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少父母把教育子女的责任推给祖父母或亲友,家长只负责孩子的吃、穿、用,很少抽时间坐下来与孩子交谈。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有的家长外出打工。直接寄钱给学生租房住,不给班主任留电话号码,他们的孩子几天不到教室老师也无法与其联系,造成管理失控。这些学生对待老师的教育,要么产生逆反心理.要么出现对立情绪;或敬而远之,或当面顶撞。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教育始于家庭教育,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当前的家庭教育问题颇多:有的家长言传身教负能量,孩子看在眼里;有些家长要么不管孩子,要么经常打骂孩子;有些家长貌似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可孩子的学习状况还是不尽如人意;一部分家长听天由命,认为孩子不会读书就算再管也无济于事;也有部分家长觉得管不住孩子,孩子出现了种种问题;还有一些家长以孩子的名义忙着为孩子"赚钱",却和孩子的隔阂越来越大,孩子也开始有逆反心理,孩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在新课程的引领下应该丰富家校沟通的方式,加强家校有效沟通合作,试着改变家长朋友的观念,努力让家校教育同步,共创家校教育新天地!  相似文献   

3.
刘兴华 《山东教育》2005,(18):52-52
目前,越来越多的孩子暴露出情绪方面的问题,他们或整天闷闷不乐.或一触即发、暴跳如雷,自我控制能力差,攻击性行为多。在生活中,因为种种原因,如父母没有给买想要的玩具,饭菜不合口和小伙伴产生冲突等等.幼儿常常会产生不良情绪。对此,有的家长常用打骂、训斥的方法强行制止,有的则一味迁就.无原则不计后果地忍让,满足……这样做的后果.要么是孩子不哭不闹,却养成了孤僻、封闭性格;要么是孩子我行我素,走上了自我膨胀之路。  相似文献   

4.
avstar@sina.com问:我的孩子3岁7个月大,如果不答应他的要求,他要么哭闹,要么不断重复这一要求,哄也不管用,讲道理不听,非得动用武力不可。请问,孩子不达目的不罢休如何处理才好?
  答:在多数情况下,孩子不达目的不罢休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在语言发展尚未成熟时,孩子想要使自己的愿望得到满足,只能通过哭闹的方式来实现。起初,家长会因为孩子年龄小等原因而满足其要求,久而久之,他就会觉得哭闹可以达到目的。当然,每个孩子的脾气秉性各不相同,表达方式和坚持时间也有区别,有的孩子哭闹几声或重复几次要求就会放弃,有的孩子则会坚持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人的性格、品质、意志、情操以及生活习惯的形成.莫不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在现实中,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与家长无关.孩子不成材完全是学校的责任;有的家长不知道如何关爱孩子,把握不好宽严度,教育孩子时情绪化严重.致使孩子在成长中喜怒无常,父母与子女关系恶化;有的家长很想拥有科学的育子方法.但却苦于没有人指导……  相似文献   

6.
<正>一、家庭教育瘫痪,家长不会教育孩子社会是进步了,人心也不古了,教育也重视了,可效果呢?却没有明显改善。现在家长教育两极分化现象极为严重,看起来都挺重视孩子的教育,其实不然,某些家长根本不会教育孩子,要么一味地宠,把孩子宠上了天;要么一味  相似文献   

7.
<正>由于各种历史因素,目前我国有部分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甚至在农村,有的家长每日为生计奔波,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教育孩子,使孩子的心理没有得到健康的发展。一、教育观念片面根据有关的调查研究表明,大部分家长存在教育观念上的问题。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一般体现在两个极端方面。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有的家长则不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忽视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导致孩子的成长不健康。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错误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过分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根据有关的调查显示,12.7%的家长片面地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别的无所谓。在这些家长的心目中,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学习成绩好更重要,他们一般都是以成绩为准则来评价孩子的好坏。导致许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身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有的孩子甚至产生了厌学的心理。2.忽视对孩子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大概有30%左右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严重缺乏足够的社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戴趋剡 《湖南教育》2003,(17):47-47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的素质转之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用发展的眼光看,仍有部分家长的素质不高,甚至偏低。一是文化知识层次低,尤其在农村,大部分家长仅仅是初中毕业。二是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当,要么以打骂、体罚为主,严而过度,不择手段,要么放任不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乐园。作为家长,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在教育孩子中取得主动权。  相似文献   

9.
“你具备家长的教育资格吗?”如果我们向父母们提出这个问题,你要么受到冷眼和嘲讽,认为这是对他们作为父母人格的不尊重和蔑视;要么认为这是连小孩都知道的问题,不足挂齿,不屑一顾。其实,从孩子的发展和科学教育的角度来看,仅仅具有法律上认可的血缘关系的父母并不一定具备担任家长的教育资格,也就是说,仅仅给予了孩子生命的家长并不必然具备胜任教育孩子的资格。  相似文献   

10.
正有些孩子在家不好好吃饭,要么边吃边看电视,要么边吃边玩玩具,吃一顿饭要两个小时。但若是问起老师在幼儿园吃饭怎样,老师居然说他(她)吃饭很好,有时还得第一名。孩子为何会判若两人?究其原因,是家园教育不一致。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平衡膳食,利于消化器官的吸收,因此幼儿园很注重幼儿饮食习惯的养成。有的幼儿通过老师的帮助自己能好好吃饭,可一回到家家长却不重视这方面教育,孩子难免又犯。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家在园吃饭一样好呢?幼儿园的一些做法值得家长借鉴,同时还要做到家园配合保持一致才好。  相似文献   

11.
于念英 《甘肃教育》2007,(12X):12-12
后进生有两类,一类是智力型后进生.另一类是非智力型后进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所遇到的后进生多数是非智力型后进生。而形成非智力型后进生的原因主要有:①家庭教育不当。有的家长对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过分溺爱: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随意打骂孩子;有的家长则对孩子放任自流,对孩子的学习从不过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孩子成长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为了孩子的未来,几乎所有家长都对孩子的教育倾注了全部心血,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父母真正了解自己孩子的甚少,要么盲目攀比,希望自己孩子最优秀,要么破罐子破摔,置之不理。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鲜明的个性,都有自身潜在的各种能力,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表现出极为明显的个体差异,他们的某些方面有快有慢、有先有后,这些都是很正常的。  相似文献   

13.
1.忙于生计,无暇参加。有的家长迫于生活,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外地工作,参加家长会的事自然无从谈起;有的家长工作十分繁忙,请不下假或抽不出时间参加家长会;还有的是单亲家庭,抚养孩子的负担很重,不愿耽误宝贵的挣钱养家的时间来参加家长会。2.收获不大,不愿参与。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家长总感到家长会要么是老生常谈,要么是空泛  相似文献   

14.
“多说”“多做”是我们在长期的农村幼儿园家长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乍一看,好像有点婆婆妈妈、絮絮叨叨的,但它在我们与农村家长的沟通中,确实效果显著。 一、多说 “多说”即多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变家长错误的教育行为、教育方法。 由于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农村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存在不少错误观念,容易形成“两极化”教育趋向,要么说孩子小不用管、树大自然直,要么望子成龙心切,一味给孩子灌输知识、培养技能,而轻视其他方面的教育。我们根据农村幼儿家长文化水平较低的状况,开展以“说…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中国的家长是最累的,尤其是现在这些独生子女的家长,从孩子出生就开始为孩子的一生谋划:要让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进最好的小学,入重点中学,考名牌大学,做最体面的工作……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往往使家长们迷失自我,要么对孩子百般迁就,要么对孩子疾言厉色,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带来困难。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和家长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沟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再富也要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从这句国人皆知的口号中,可以看出我们发展教育的决心。作为一个教师,每每在报刊上…  相似文献   

16.
一般来说,孩子长到3岁,到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期,也被称为心理发展的危机期。心理发展的危机期是指孩子在某一时期逆反心理严重,常与人发生冲突,拒绝家长提出的要求。当这一时期到来时,孩子会出现一种与人格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的心理反应,就是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3岁以后,孩子常常以“不、就不”来拒绝家长提出的要求。令家长不解和困惑的是,有时越不想让孩子做的事,他就越要做,而且任性、“反抗”及破坏性行为表现明显。面对孩子的“不听话”,一些家长要么束手无策,要么打骂孩子。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不仅没有改变孩子当时的行为,还会对孩子…  相似文献   

17.
在家学语文     
郁磊 《中华家教》2011,(9):26-27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发觉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语文学习重视得不够。开家长会时,我和家长们谈到语文的重要,却听到不少苦衷。有的家长直言不会在课外时间督促孩子学习语文,有的家长则是找不到好的辅导方法。看着家长们紧锁的眉头,我在思考,如何让有限的学校教育与充满无限生机的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  相似文献   

18.
处理好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实现家、园教育的配合,是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孩子不习惯集体生活,有的孩子自制力差,常和别的孩子发生纠纷。有的孩子胆小怕事,不敢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有的孩子挑食、偏食现象严重。对这些孩子,仅靠教师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取得家长的配合才行。幼儿园的教育一旦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就能形成良好的氛围,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开办了“家长学校”,向家长传授科学育儿知识,让家长们成为教育的  相似文献   

19.
当小学老师多年,接触很多家长。在与孩子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家长的通情达理,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可是也存在许多无奈,甚至是有苦难言。特别是当我们发现孩子与其他同学相处过程中出现问题,向家长反映真实情况时,有些家长要么不能接受孩子表现不好的事实,要么认为老师言过其实。更有甚者,当着老师的面打孩子,闹情绪,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致使孩子和老师对着干,使原本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这样一来,孩子不但无法认识、改正缺点,家长和老师也容易在心中结下疙瘩,造成教育的失败。  相似文献   

20.
于瑞 《家长》2004,(Z1)
如今,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富裕起来,但在家教中,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却是一个盲点。有的家长对孩子花钱不加限制,为满足孩子的欲望而慷慨解囊;有的家长则对孩子花钱管束得过紧,即便是孩子的正当要求也非常苛刻。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都无法使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也无法使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从而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培养他们的理财能力,显然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家长要训练孩子有计划地花钱。家长给孩子零花钱,要定时、定量。家长只提出花钱的原则,具体如何支配这些零花钱则由孩子全权负责,家长不直接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