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语文教育的人本问题进行了理论的思考和实践的探索。文章首先分析了“语文教学人本精神的失落”问题及现状,随后从理论上对“语文教育以人为本的选择”作以深度思考,最后探讨了“语文教育以人为本”的实践内涵。  相似文献   

2.
“语文素养”是一个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理念,“语文素养观”则是关于语文教育一系列根本问题的理论范畴。“语文素养观”突显人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素质教育思想在语文课程中的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3.
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这是李明新老师从事多年语文教学实践所悟出的“理”,也是虚心学习前辈和同仁先进语文教学经验的体会。“实”与“活”作为一种语文教育思想,对于丰富和发展语文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指导当前的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尤其是在防止和克服语文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等方面,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将“语文素养”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及其界说置于2001年《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知识与认知过程两维目标分类框架中考察,并将它们与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相对照,结果表明,前者的依据是“语感论”,在回答语文课教什么和怎么教方面仍需进一步探讨;后者与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学习理论大方向一致,但需要与时俱进,并深入研究语文课怎么教的问题。新近小学语文教材编者提出“语文要素”概念,并努力“构建语文能力发展训练体系”。这是小学语文教育指导思想对叶圣陶的“知识—训练—技能”路线的回归;但若向其中注入知识与认知过程两维目标分类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学习分类理论,则能更科学、有效地解决语文课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研究课程思想 明确语文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语文教育的研究与改革往往局限于教材教法。结果,研来研去、改来改去,时至今日,还有相当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对语文的内涵和性质的认识仍非常模糊,并由此而导致语文教育实践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我认为,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构建新世纪的语文教育体系,必须强化理论思维,特别是要加强对语文课程思想的研究,弄清语文的内涵、性质及特点等基础理论问题。只有弄清了这些根本性的问题,才能为迎接新世纪做好思想理论方面的根本准备。我认为,语文的内涵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至少它有“社会语文”和“教学语文”两种内涵;语文的性质也不…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2013,(7):F0004-F0004,F0002,F0003
为总结、推广语文特级教师的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发挥特级教师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培养、打造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家,经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研究决定,2010年4月,成立特级教师教学研究中心。中心成立以来,始终将“创新教育思想,争当语文教育家”、“教育理论与实践要符合语文教育规律”、“教育理论与实践要考虑到中国国情”、“教育理论与实践要有推广价值”等,作为特级教师教学研究中心的发展目标,发挥锐意探索的精神,为全国小语会的学术研究决策做好参谋,已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高端学术论坛。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育研究存在的许多问题可以归结为理论的贫乏,即缺乏一个对理论本身进行反思的“哲学化”的过程。语文教育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语文教育价值论的缺失,使语文教育研究失去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也使语文教育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处在一种半漂浮状态;概念方法的缺失,缺乏真正有深度的理论研究;非逻辑的理论体系,无法对语文教育作出整体的、本质的、逻辑的归纳和概括。  相似文献   

8.
对语文学科性质认识的局限性和不一致性,语文教学研究“学”与“术”的长期分离、理论没有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没有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及汉语在当前社会角色中的失衡、削弱了语文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语文教学改革中出现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剖析产生问题的根源,寻求解决的办法,有利于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保证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什么?这是关于语文本体论的问题,是关于语文的本源与实质的问题,是语文教育的元问题。但是,“目前关于语文的学术积累和理论准备,都不足以为我们提供语文是什么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得意忘象”是文艺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对“得意忘象”进行深层次的解析,能够找出它与语文教育的密切联系。通过对语文教育中的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和思想教育三个方面的整合,同时以“得意忘象”的美学理论作指导,语文教育将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当前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分期问题上的六种分歧意见,提出了分期应当遵循的“自身规律”、“社会关联”、“注重特征”、“远粗近细”四条原则,主张将中国语文教育史分为古代语文教育期(前语文教育期)、近代语文教育期(始语文教育期)和现代语文教育期(今语文教育期)三大时期,及其所属的言文教育期、古文教育期、文学设科期、国语国文期、语文定名期、语文波折期和语文革新期等七个时期。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月18~22日,“第五届世界华语文教学研究生论坛”在厦门华侨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围绕“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华语文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展开了专题演讲、优秀论文发表、小组座谈讨论,从华语本体与华语文教学、“三教”问题、现代教育技术、中华文化传播以及华文教育发展现状等多方面,交流、分享了研究理论和成果,促进了华文教育学术水平的提高,推动着整个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美学理论与语文教学实际相结合,提出“知”“、感”“、析”语文课审美教育的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14.
“本色语丈”就是在语文教育中摈弃那种忽视学生读、写、听、说能力训练的想法和做法,还语文教育本来就具有的“色彩”、“颜色”和“味道”。“本色”是针对“彩色”而言的。今天,处在社会转型期的语文教育,也面临着阵阵“流行风”的挑战,如五颜六色的教育内容、花里胡哨的教育形式、华而不实的教育泡沫等。对于在流行的“时尚”与传统的继承上信息不太对称的语文教师而言,应当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交叉口上,正确地寻找语文教育的适宜坐标,更多地关注语文教育的本色本香。要知道“一时流行”往往只能“流行一时”,教师只有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地挖掘语文中所蕴涵的“真”、“善”、“美”的因素,并将学生的智能水平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扬和审美境界的追求等作为本色,才能使语文教育永葆青春,并进而获得科学的发展。有鉴于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力争回归“本色语文”,即既要确定语文教育的应有本位,又要把握语文教育的应有本质,还要明了语文教育的应有本义。  相似文献   

15.
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是新课程理论对广大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该文从“创新教育理论”、“接受美学理论”、“比较阅读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叶圣陶先生的教材例子说”、“大语文教学观”等现代教学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创造性使用语文教材的必要性,为语文教学实践中创造性使用教材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语文大纲政策是语文教学指导的重要途径.我国小学语文大纲政策整体上历经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文字—工具”型教育阶段、以素质教育为主的“语言—思维”型教育阶段、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语言—人的发展”型教育阶段.根据多源流理论框架,对这三个阶段中决策者所关注的语文教育实践问题(问题源流)、领导人所秉持的语文教育价值理念(政治源流)和专家学者所形成的语文教育研究成果(政策源流)进行分析,提出决策中应加强问题意识、提升政治觉悟、吸收政策意见,促进三种源流共同推动我国语文教育治理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语文大纲政策是语文教学指导的重要途径.我国小学语文大纲政策整体上历经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文字—工具”型教育阶段、以素质教育为主的“语言—思维”型教育阶段、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语言—人的发展”型教育阶段.根据多源流理论框架,对这三个阶段中决策者所关注的语文教育实践问题(问题源流)、领导人所秉持的语文教育价值理念(政治源流)和专家学者所形成的语文教育研究成果(政策源流)进行分析,提出决策中应加强问题意识、提升政治觉悟、吸收政策意见,促进三种源流共同推动我国语文教育治理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建构语文教育范式不仅是语文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个现实之需,而且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应然追求,更是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实然愿景。语文教育范式的建构应遵循理论性、实践性、结构性以及普适性等原则。从语文教育的整体考察,语文教育范式的建构可以基于一种“线性”逻辑,即语文教育“从哪里走”、“如何走”、“走到哪里去”。据此,所建构的语文教育范式的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语言文字”是语文教育的基点,“语文实践”是语文教育的途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终点。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脱节,一直是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力图解决的问题。人们为此做了种种努力:“大语文”概念的提出,“贴近生活”的提出,“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的提出……来试图弥合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沟壑。可惜的是,这些努力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当胡塞尔“生活世界”的概念被引入教育教学界时,语文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又看到了新的希望,将回归“生活世界”当作解决旧问题的新药方。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汉语母语教学中的概念,其本体是以文化素材体现人文精神的口语和书面语。人文是语文教学涉及到的文化素材,人文性是人文蕴含的精神内涵。明确语文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语文与人文及人文性的关系,对于语文教育理论、语文教学实践、语文教材编纂和语文教育政策的研制具有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