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有不断增高趋势.我院对1990年1月1992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127例进行了分析,其发病率占同期妇科腹部手术的11.1%。发病年龄以31—45岁居多,占87%。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并非特异性,常被误诊.我院术前误诊率为57.15%;故提出应提高诊断率.本文对发病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资料分析,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的上升与人工流产的广泛施行有一定关系,此外,还与宫腔操作史等有关.说明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是重要因素之一,应引起重视。在治疗上手术可做为主要的治疗措施,根据患者的病变轻重,年龄及对生育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给予一定时间的药物治疗,以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其它部位.该病在过去属于少见病,且由于其临床表现并不具有特异性,又没有较好的确诊方法,故常造成误诊,常在久治不愈时才考虑到"子宫内膜异位症".又因为该病病程长,而且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所以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70年代以来,随着腹腔镜的问世与应用,该病的阳性诊断率明显提高,使该病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成为常见病.经过调查统计,绝大多数的患者,发病与妇科宫腔手术操作有关,因此,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工作尤为重要,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预防乃是降低该病发病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胶囊时子宫内膜异住症患者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作用.方法:采用EUSA法,检测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服用血府逐瘀胶囊前后的血清EmAb的OD值.结果:治疗30天后EmAb的P/N值为2.43±0.11,60天后为P/N值1.71±0.09,90天后P/N值为1.65±0.08,均高于治疗前(2.65±0.13).结论:血府逐瘀胶囊能够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P/N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了解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状况。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内CD3~ 、CD4~ 、CD8~ 细胞水平,并取同龄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结果:(1)手术前与正常妇女相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内存在CD8~ 细胞比例升高,CD4~ 细胞比例和CD4~ /CD8~ 比值下降;(2)手术后病人CD8~ 细胞逐渐回降,而CD4~ 细胞和CD4~ /CD8~ 比值呈现回升趋势。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存在T细胞免疫异常,这种异常可在手术治疗后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META分析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常用手术方法的优劣。方法 利用关键词检索相关数据库,对筛选出的临床对照试验进行数据提取,分别对比不同手术方法的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并做出综合评价。在全球公认的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等数据库中检索文献,进行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根据贝叶斯定理对手术时间、成功率、并发症等参数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各参数的(SUCRA)概率下的曲面值。采用节点分析主要结果的不一致性并进行评价。结果 经过详细的分析,最终共纳入8个RCT进入Meta分析。结果表明,宫腔镜下分切术在手术时间(SUCRA,0.49)、成功率(SUCRA, 0.90)和并发症(SUCRA, 0.50)具有最佳的临床效果。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优于其他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8月在泰州市中医院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共58例,分为两组:常规开腹+口服内美通组21例;腹腔镜+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组37例,比较两组间的手术效果、术后妊娠率、复发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GnRH-a组的有效率、妊娠率明显高于开腹+内美通组,且复发率较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GnRH-a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妊娠率,减低复发率,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多氯联苯(PCB)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文章分析了PCB31对原代培养的异位内膜基质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PCB31不影响细胞增殖,而高浓度则抑制细胞增殖.PCB31增强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环加氧酶COX~2的表达,白介素ILlp和IL8的表达也上调.酶联免疫结果也证实PCB31上调白介素的分泌.综合以上,PCB31可通过上调发病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内异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行宫腔镜检查并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86例,同时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无并发症发生.结果: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既可以明确诊断,又能够定位取活检送病理,根据病理结果或病情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对于无生育要求的病人可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这样既可以治疗彻底,又可以保留完整的子宫,根据年龄及激素水平给予适当的激素治疗既可以有效防止复发又可以防止恶变.结论: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准确率高、创伤小,并能同时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一种妇科的良性疾病。内异症的药物治疗可以使病灶部分暂时性消退,不能吸收或愈合。异位的内膜与治疗前一样,始终都具有代谢活性的再生长潜能。只要卵巢的内分泌功能旺盛,疾病复发就是可能的。因此,内异症治疗的目标应该致力于缓解疼痛症状,改善生育能力,延缓症状复发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林明 《考试周刊》2015,(19):139-140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48例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观察记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观察周期为3个月。结果 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35例,总有效率63.5%,观察组治愈17例,有效42例,总有效率79.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较少,提高了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临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结核与不孕症的关系。方法:对6年来两院诊断子宫内膜结核的13例病人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13例均为原发性不孕症患者,因临床症状不典型而常被忽略,对伴有月经异常的病人应考虑做宫腔镜检查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结论:子宫内膜结核是女性生殖器结核中的主要部位之一,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随着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其并发症也随之增加,子宫切口撕裂是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造成切口撕裂的原因有很多,如麻醉效果、子宫下段的形成情况、术者的手法以及胎儿等因素,现结合48例临床资料对剖宫产术子宫切口撕裂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一种良性浸润性疾病。早在20世纪已被人们重视,从70年代起发病率明显增加,近几年来由于诊断技术提高,如B型超声、腹腔镜的普及,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已成为妇产科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51例手术治疗的子宫肉瘤病理特点、治疗方式及随访进行统计,了解其预后有关的因素,为提高子宫肉瘤的诊治水平提供临床资料.[HTH]方法:对1998年4月-2005年11月之间我院手术的51例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病理、分期、术后辅助治疗等并进行随访调查.结果:51例病例中术前共确诊21例,其中MMMT确诊9例,术前确诊率较高,(P<0.05).各组织学类型间的术前诊刮确诊率无差别(P>0.05).51例子宫肉瘤患者I期28例(55.0%)、II期9例(17.6%)、III期10例(196%)、IV期4例(7.8%),各个组织学类型在各个手术病理分期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率为90.6%(48/53).3年生存率为74.5%,5年生存率为35.3%.结论:子宫肉瘤发病年龄跨度大,术前确诊率较低,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术后化疗是主要的辅助治疗.术后辅助化疗总的生存率并没有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TVH)优点、适应症、手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自2005年10月至2006年4月,42例因患子宫良性病变、且为非脱垂子宫的患者,在我院妇科实施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TVH)。术前子宫正常大小6例,子宫增大但小于12周28例,子宫大于12周8例。既往有手术史者10例。同时行附件切除术3例,卵巢囊肿剥除术2例。对子宫大于12周者采用子宫对半切开法、子宫分碎法及肌瘤切除法。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0min,平均出血量100ml,术后体温高峰均在38.0℃以下,平均住院时间是4.5d。结论:对非脱垂、良性子宫病变者实施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TVH),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腹部无疤痕,切口疼痛轻,康复迅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有效地诊断及鉴别诊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方法:应用LIGIQ4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经阴道检查36例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血流状态,并观察病变处血流阻力指数。结果:有效地诊断及鉴别诊断宫颈内膜息肉、黏膜下小肌瘤、内膜增生过长。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所提供的二维及血流信息能较为准确地诊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HRT子宫内膜准备方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宫腔灌注与改善子宫内膜和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层次探讨不同HCG剂量改善子宫内膜和妊娠结局的效果.方法:选择冻融胚胎移植(FET)的RI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①HRT+HCG 2000 U组胚胎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大于既往周期移...  相似文献   

18.
《学周刊C版》2015,(30):48-49
目的:观察及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孕三烯酮治疗组)41例和观察组(米非司酮治疗组)41例,然后将两组中不同r-AFS分期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血清VEGF及其受体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不同r-AFS分期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VEGF及其受体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对于疾病发生中的相关血液指标具有更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二尖瓣瓣膜病越来越趋向于应用右前外侧小切口(ALMT)替代胸骨正中切口(MS)进行手术,因为其更美观、微创。本文主要是比较分析ALMT组与MS组的手术参数及术后结果。研究方法:从1996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发表的英文论文中,选出1篇随机对照研究及4篇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重要结论:目前的临床数据显示,相比较于传统的胸骨正中切口二尖瓣手术,右前外侧小切口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降低Ⅲ类手术切口在临床的感染率。方法 :对我院 8年来收治 2 86例腹部严重污染患者的手术切口 ,随机采用腹膜翻转保护法保护切口和传统的皮巾保护切口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采用腹膜翻转保护法保护切口手术者术后切口感染率约为 1.5 % ,采用传统的皮巾保护切口手术者术后切口感染率约为 2 4 .7%。前者在住院日、抗生素用量、住院费用明显优于后者。结论 :腹膜翻转保护法保护切口能有效地防止腹腔细菌对切口的污染 ,使切口感染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