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彼得·潘现象在中国悄然出现.从"彼得·潘综合症"的表现出发,分析当代大学生"彼得·潘综合症"产生的社会原因、家庭教育原因、教育体制原因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彼得·潘”是苏格兰剧作家巴里所著的同名幻想剧本中的主角,他是个永不长大的孩子。“彼得·潘”病症喻指依赖他人不肯长大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彼得·潘”是苏格兰剧作家巴里所著的同名幻想剧本中的主角,他是个永不长大的孩子。“彼得·潘”病症喻指依赖他人不肯长大的孩子。小学生学习上的“彼得·潘”病症喻指小学生学习时学校里依赖教师、家里依赖家长的依赖心理及其行为表现:不会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单以依赖家长为例,表现在陪读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4.
“彼得·潘”是苏格兰剧作家巴里所著的同名幻想剧本中的主角,他是个永不长大的孩子。“彼得·潘”病症喻指依赖他人不肯长大的孩子。小学生学习上“彼得·潘”病症喻指小学生学习时学校里依赖教师、家里依赖家长的依赖心理及其行为表现:不会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单以依赖家长为例,表现在陪读现象严重。“陪”者,伴随、辅佐,通“赔”也,陪读可分为“陪伴督促”型、“学习辅导”型、“简单替代”型,据某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看到“彼得·潘综合征”这个词的时候,我是一头雾水,不明白这究竟是种什么样的疾病。而当弄清楚了这病的真正含义后,我又不禁哑然失笑———这不就是近年来,一直令国人挠头的“小皇帝”问题吗?然而我不得不佩服把这个词引入中国的人———“彼得·潘”虽然是舶来品,却要比我们本土创造的“小皇帝”更发人深省。“小皇帝”只是近似无奈地描述了现在一些孩子的生活状态,并不足以令人深思———毕竟“小皇帝”大了也许就会成为“有道明君”。而“彼得·潘”却在警示着我们:也许您的孩子永远也长不大。虽然家长有时候希望自己的孩子永远是…  相似文献   

6.
菲比帮助彼得·潘“打败”了胡克船长,可是彼得·潘这个不想长大的小男孩似乎没有办法帮助菲比完成她的心愿。不过,菲比越来越喜欢她现在的生活了,这是为什么呢?一起来看下面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沈坛龙 《中文自修》2014,(17):18-20
我在找一个人,他长着满嘴可爱的乳牙,穿着树叶和树上挤出的汁液做成的衣服,最重要的是,他会飞,他能带我去一个美丽的海岛——永无岛。那里的人永远不会长大,这个人就是彼得·潘。什么?你不认识彼得·潘,也没见过永无岛?那就让他的“爸爸”詹姆斯·巴里来告诉我们,彼得·潘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吧。  相似文献   

8.
这天,阿拉布丁神秘地告诉大家:“我到了永无乡那个快乐的永无岛上,和彼得·潘在一起。”老拳师见惯了布丁的鬼把戏,笑着说:“布丁,连傻瓜都知道,世上哪有什么永无乡?你肚子里又有什么坏水啦?快倒出来吧!”芊芊皱着眉头说:“永无乡,就是永远没有的故乡!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布丁理直气壮地说:“永无乡的的确确存在啊!”大家都好奇地追问:“在哪里?”布丁说:“在英国作家詹姆斯·巴里的小说《彼得·潘》里。”  相似文献   

9.
“考试综台症”是中学生当前的一种常见病。本文通过对“考试综合症”调查结果分析,提出了“考试综合症”的表现形式、实质及产生原因,并对其防治与保健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2010,(6):56-58
一、内容简介《小飞侠彼得·潘》最初是詹姆斯·巴里最著名的一部童话剧。当詹姆斯·巴里把这部童话剧改编成童话书之后,彼得·潘就像中国的孙悟空和小哪吒一样,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小飞侠彼得·潘》不仅受到许多小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1.
正彼得·潘是苏格兰作家詹姆斯·巴里笔下的童话人物。彼得·潘一直生活在梦幻里,永远也不想长大。"彼得·潘综合征"的主要特点是不负责任,缺乏自信,依赖心强,难以坚持……许多成年人都有此特征,现在,测测你是否有彼得·潘综合征。请在下列10道题的A、B、C 3个答案中,选出最适合自己的一项。  相似文献   

12.
彼得·潘     
《双语学习》2013,(2):16-17
你也许听说过永不长大的男孩彼得·潘。但是你知道这些关于彼得。潘的趣闻吗?詹姆斯·M·巴里先生,一位苏格兰剧作家,在出版于1902年的一本名为《小白鸟》的书中第一次写到彼得·潘。接着他在1904年将彼得·潘写成舞台剧。第一部彼得·潘电影是制作于1924年的一部无声片。沃尔特·迪斯尼在1913年第一次观看舞台剧《彼得·潘》时,还是个小男孩。而当1934年他长成一个小伙子的时候,他看到了彼得·潘的无声电影。从那时起,沃尔特·迪斯尼就产生了制作动画版彼得。潘的念头。迪斯尼的动画版《彼得·潘》第一次公映是在1953年,而且现在仍在上映。  相似文献   

13.
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上次的故事吗?由于一次“意外事故”,菲比落在了彼得·潘生活的永无乡。菲比的到来会给这里带来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从《彼得·潘》的内涵意义和创作手法的角度对詹姆斯·巴里所要表达的儿童成长理念进行分析与论述。首先对《彼得·潘》中主要故事人物彼得·潘和温迪的隐喻象征,以及主要故事情节的隐喻象征进行了研究,从中挖掘出儿童成长的困惑以及成长的要义。同时,对《彼得·潘》内涵核心中呈现出对儿童成长的深刻见解进行了探究和阐明。  相似文献   

15.
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詹姆斯·巴里(1860-1937)的代表作《彼得·潘》早已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曾多次被搬上屏幕。最新版的电影《彼得·潘》启用童星主演,采用真人加电脑合成的形式演绎这部经典童话,永无岛也首次亮相,为每一位彼得·潘迷带来一次新鲜的视觉体验。  相似文献   

16.
《父母必读》2011,(1):158-158
一大早,西蒙和往常一样,看到萝拉就高兴地挥起手,从大大的围巾里露出一个可爱的笑脸。课间休息时,西蒙带着萝拉到操场的沙堆里寻找海盗的宝藏。然后西蒙说“来吧,我来扮演可怕的虎克船长!”“太好了,我就喜欢演彼得·潘!”萝拉高兴得叫起来。  相似文献   

17.
“儿童多动症”又称儿童注意障碍多动综合症,是一类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易分散,不分场合地过度活跃,情绪不稳,好冲动并伴有学习困难等。儿童多动症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说法不一。如生物学因素中的轻微脑损伤、遗传、生化代谢异常以及环境因素等,尤为重要的是社会家庭因素如不良社会环境、破碎的家庭、住房拥挤、父母性格不良、隔代教养等等。现代研究认为:它是由多种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一种综合症。正因为上述原因,针对不同的多动儿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1)长期混乱的破裂家庭,其生活环境难以造成…  相似文献   

18.
王淦生 《作文》2022,(47):56-59
<正>彼得·潘 詹姆斯·马修·巴利 作者简介 詹姆斯·马修·巴利,苏格兰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自幼酷爱读书和写作,一生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介绍 《彼得·潘》是一部带有童话色彩的长篇小说。达林家的三个孩子经不住由空中飞来的神秘孩子彼得·潘的诱惑,学会了飞行。他们趁父母不在,连夜飞出窗去,飞向了奇异的梦幻岛。  相似文献   

19.
彼得·潘的形象自从英国作家巴里创造出来之后,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都深入人心。在现实的压力下,人们常常向往自己能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无忧无虑,然而彼得·潘的快乐并不总是那样纯粹,这份快乐是有代价的。当温迪长大以后,尽管这份快乐周而复始,然而长不大的终究只有彼得·潘一个人。  相似文献   

20.
我想说我是个孩子,可孩子总会长大的,所以我们不会永远是孩子。彼得·潘是一个孩子,纯粹的孩子。他有他的neverland,那个我们永远都到不了的地方。曾经喜欢彼得·潘是因为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