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反弹琵琶”似乎成了作文的一种时髦。那些极力倡导作文要逆向思维的教研论文及竞赛获奖的“反弹”之作屡屡见诸报端。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原本就思维活跃的中学生,仿佛寻到了一条写作成功的秘决,在作文中动辄反弹,标新立异。结果写出的多是观点偏颇的失败之作。这种现象反映出当前作文教学指导的一种失误,值得我们重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看了舞剧《丝路花雨》,英姑反弹琵琶的舞姿楚楚动人,令人经久难忘。为什么呢?因为“反弹琵琶”是一种突破,是一种新的创造,给观众一种愉悦的审美感受。跳舞与写作似乎有某些相通之处,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也迫切需要教给学生这种“反弹琵琶”的技巧。因为反弹琵琶的技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在写作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反弹琵琶”,启迪他们的逆向思维呢?我想谈三点意见: 一、在审题立意中培养逆向思维古人云:“意在笔先。”写文章必须先立意,在审题立意过程中,指导学生不断变换立意角度。如学了《愚公移山》,正面立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我国教育、特别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在这场变革中,由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近年来在一些地方、一些学校,“应试教育”反弹现象还时有发生,有的还十分严重。怎样才能顶住这种不良倾向、防止这种现象反弹?我认为,从根本上就是要从改变教师开始,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4.
文贵创新,而“反弹琵琶”不失为一种理想的创新手段,所谓“反弹琵琶”在写作上是指避开常规思维模式而借助于逆向思维从相反或对立的方面去立意构思的一种技法,运用这种技法有时的确可以起到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之效,从而写出新颖别致、异彩纷呈的文章来。当今中学生的不少优秀文章比如《“班门弄斧”又何妨》,(当代中学生议论文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反弹魔法师”?我给出的定义是能够充分利用师生间的“反弹作用力”、达到神奇教育效果的教师。这里的“反弹”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指学生对班主任的教育作出良性反馈和积极回应。起这个名字可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引发学生的“反弹”真是一件有趣而又有效的法宝!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改革中,从抓办学效益,人才质量,学风建设等方面进行“反弹琵琶”,以“反弹”促“正弹”,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近日获悉蜚声海内外的舞剧《丝路花雨》中,反弹琵琶的舞蹈设计深受观众欢迎。因为平常都是怀抱琵琶“正弹”,而举于身后的“反弹”,可谓平中出奇,令人振奋。由此得到启发,目前陷入困境的地理教学不也可以、而且有必要“反弹琵琶”吗?地理教学中的“反弹琵琶”是指当传统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颇费周折,且效果不明显时,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适当作些“反面”文章,则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8.
“反弹琵琶”是一种逆向求异思维,它突破思维定势,从常规的反面入手,即反其常而用之。“反弹琵琶”是教育教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法,运用它,往往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发人深省的效果。本文对“反弹琵琶”的技巧进行了初步探究和尝试,并研究了其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1.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候会叫你继续到两小时以上。(《包身工》) “继续”和“持续”虽都有“不间断”的意思,但“继续”为副词,“持续”为动词,因而原句的“继续”改为“持续”更为恰当。原句可改为: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候  相似文献   

10.
欧·亨利式小说结尾,是一种“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的文章结尾方式。这种结尾方式首 先要“蓄势”——制造水到渠成的必然趋势, 处处给读者以暗示必然要产生的某种结局,但 到结尾时,却突然来个“反弹琵琶”——与读 者的期待恰恰相反,然而,这种意外的结果却 又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我 们写文章也应如此构思——不但要营造优美的  相似文献   

11.
古人说:相反相成,相克相生。语文课上,教师利用错误教学法进行教学,确实是一种“相反相成”的课堂教学艺术。这种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讲授知识时,恰当地把握时机,有意识地采用错误结沦,让学生去思考,争议、辨析,然后教师点拨,纠正错误,明确正确的结论。这种教学法,以“假”明“真”,欲正先反,以反求正,犹如《丝路花雨》中的英娘“反弹  相似文献   

12.
刘洪涛  王琳  任建波 《考试周刊》2010,(43):173-174
“弹弓效应”是一个物理名词,指的是小天体或航天飞行器借助于大质量天体的引力来获得更大的动能。空间探测器从行星旁绕过.由于行星的引力作用,可以使探测器的运动速率增大,这种现象被称为“弹弓效应”。在航天技术中,“弹弓效应”是用来增大人造小天体运动速率的一种有效方法。1997年10月发射的“卡西尼”号飞船于2004年7月进入土星轨道就曾利用了这种效应。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是信息传输和反馈过程,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进行的信息传递的交互活动,这种信息交流一般都要符合学生的情感习惯和思维定势,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然而,为了取得某种特殊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置学生正常思维定势和理解意向于不顾,有意反其常而行之,这就是教学中的“反弹琵琶”。实践表明:恰当地运·用“反弹琵琶”技巧,往往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具有新异感和吸引力,引发学生强烈的关  相似文献   

14.
《中学物理》杂志2012年2月曾刊登过“A圆柱体落地速率多大”一文.为方便读者,将原题题目转录如下.  相似文献   

15.
谨防农民负担“反弹”隋松岩最近,姜春云副总理在全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代表党中央宣布了坚决制止农民负担“反弹”的“约法三章”;第一,凡与党中央、国务院减轻农民负担方针政策相抵触的规定和作法一律废止。第二,从现在起,暂停一切涉及加重农民负担的项目...  相似文献   

16.
此文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反弹琵琶,有其独自特点——“需要另一个条件——自信”,从“自信”的角度切入。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自信只是成功的一半,而要获取全部的成功,还得靠我们自己奋发进取。如若不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原有的一半也会丧失”,用“奋发进取”来诠释“自信”。此文构思巧妙,原本论述“奋发进取”的重要性,却绕道——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反弹琵琶——出其意:创新。  相似文献   

17.
解分式方程是通过“去分母”法把分式方程“整式化”的。在化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时,有时可能产生不适合原方程的根,这种根叫做原方程的增根。因此解分式方程中“去分母整式化”和“验根”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相似文献   

18.
徐世德 《云南教育》2005,(23):36-38
“水本无华,相荡乃漾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教学中的问题反弹,犹如投石击水、击石发光一样,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谓“问题反弹”,是指教学过程对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作解答,返还给学生,由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问题反弹”是“问题意识”的升华,不是教师为掩盖无知或摆脱窘境的遁逃术。而是教学民主思想的体现,是对学生质疑释疑的主体性作用的充分调动。问题反弹需要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迅速作出判断,舍弃无解决价值的、不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干扰信息,捕捉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9.
“反弹琵琶”,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阐发新见解,它是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所谓“逆向思维”,即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从相反方向进行思考,从而表达新的思想。如“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开卷不一定有益”、“不妨对牛弹琴”等,就属于“反弹琵琶”。作文时采用逆向思维进行构思,会为你打开一片新天地,使文章富有新意。  相似文献   

20.
[小引]从文本到心灵,从文本到生活,从文本再到文本,这种思想的碰撞,或“一江春水向东流”,或“反弹琵琶成新曲”,或“横看成岭侧成峰”,思想“火花”的顺向、逆向、多向的迸溅与飞舞,一定会编织出全新的情感网络,一定会拼贴出完美的心灵版图。所以,联想编创,这种更贴近素质教育要求、更接近文学本质的作文形式,无疑对学生的写“虚”能力(创新能力、想像能力)是最好的训练。但这种“虚”,又何尝不是以“实”为基石的呢!学生的阅读经验、生活感悟、想像空间、语言积累、表达水平,都是构成“基石”的要素。对此,我们应该予以关注和重视。[文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