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是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的平台,更是学生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场所[1]。这需要教师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始终以关注、引导、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故有经验,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感受领悟数学所蕴含的文化特性;同时让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亲身实践解决问题,进而使其智慧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由此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使数学课堂从单一枯燥乏味走向富有平等的尊重、真诚的对白、情感的浇灌鲜活生动,让学生在真诚的交流中焕发生命的绿色。  相似文献   

2.
如何让课堂高效、有生机,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经营知识、提升能力、交流情感和实现价值观的平台,是所有教师的梦想!然而,传统的数学课堂正失去了往日的魅力.如何重建课堂魅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场所,需要教育的智慧!全员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它能很好地解决学生被动学习的问题,符合新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基本理念,要求教师们要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潜力,进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多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让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正>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让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理念凸显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作用.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高效课堂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导向,着眼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为目标。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紧紧围绕数学教学这个主阵地,把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理念,积极探索适合数学教学特点的课堂模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目的,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训练"为过程,促进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激发对数学的情感,在交流与实践中探索、发现与应用新知。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我们必须改变的传统教学观念,重新审视教学活动,以关注人的价值和发展的高度,构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人文课堂"。力求体现:关注人的自然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建立以生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构建数学课堂文化,使学生对数学乐学、善学、会学。让每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让我们的数  相似文献   

7.
数学对不少学生而言是枯燥、乏味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遵循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把数学"生活化",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数学这门课程产生神奇的吸引力,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8.
数学学科是应用科学的基石.让学生在数学课堂自主探究中发展思维能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数学课堂的主旨.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一直秉承着这一宗旨.在课堂上,教师要"懒",学生要勤,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让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具体到每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发展学生为本"的思想,将常规教学思路拟定为"激趣导入—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深化"四个基本环节,努力构建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9.
生本课堂理念体现的是学生在课堂中当家作主人,话语权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交还学生的话语权,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中"能说会道",踊跃展示,交流分享,张扬生命,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灵动精彩。  相似文献   

10.
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是学生精神交流的场所,是激发其生命活力、启动其自由天性、展现其多彩自我的舞台.自然、清晰、深刻的数学课堂不仅尊重学生,也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杜绝"填鸭式"教学,而且能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让数学课堂给人回味无穷的感觉.从"再现知识的形成要自然"、"引导知识探究要清晰"、"体验思想方法要深刻"3个方面谈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韩洪文 《考试周刊》2013,(97):55-55
文章提出初中数学教师要切实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追求课堂教学高效益。教师要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让数学课堂成为"交流数学"与"分享数学"的场所;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活动,启发学生学会思考;要关注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想让数学课堂真正地"动"起来,必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本领,真正使数学课堂成为训练思维、增强信心、张扬个性的课堂.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各种条件使之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课堂能充满活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一、让课堂充满人文气息 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教学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把教学植根于对学生深厚的"爱"中,从而建立一个尊重、平等、和谐的新型的"教学场所",使课堂上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更多的是情感的交流与碰撞的过程,这样才能在相互交流、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师生情感的共鸣与心灵的呼应.  相似文献   

14.
正新课标的实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提升。从评价方式、评价时机、评价艺术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教师在鼓励、引导学生"有创意地表达"的同时,也要让教师的评价闪现出智慧的光芒。以下是我在实施、探索新课程理念下对数学课堂评价的一些尝试与思考:一、创设真诚氛围,陶冶学生情操人的智商是先天已有的,而情商是后天的培养和努力的结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该是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双向交流,作为教师要放下架子,充满真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真诚面对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爱意充满课堂,用心灵撞击思维火花,把数学融入生活,让学生体味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6.
自古希腊苏格拉底开始,“对话”就一直成为人们探索与生成知识的重要方式,而课堂中有意义的对话则是让学生学习交往的艺术,提升对话的素养.这样的对话才是真正和谐的对话.在对话精神的作用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平等交流、真诚沟通,取长补短,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相长,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头脑风暴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为目标的数学教学要求课堂成为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课堂,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头脑风暴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确保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本文具体阐述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头脑风暴法的教学理念,指出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教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让学引思"教学理念强调尊重学生主动精神,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教会学生思考、分析、整合.初中数学课堂需以"让学引思"为教学内核,"让"与"引"并重,"学"与"思"结合,使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深度发生,打造思维活跃、参与积极的数学课堂."让学引思"与新课程提倡的"生本"教学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意在引导和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初中数学课堂实践"让学引思"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亲身参与、深刻体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创建充满生趣、充满探索、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环境.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成学生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于是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整合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开放式教学方式走进数学课堂,是实现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开放数学教学,使数学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本文主要从开放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学习评价四个方面来谈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课改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不仅能够有效地落实这一理念,而且对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对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都有着重大影响。因此,作为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师,要组织多种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同时,也能展现数学课程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