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字典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工具,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和二年级上册分别安排了音序和部首查字典教学内容。在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认认同偏旁的字”的教学中,我惊喜地发现个别学生竟然“搬”出了《新华字典》。语文园地六“说说同偏旁的字”的教学中,我又发现很多学生都在使用字典。看来,小家伙们对这本书很好奇。考虑到字典对巩固拼音和独立识字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说的是一个高年级学生向语文老师报告说.她新买的一本字典不见了.她曾在这本字典的最后一页写下了一个“玉”字,老师问明了情况后,让学生不要张扬,老师帮她找一找。老师来到教室对大家说.前几天老师布置让每位回学都买一本字典.现在请同学们都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检查中,老师发现一名女生的字典最后一页写了个“壁”字,这显然是在原来的“玉”字上面改的,  相似文献   

3.
良师     
小时候,爷爷送给我一本字典,对我说:“字典的用处可大了,你相信吗?”我看了看这个厚厚的“砖头”,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爷爷见我不相信,便随手指了一个字,对我说:“你认识这个字码?”我摇摇头说:“不认识。”这时爷爷拿着字典,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说的是一个高年级学生向语文老师报告说,她新买的一本字典不见了,她曾在这本字典的最后一页写下了一个“玉”字。老师问明了情况后,让学生不要张扬,老师帮她找一找。老师来到教室对大家说,前几天老师布置让每位同学都买一本字典,现在请同学们都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检查中,老师发现一名女生的字典最后一页写了个“璧”字,这显然是在原来的“玉”字上面改的。当时,老师迟疑了一下,这名女生则满脸通红。随后老师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而是继续检查其他学生的字典。后来,老师了解到这名女生平时品德很好,但是家境…  相似文献   

5.
“新改的”     
王老师范读课文,把谬论的谬字读作“niù”。一个小学生举手发言;“您那个谬字可能念错了,昨天我予习时,我爸爸告诉我念‘miù’。”“你是听我的,还是听你爸爸的?”老师有点生气了。“……”孩子哑口无言了。这时,另一个小学生举起了翻开的字典说:“老师,字典上的注音是miù!”老师拿过字典看了一看,然后慢条斯理地说:“反正我过去学的时候还念  相似文献   

6.
我对贵刊1993年第二期刊登的福建省建宁县实验小学孔连根同志的《偏旁与部首相同吗?》一文中提出的“‘叛’字有偏旁而没有部首”的说法有些不明白。因为孔连根同志说:“部首是字典、词典根据汉字字形特点,为了便于查检汉字而设的。”可见,部首是查字典的依据,即使我们有时用“数笔画查字法”去查一些生字,也不是因为这些生字没有部首,  相似文献   

7.
一、每人准备一本字典或词典 俗话说:“字典是不说话的老师。”如果每个学生都准备一本字典随时带在身边,那么就等于身边多了一位老师。这位不说话的老师随时教你拼音、识义、辨别字形。可惜的是关于这字典被许多学生所忽视。 说到字典,我想起阿城小说《孩子王》里关于字典的描写。因为那时是“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时期,学校又是偏远地区,所以老师没有课本,只好天天教学生学字典,一天十来个字。等到了初三毕业时,老师为学生编了一则顺口溜: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教科书与字典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和助手,教科书中的字应与字典中的字相吻合,才便于向学生解释和说明。然而,小学语文教材五年制第十册《一夜的工作》中“矇眬”一词,字典中就没有。在字典中,只有“月”旁的“朦胧”和“日”旁的“矇眬”。根据课文中的意思,应该是“月”旁这个“朦胧”了。在同一册的《鲁班学艺》中,有“琢磨”一词的“琢”是多音字,在字典中也只有 zhuó这个读音而没有 zuó的读音,不属多音字。像此类问题,怎么向学生  相似文献   

9.
“课本中有一处出错了”“老师,我发现课本中有一处出错了。”这是我在讲授二年级语文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的课堂中传出的声音。闻声看去,我不由一愣,原来是课堂中不愿多说话,但是很聪明的小柯心。只见她左手指着课文第2自然段说“:文中写‘原来有一丛野蔷薇’,可我发现课文插图中只画了两棵野蔷薇,那就不应该用‘一丛’。”小柯心这个问题一下子吸引同学们纷纷去看书。难道书中真的错了吗?结果我们看到的和小柯心说的一样。此时我就赶紧引导学生一起查“丛”字的含义。字典中说“:‘丛’,聚集,许多事凑在一起。”显然书中文和图有不相配…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我练毛笔字。当时,我总是用一些废报纸来练。一次,父亲的一位朋友来我家中,看见我正在一张褶皱了的报纸上练着字。他看了看,然后笑笑对我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随即他提笔写了个“逼”字。我当时听着,只觉得不可理解。蓦然回首,才知道其意蕴深刻,才知那是让自己惜纸逼迫自己写好字。红尘岁月,如匆匆流水,不觉将渐渐步入青年,而自己总觉得少有长进,遗憾颇多。想来正是因为以前常感觉来日方长,依赖了一张又一张的人生草稿,不懂珍惜,不肯抓住最有利的时光扎扎实实写好每一个字。还记得有这样一…  相似文献   

11.
——有位母亲惊奇地对我说:“我昨天才发现我儿子已经认识好些汉字了,当我拿出字典翻时,他竟能念出不少字,我真不知道5岁的孩子是怎么学的。要知道,我们都没有专门教过他识字呀!”——4岁的女儿颇认真地问我:“为什么年龄越大,越有烦恼?”我反问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她说:“歌  相似文献   

12.
一位青年朋友满肚子不高兴地向笔者诉说美国人没有礼貌,于是笔者问其原因。她说前几天跟一位美国人谈及她到外地旅行的情况,当她谈到一些奇异的风俗时,该美国人对她说:Youdon’tsay!搞得她很不好意思,于是改变了话题,但当她说到最精彩的片段时,美国人又说:Youdon’tsay!所以她认为自己遇上一个非常没有礼貌的美国人。听完她讲的情况,笔者禁不住哑然失笑。我告诉她这位美国人不是没有礼貌,而是很“有礼”。她愕然问原因,笔者指出“Youdon’tsay!”是一句美国人的口头禅,不能照字面解释为“你不要说”…  相似文献   

13.
“改革语文教学,培养自学能力”,近年来已经引起执教者的普遍关注。有些教师勇于摆脱传统教学程式的约束,不断改进教法,在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但是多数教师还是只管教,不管学,并没有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究其原因,他们说:“大道理都懂得,就是缺乏解决具体问题的办法。”语文自学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诸方面,牵涉的问题较多。我认为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培养小学生使用字典的技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字  相似文献   

14.
耳闻有一位小学教师,在教学生读笔顺的时候,将“捺”误读为“nai”音。一位小学生向他纠正:“念na,不念nai。”这位教师却冷冷地说:“这个字是多音字,就念nai。”学生不服气地翻开字典与他争辩,这位教师急了,把眼一瞪说:“老师再不行,也比你强。怎么你这么爱犟嘴!”  相似文献   

15.
办公桌上,一封来自外地某中学的信静静地等着我。由信封上那有几分“功夫”的字,我推测是一位同行读者的来信。打开信,才知道是我搞错了——  相似文献   

16.
张志松 《生活教育》2012,(13):43-43
一 儿子这次语文测验只考了60多分,于是,我顿时拉下脸来,说:“怎么搞的?上次语文测验你考了90多分,这次测验怎么只考了60多分呀?”儿子一听,抬起头来,很不服气地说:“因为这次测验你没有许诺。”我一听,一头雾水地问:“什么许诺不许诺啊?”儿子一听,理直气壮地说:“上次测验前,你许诺我考好了,会奖励我去吃肯德基,我当然会考好的呀,这次测验你没有许诺,什么都没有,我还考好什么呀!”  相似文献   

17.
在我小的时候 ,我有一个好伙伴。我们经常踩着砖块在淤泥地里探险 ,或是在草丛中捉着小虫。他是那种绝对相信朋友的人 ,正如巴莱笔下的那个著名教育家 ,那个教育家的学生说 ,“我们不能对他说谎 ,因为你说什么 ,他就信什么。”一天 ,我们坐在一块大石头上 ,将刚捉住的小蜻蜓一只只放开。我说 :“这些小蜻蜓应该不会死去吧 !”他点了点头 ,我又说 :“我们对面的围墙里有一大片橘树 ,都结果了。”他仍是点了点头。哎 !在他的脑子里似乎根本没有“不”、“是吗”这些字。可是我忽然冒出个主意来 :何不骗他一次 ?于是我又说 :“那边还有一棵梨树…  相似文献   

18.
成语“蓬筚生辉”的“筚”,又写作“荜”,许多词典没有对此作出规范。200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考查成语使用的第4题用了后一种写法。我认为这种写法是不规范的,因为在这条成语里“筚”是本字,“荜”是借字。筚,《说文》:“藩落也,从竹毕声。《春秋传》曰:筚门圭窬”;《辞源》:“荆条竹木之属,可以编成篱落或简陋的门墙”。《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字典》释义与《辞源》基本相同。荜,《说文》未载。上引其他三部词典和字典,均释为:(1)荜拨,草名;(2)同“筚”。可见“荜”是借字,而且仅是一个“字”,连语素…  相似文献   

19.
(本测试题适用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一主题单元检测)检测一 形近字驿站 请教字典。“教”字部首是(),在字典的()页,“造”字偏旁是()在字典的()页。学着给汉字加偏旁部首,让小叶片有个名字。单元检测与评析@邓俐华$抚州市临川二小  相似文献   

20.
小学中年级学生往往把考试的“试”写成“试”,虽千叮万嘱,斜钩上不要加一撇,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偏要加一撇,这次期中试卷上,又有几人将考试写成“考试”了。我深深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吗?第二天,我夹着一叠试卷进了教室,进行试卷分析。讲到第一大题时我故作惊讶地说:昨天考试的时候有几位同学偷偷地将“兵器”夹带在试卷里了。同学们大惑不解,一双双惊奇的眼睛你瞧瞧我,我看看你。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戈”字,说:“同学们认识它吗?不认识的话请字典帮忙。”大家兴趣大增,马上打开字典急于想知识这字读什么,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