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龙胜 《档案与社会》2006,(4):F0003-F0003
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在批准迁回成吉思汗陵的同时,决定兴建成吉思汗新陵,并为新陵拨款80万元。1954年初,成立了新陵建设领导机构。是年4月,新陵由乌兰夫主席亲自奠基,1955年春,新陵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工程由内蒙古计委设计室设计、内蒙古建设工程局承建。  相似文献   

2.
王龙胜 《档案与社会》2006,(3):F0003-F0003
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同意内蒙古人民关于将成吉思汗陵迁回故地的要求,并决定由中央人民政府拨款兴建成吉思汗陵园.随后,绥远省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联席会议进行专项研究.相继成立了成陵迁建委员会、迎陵代表团等。1954年3月15日,迎陵代表团由呼和浩特出发,经兰州抵达西宁,甘肃省人民政府有关人员陪同抵达塔儿寺。  相似文献   

3.
铜(川)黄(陵)一级公路是国家“九五”计划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该工程于1998年3月开工,2001年4月建成通车。根据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关于对铜(川)黄(陵)公路工程竣工档案验收报告”,陕西省档案局于2002年5月28日至30日组织了验收工作,成立了由省档案局、省交通厅、省高速集团、铜黄项目组、省公路勘察设计院、西安公路科研所等单位领导专家组成的11人档案验收委员会。  相似文献   

4.
张晓霞  刘建国 《新闻爱好者》2011,(4):F0003-F0003
4月19日,天清地明,满目春色。辛卯(2011)年公祭颛项帝喾大典在内黄县颛顼帝喾陵举行。  相似文献   

5.
考古学与大遗址保护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话题。如何使考古工作促进靖江王陵遗址保护?本文分析了靖江王陵考古工作与保护现状,结合考古学在靖江王陵保护中的作用,提出了靖江王陵考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刚 《湖北档案》2005,(6):35-36
明嘉靖初年,发生了一起重大历史事件——“大礼仪”,而位于湖北钟祥的明显陵则是这起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物证。  相似文献   

7.
王龙胜 《档案与社会》2006,(1):F0003-F0003
1935年6月9日,成吉思汗陵由伊盟扎萨克旗伊金霍洛起陵西迁。经陕西省榆林后,改乘汽车,经米脂、绥德、清涧、延安、富县、洛川、黄陵、耀县、三原抵西安。由西安经咸阳、永寿、长武、泾川、定西等县。7月1日抵甘肃榆中县。榆中县各界参加欢迎者近4万人。  相似文献   

8.
王龙胜 《档案与社会》2006,(2):F0003-F0003
从1939年7月1日起至1949年8月12日止,成吉思汗陵暂厝于甘肃榆中县兴隆山大佛殿达10年之久,期间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及各界多次前往祭祀。  相似文献   

9.
刘鹏 《北京档案》2006,(11):42-43
十三陵是明代十三个皇帝的陵墓,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天寿山下,分布在40平方公里内.在宽阔的山间盆地中,分布着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照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共十三处,整个陵园围成一座天然的大庭院.  相似文献   

10.
《兰台内外》2010,(5):55-56
孝庄不入昭陵原因之一:扑朔迷离的“下嫁绯闻”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太皇太后薨逝,享年七十五岁。熟悉清代后陵规制的人就要问了,一般死的比皇帝晚的皇后,要在皇帝陵墓外面修建专门的后陵,可孝庄并没有。她的陵墓非常特殊,是修建在了孝陵红墙外。原因呢?  相似文献   

11.
古人临别为何赠柳唐朝时,人们在长安送别有两个地方,一个是长安西南的渭城,一个是长安城东20里的灞桥。灞桥所在地叫霸陵,唐时长安一带的人常在此迎来送往,并折柳相赠,以示惜别之意。故李白有“年年柳色,霸陵伤别”的诗句。有趣的是,古人送行的诗文中,大多与“...  相似文献   

12.
甘肃发现的北魏至隋代千秋图像作为中原句芒、千秋向唐代敦煌壁画迦陵频伽图像转变的中介,更多源自它们在死后世界想象中的角色功能,而非仅为人首鸟身的组合形式。迦陵频伽是作为中国佛教西方净土思想的组成因素出现在敦煌壁画中的,古代中国佛教艺术中的迦陵频伽最早应为出现于唐初的"敦煌风格"迦陵频伽。"敦煌风格"迦陵频伽是印度紧那罗形象、印度迦陵频伽文本、敦煌唐代佛教画工、唐代净土信仰、中原先唐人首鸟身形象等多种因素碰撞的结果。"敦煌风格"迦陵频伽的共同点体现在华美头冠、伸展双翼、修长卷尾、站立姿势、乐舞角色、净土场景等方面;有些迦陵频伽在双手合十姿势、献鸟献物角色、边饰纹样功能等方面有所突破。"敦煌风格"迦陵频伽在盛唐以后东进中原,出现在中原佛寺塔基地宫、佛教金棺银椁、皇室贵族墓葬等艺术载体中。  相似文献   

13.
僧王陵     
僧王陵,即僧格林沁之陵,坐落在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公主陵村的一处山岗阳坡上。陵园早年被毁,现仅存其遗址及高5.66米、宽1.30米、厚0.58米的青石盘龙御赐碑。碑首四龙交盘,上刻“圣旨”二字,并用满、汉文字分左、右将圣旨全文刻录于上。  相似文献   

14.
《文献》季刊2004年第3期刊出关于日僧戒觉《渡宋记》的校注,现略补说《渡宋记》存于日本的版本及相关研究成果,以期裨益学林。戒觉自抄本今已佚,现存宫内厅书陵部的是戒觉自抄本的手抄本。截至目前为止,《渡宋记》的翻刻和译注本主要有:宫内厅书陵部编《伏见宫家九条家旧藏诸寺缘起集·渡宋记》(图书寮丛刊,明治书院,1970年)、桥本义彦著《贵族的世纪》附录《渡宋记》(讲谈社,1975年)、天台宗典编纂所编《续天台宗全书》史传2《渡宋记》(春秋社,1988年)、宫内厅书陵部编《僧庆政关系资料·渡宋记》(宫内厅书陵部,1991年)、宫内厅书陵部编《僧庆政关系资料·渡宋记》(八木书店,1991年)等。  相似文献   

15.
禄赞是吐蕃权臣论钦陵之子,他在圣历二年(699)论钦陵家族被吐蕃赞普消灭之前十余年便已入唐。通过对《禄赞墓志》所载禄赞入唐原因及其入唐后所享待遇的辨析,可以证明其"投唐"之说不成立。禄赞应是在调露二年(680)七月黑齿常之夜袭吐蕃大营之战中被俘入唐的。他在唐地生活了近八年,入乡随俗取汉姓汉名,并作为番将参与了唐朝的对外战争。  相似文献   

16.
我的家乡在粤西北五岭南麓,那里陵谷纵横,岗峦起伏,红紫沙泥,独具特色,放眼遥望,尽是奇异而珍贵的龙须草。  相似文献   

17.
《兰台世界》2015,(4):162
<正>塔山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63年,1996年把烈士陵闶辟为"全民国防教育基地"。1997年被确定为"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99年被确定为"辽宁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陵闶包括塔山阻击战革命烈士英雄纪念碑,合葬着700多名烈士的烈士墓园。由于塔山阻击战的艰苦和惨烈,许许多多绎历过那场战役的老将军对塔山刻骨铭心,生前就要求死后葬在这里,因此,目前烈士陵园中还留有5位将军的坟墓。在塔山阻击战纪念馆中,展出了  相似文献   

18.
1946年1月,由数百人参加的群众性盗陵案,将康熙的景陵、咸丰的定陵、慈安太后的定东陵、同治的惠陵洗劫一空,这次对东陵的破坏远远超过了第一次,但其真相却鲜为人知,而无数珍宝中的一只“九龙杯”,几经周折,最终却下落不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陕西档案》2014,(2):F0002-F0002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相传黄帝御龙升天。故此陵墓为衣冠冢。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  相似文献   

20.
2004年4月4日上午9:10,甲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活动开始,全体肃立击鼓鸣钟。各位领导及嘉宾分别敬献花篮,陕西省省长贾治邦公读祭。向黄帝像行三鞠躬礼后乐舞告祭,甲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结束,各位代表瞻仰轩辕殿、拜谒中华第一陵——黄帝陵。电视实况向近乎全球转播了这一盛典,最直接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