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诗歌从古至今传承着一个优良的美学传统,这就是讲究意象美。所谓意象,就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物象是客观的,不依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恶而发生变化。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 从中国诗歌的美学特征看,讲究意象美不仅是古典诗词曲的一大特点,而且是现当代诗人从事新诗创作的一种自觉追求。我们以现行高中教材第三册为例,从意象美角度来审视现当代诗歌名作。 《再别康桥》中,徐志摩把“河畔的金柳”比成“夕阳中的新娘”,还有那“软…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文学的等级与趣味发生过许多变化,对于个体来说,传统趣味不可能断然割舍,具有延续性。近代以来为民间与下层所喜爱的文体与趣味借助政治进入文学体系的中心地位。在20世纪的现实政治语境中,由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揭橥的当代文学创作原则更是强调工农大众趣味,批判“小资趣味”、“小市民趣味”,文学也出现新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壮族歌谣是壮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美学趣味和诗歌传统的生动反映。本文从壮族歌谣的形式、写作手法和构思等三个方面探讨壮族歌谣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壮被歌谣是壮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美学趣味和诗歌传统的生动反映。本文从壮族歌谣的蟛式、写作手法和构思等三个方面探讨壮族歌谣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随着分析美学在20世纪后半期的崛起以及其对传统美学的批判和清算,文学艺术的批评问题在逐渐受到冷落。整体上说来,分析美学家大多摒弃了文艺批评的普遍性,而将文学艺术的批评归结为个人的趣味好恶,走向了批评的取消主义。然而,取消主义者看不到趣味的二律背反所蕴含的辩证关系,因而不能真正从理论上取消文学艺术的批评。  相似文献   

6.
当代美学具价值论学科性质。只有从价值论角度出发采创构当代荚学体系,才能深刻地阐释当代中国人特有的审美追求与审美观念趣味,并形成与传统相衔接且具有当代整舍性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7.
作为自然主义美学的奠基者,桑塔耶纳的美学思想是在其自然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产生和形成的。对审美趣味及其标准的看法同样是以自然主义的哲学观为基础的:承认审美趣味的多样性、审美趣味有待于培养、审美理想决定了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8.
在梳理“味”成为美学范畴历史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滋味”说关注诗歌的审美作用、关注审美主体,其审美创造与审美趣味观同接受美学的观念契合等具有时代意义的美学特征,认为“滋味”说的诞生,树立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纯文学标帜,促进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苏龙祥 《现代语文》2010,(4):135-136
本文主要集中展开对梁启超、周作人二人的美学思想的趣味范畴的探究和挖掘,并进一步对二者的趣味美学思想加以比较。结合当下许多学者分别对他们二人各自的思想和趣味进行理解阐释和合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从远古的石器时代开始,中华民族就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不可磨灭、具有永恒魅力的美。中华美学就是在这个源远流长、博大深厚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又经过世代的积累,逐步形成了为我民族的独有的美学传统。这个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深深地渗透到我们民族的心理、意识、趣味、好尚之中,表现在艺术作品中,成为我们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并对整个人类作出了独特贡献,在世界美学史上占有无可否认的重要地位。今天,我们批判地继承它,对于树立正确的美学观点,培养健康高尚的美学趣味,提高审美能力,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周作人趣味的形成看,他吸收了西方希腊、罗马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思想和日本的文学思潮,并把它们都纳入了中国的传统伦理之中,纳入了儒道文学中。各种思想杂乱地掺和在一起,形成了多种矛盾因素互补互制又具有单一指向的超稳定的思想系统。周作人的趣味观深受传统的东方审美趣味的影响。他所追求的平和、冲淡、闲适,从根本上说是以中国传统的道释思想与传统的儒家美学思想共生互补而形成的。然周作人的趣味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对人道主义、民族主义的坚守,到对个性主义、审美文学的守护,再到个人主义与时代的冲撞,其趣味有个不断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加达默尔继承了胡塞尔、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传统,他的美学是他解释学哲学的一部分。加达默尔通过对教化、共通感、判断力、趣味等四个人文科学概念和对康德趣味和天才理论的批判为其现代艺术论奠定基础。他认为现代艺术具有游戏、象征、节日的特征,与古典艺术具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趣味主义"强调审美对于趣味人格、趣味人生建构的重要作用,张扬在审美与人生的统一中,实现个体生命的诗意超越。这一思想对高校美学教学改革具有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当下高校美学教学的困境主要体现为:忽视了美学学科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及阐释艺术;忽视了美学理论在面对时代文化及审美对象时所应有的穿透力;忽视了美学教学的人文价值与社会价值。因而如何实现美学教学的内在逻辑美与外在形式美的统一,如何增强美学理论对审美实践的阐释有效性,如何认识审美对人生境界构建的积极意义,是美学教学发展必须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趣味说"是中国古代美学向近代美学转型的重要标志。借助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原理,可将"趣味说"的体验过程分解为趣的生成过程、味象过程和提升鉴赏力过程,这有助于更科学、更系统地理解梁启超的"趣味说"。  相似文献   

15.
温克尔曼的美学思想对德国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拓宽了美学研究的视野,而且开创了历史主义的艺术研究方法的风气;他的“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审美理想甚至极大扭转了当时德国社会上肤浅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美学与艺术欣赏”课程的开设,从影视、绘画、建筑等方面,探讨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7.
怀旧的成本     
怀旧是需要成本的,一旦成本高涨,传统就成了富人的专利,比如穷人爱上了富人的红砖之时,富人倒爱上了穷人的青砖;穷人吃上富人的鱼肉之时,富人倒是点上了野菜;穷人穿上了富人的皮鞋之时,富人倒是兴冲冲盯上了布鞋……市场正在重新分配趣味与习俗,让穷人与富人在美学上交换场地。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40年代农民化与市民化两类通俗化小说从表现内容、表现形式、表现技巧、语言风格以及内在美学精神来看都有明显差异,前是体现出农民趣味与革命性追求的统一,后显示出市民趣味与现代性追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渡边淳一小说中对死亡的处理方式是非常独特的。这体现了渡边淳一小说中的一种死亡美学。渡边淳一总是精心设计主人公的死亡方式,使死亡变得诡异而妖艳,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美学趣味和生命感受。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的"趣味主义"理论作为一种以理想人格塑造为出发点和归宿的美学建构,从人的自然性切入人的生命本能去探究趣味生发的始源性,驻足于人与他人的关系以阐明趣味的丰富性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性互动,寻绎人与自我的关系以彰显趣味所映现的人与宇宙生机无限的统一性,从而将生命愉悦、人间情韵、宇宙诗心对于趣味人生的建构的有机关联和重要意义揭示出来。从梁启超说"趣"的方式及由此而赋予的"趣"的基本内涵来看,其趣味主义美学思想,对于我们在今天的现代文化语境中深入探讨生活与文艺的关系问题或其他文艺学、美学问题,既富有启迪意义,又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