、研究.一、考查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概念的认识、理解和运用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  相似文献   

7.
1因果性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又进一步指出,力和加速度的等量关系,有了力就有了加速度,若不存在力,则没有加速度.我们判断受力问题可以根据这一因果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它科学地阐明了力和惯性这两个物理概念。正确地解释了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并提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惯性。和实际情况较接近的说法是:任何物体在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都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即原来静止的继续静止,原来运动的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对历年高考关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习  相似文献   

9.
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包括两部分内容: 1.物体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将改变其原有的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一、因果性 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又进一步指出,力和加速度的数量关系,有了力就有了加速度,若不存在力,则没有加速度.在判断受力问题可以根据这一因果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一、内容概述本讲名为力和运动,其实包含了物体的运动、力以及力和运动三章的主要内容.对于物体的运动部分:要求能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会选择参照物,并依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会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会画出和识别s-t或v-t图像:知道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区别.对力的部分:要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示意图来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对物体受力  相似文献   

12.
二力平衡是初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内容.我们通过探究二力平衡的实验,可以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为进一步学习力和运动奠定基础.问题提出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  相似文献   

13.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物体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了阻力.对牛顿第一定律中"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理解为: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相似文献   

14.
考点聚焦本考点涉及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是在力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力和运动的关系。主要内容有: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理解什么是惯性,并能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弄清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范例解析例1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外力,它一定保持静止B.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C.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不变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它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必定要受到外力的作用,可见选项D符合题意。说明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  相似文献   

15.
受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同学们常用头脑中的概念看待力和运动的问题,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举例辨析如下.例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运动,在物体上不一定有力的作用B.物体静止,在物体上可能有力的作用C.在物体上有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不一定有力对它作用猪解选人辨析本题考查要点是力。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郎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就要停止.”这种观点被伽利略、笛卡儿、牛顿等…  相似文献   

16.
一、两个关系的基本内涵力和运动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用一句话概括,即力决定的是物体的加速度,力和加速度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和速度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这是牛顿定律所揭露的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看似简单的关系,但是,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能自觉的运用这个关系,需要深刻地理解这句话的涵义. 做功和能量变化之间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物体怎样运动(包括运动性质和运动轨迹),取决于它所受的合力和初始条件。牛顿运动定律提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关系如下:F=0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恒力(1)F与v0在同一直线上匀变速直线运动(2)F与v0成某一角度匀变速曲线运动变力(1)F的方向始终与v在一直线上变变速直线运动(2)F的大小不变,方向总与速度垂直匀速圆周运动(3)F的大小与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方向与位移相反简谐运动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反过来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反映出物体的受力情况。从物体的受力情况去推断物体运动情况;或从物体运动情况探求物体的受力特征是动…  相似文献   

18.
<正>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无论是在宏观低速运动中,还是在微观高速运动中,力是一个永恒的概念,而对于物体的运动,大到天体的运动,小到原子、分子的运动,又是我们所要研究的另一个方面,对于力和运动相结合起来的题目,在中学阶段主要有以下三种解决方法.1.力的观点: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力的观点),这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此种方法往往求得的结果是瞬时关系,利用这种方法解题时需考虑运动状态改变的细节.从中学研究范围来看,只能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相似文献   

19.
学习“力和运动”这部分物理知识应该在一个“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和五个“知道”上下功夫。其中二力平衡的条件是这部分的重点 ,也是学习力学的基础。但学生对这部分的一些概念往往感到抽象、不好理解 ,尤其是对解释惯性现象感到困难、无从下手 ,因此 ,学会分析事物的现象是学习这部分知识的难点 ,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见文后附图 )由图可见 :( 1 )物体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时 ,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说明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即物体具有惯性。( 2 )物体受到不平衡外力作用时…  相似文献   

20.
一、本月知识学习指要要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1)它阐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2)它揭示了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惯性,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物体的惯性大小不随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3)它指出了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即匀速直线运动.要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1)它表示了力与加速度的瞬时关系,即加速度与合外力有着直接的关系,而速度与合外力无直接关系;(2)定义了1N的力;(3)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物体所受的外力方向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